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噜扯上了关系!


睡眠日特辑| 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噜扯上了关系!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学术带头人李云英教授。

自从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医护坚守一线、支援武汉,全体民众自觉居家、共同防疫。一个多月以来,大部分人饮食、睡眠等生活均欠规律,每个人都可能产生担忧和恐惧,为了减少上医院以防止接触病毒,大家有咽喉不适的症状时都去药店随便买点广告药,实在熬不住了才到医院就诊。

苏大伯就是这样,近一两个月来,就觉得咽干咽痛,还有咽异物感、口苦,晚上特别明显,甚至半夜感觉有东西堵住喉咙憋醒过来!虽然从电视新闻和手机科普上得知,这些不是典型的新冠肺炎症状,但他还是很担心,不会是得病前兆吧?于是到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陈彩凤医生那里检查一下。陈医生进行专科检查后说:您这是慢性咽炎,平时有没有张口睡觉啊?苏大伯想了想:有,老婆也说过我打呼噜,有时有憋气,早上也有睡不好头痛的感觉。陈医生回复:对啊,你的咽喉不适可能就是因为打呼噜造成的。

为什么慢性咽炎和打呼噜有关系呢?

我们平时是用什么呼吸的呢?为什么用鼻子呼吸不是用嘴呢?因为我们的鼻毛、打喷嚏和纤毛运动可以挡住、排出很多灰尘、病毒细菌(所以别再挖鼻毛了),鼻黏膜下的血管和粘液腺体能对吸入的空气起急速调温调湿的作用,然后才进入咽喉气管,从而保护我们的咽喉粘膜。所以说鼻腔是我们最贴心的空气净化器,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好好爱护它。

但是如果由于上呼吸道有阻力,比如鼻腔鼻窦炎症、肿瘤、结构变异,或扁桃体肥大、软腭、舌根塌陷等原因,使得经鼻进出空气有限,迫使张开嘴巴加强呼吸的空气流量,这时会逐渐让经口呼吸成为主要呼吸模式。特别是晚上睡眠时间较长,经口呼吸使得气体直接进入咽腔,冷或干燥的未经过滤的空气刺激或感染咽喉粘膜,使得咽喉粘膜愈变干燥、敏感,引起咽喉感觉异常、容易发炎,导致慢性咽炎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咽干咽痛、咽有痰或导致异物感。


睡眠日特辑| 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噜扯上了关系!

打呼噜的时候,患者上呼吸道(鼻咽喉局部气道)变狭窄,所以吸气需要用更大的力,这时会引起胸腔负压升高,从而诱发胃食道反流至咽喉,导致口苦或咽异物感。

另外,不良生活方式、不当饮食,均可引起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或胃内压增高,如本身肥胖、吸烟嗜酒、有胆汁反流或胃食道反流疾病的患者,因为食道中的贲门括约肌松弛(相当于关住胃液的大门关不上)了,胆汁或具有酸性的胃液长期反流刺激咽部,也会导致反流性咽炎而出现症状。

到这里,大伙明白了如果患了慢性咽炎需要警惕什么病了吧?

如果平时反复有咽干咽痛、咽异物感和口苦等慢性咽炎症状,可以到医院检查是否存在鼻炎鼻窦炎、咽喉部肿瘤,以及反流性咽炎(相关消化道疾病)等。

但若以晨起咽干明显为最主要症状,同时还伴有打呼噜、夜间憋气、白天嗜睡或易头痛的其他症状,就一定要排查睡眠呼吸暂停(SDB)类疾病了。

原来打呼噜是一种病。


睡眠日特辑| 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噜扯上了关系!

打呼噜多见于中老年人或肥胖之人,还有小下颌、扁桃体肥大、腺样体面容的人群,其严重者即为睡眠呼吸暂停(SDB)类疾病,特别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可造成间歇性缺氧、睡眠结构紊乱,逐渐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的可诱发睡眠中窒息死亡,是一类常见且具有潜在的致死性疾病。打呼噜的小朋友则容易引起发育迟缓、腺样体面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多动易怒等。

打呼噜引起的病症究竟有哪些?成人打呼噜和儿童打呼噜有什么区别?应该如何治疗?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鼾症团队即将在第20届国际睡眠日3.21(本周六)晚上7:30—8:30进行“大呼噜小呼噜”科普即网络直播咨询活动为大家一一揭晓。立即扫码、不见不散!

睡眠日特辑| 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噜扯上了关系!


睡眠日特辑| 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噜扯上了关系!


最后的彩蛋——预防打呼噜引起的慢性咽炎七步走:

1. 自我调整:侧睡——侧身睡姿使人不容易张口呼吸。

2. 积极治疗鼻炎鼻窦炎——减少炎症堵塞鼻腔引起张口呼吸。

3. 坚持运动、减肥——减少粘膜下脂肪,减轻咽喉狭窄气道堵塞。

4. 避免辛辣饮食、烟酒及熬夜,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5. 到医院耳鼻咽喉专科进一步检查确诊:如睡眠监测、电子鼻咽喉镜Muller试验、咽侧位X线/CT、睡眠内镜等。

6. 根据诊断情况可酌情选用中医中药治疗、针对阻塞结构的手术治疗、佩戴口腔矫治器、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等。

7. 针对打呼噜的并发症之一慢性咽炎,广东省名中医李云英教授推荐根据中医辨证选取合适的药膳:

(1)利咽茶

用菊花5g、胖大海5g、麦冬10g、木蝴蝶10g、生甘草6g泡水代茶饮,每日数次。可清热利咽,适用于阴虚火旺型慢性咽炎咽痛咽干者。

(2)罗汉果茶

罗汉果半个,乌梅1个。罗汉果切碎,加入乌梅,用沸水冲泡十分钟后,每日饮数次,可清肺润喉。适用于偏热性体质的慢性咽炎、咽痛、咽干、咽痒等症。

(3)百合绿豆汤

百合20克,绿豆50克,冰糖适量。将百合、绿豆加清水适量煮熟,加入冰糖饮服。每日1剂,有清热润肺,养阴生津之效。

(4)芝麻红糖粥

粳米煮粥,待粥煮至黏稠时,拌入炒熟的芝麻和红糖,稍煮片刻后即可食用。此粥气香味美,适用于肝肾不足、头昏目花、肺燥咳嗽、咽干等症。

专家推介


睡眠日特辑| 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噜扯上了关系!

陈彩凤,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广东省名中医李云英教授。八年制研究生基础导师,广东省中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导师,广东省睡眠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广州分会、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嗓音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睡眠学会儿童睡眠分会副组长。

擅长: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擅长鼾症、急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耳鸣耳聋的中医调理,以及小儿鼾症、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鼻息肉/鼻窦炎、声带息肉等鼻咽喉肿瘤微创手术治疗。


睡眠日特辑| 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噜扯上了关系!

李云英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中联耳鼻喉口腔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嗓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精编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副主编。

曾获“中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医务工作者”“南粤巾帼好医师”“南粤优秀教师”“首届颜德馨优秀中医药人才奖”“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 “羊城好医生”等称号。

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6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对咽喉嗓音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擅长:鼻炎、声嘶、咽喉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中耳炎、耳鸣耳聋、眩晕、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见疑难病症的诊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