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嚕扯上了關係!


睡眠日特輯| 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嚕扯上了關係!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學術帶頭人李雲英教授。

自從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中國醫護堅守一線、支援武漢,全體民眾自覺居家、共同防疫。一個多月以來,大部分人飲食、睡眠等生活均欠規律,每個人都可能產生擔憂和恐懼,為了減少上醫院以防止接觸病毒,大家有咽喉不適的症狀時都去藥店隨便買點廣告藥,實在熬不住了才到醫院就診。

蘇大伯就是這樣,近一兩個月來,就覺得咽乾咽痛,還有咽異物感、口苦,晚上特別明顯,甚至半夜感覺有東西堵住喉嚨憋醒過來!雖然從電視新聞和手機科普上得知,這些不是典型的新冠肺炎症狀,但他還是很擔心,不會是得病前兆吧?於是到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咽喉科陳綵鳳醫生那裡檢查一下。陳醫生進行專科檢查後說:您這是慢性咽炎,平時有沒有張口睡覺啊?蘇大伯想了想:有,老婆也說過我打呼嚕,有時有憋氣,早上也有睡不好頭痛的感覺。陳醫生回覆:對啊,你的咽喉不適可能就是因為打呼嚕造成的。

為什麼慢性咽炎和打呼嚕有關係呢?

我們平時是用什麼呼吸的呢?為什麼用鼻子呼吸不是用嘴呢?因為我們的鼻毛、打噴嚏和纖毛運動可以擋住、排出很多灰塵、病毒細菌(所以別再挖鼻毛了),鼻黏膜下的血管和粘液腺體能對吸入的空氣起急速調溫調溼的作用,然後才進入咽喉氣管,從而保護我們的咽喉粘膜。所以說鼻腔是我們最貼心的空氣淨化器,我們要充分利用和好好愛護它。

但是如果由於上呼吸道有阻力,比如鼻腔鼻竇炎症、腫瘤、結構變異,或扁桃體肥大、軟顎、舌根塌陷等原因,使得經鼻進出空氣有限,迫使張開嘴巴加強呼吸的空氣流量,這時會逐漸讓經口呼吸成為主要呼吸模式。特別是晚上睡眠時間較長,經口呼吸使得氣體直接進入咽腔,冷或乾燥的未經過濾的空氣刺激或感染咽喉粘膜,使得咽喉粘膜愈變乾燥、敏感,引起咽喉感覺異常、容易發炎,導致慢性咽炎症狀,最常見的就是咽乾咽痛、咽有痰或導致異物感。


睡眠日特輯| 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嚕扯上了關係!

打呼嚕的時候,患者上呼吸道(鼻咽喉局部氣道)變狹窄,所以吸氣需要用更大的力,這時會引起胸腔負壓升高,從而誘發胃食道反流至咽喉,導致口苦或咽異物感。

另外,不良生活方式、不當飲食,均可引起食管下括約肌鬆弛或胃內壓增高,如本身肥胖、吸菸嗜酒、有膽汁反流或胃食道反流疾病的患者,因為食道中的賁門括約肌鬆弛(相當於關住胃液的大門關不上)了,膽汁或具有酸性的胃液長期反流刺激咽部,也會導致反流性咽炎而出現症狀。

到這裡,大夥明白瞭如果患了慢性咽炎需要警惕什麼病了吧?

如果平時反覆有咽乾咽痛、咽異物感和口苦等慢性咽炎症狀,可以到醫院檢查是否存在鼻炎鼻竇炎、咽喉部腫瘤,以及反流性咽炎(相關消化道疾病)等。

但若以晨起咽乾明顯為最主要症狀,同時還伴有打呼嚕、夜間憋氣、白天嗜睡或易頭痛的其他症狀,就一定要排查睡眠呼吸暫停(SDB)類疾病了。

原來打呼嚕是一種病。


睡眠日特輯| 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嚕扯上了關係!

打呼嚕多見於中老年人或肥胖之人,還有小下頜、扁桃體肥大、腺樣體面容的人群,其嚴重者即為睡眠呼吸暫停(SDB)類疾病,特別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OSAHS)可造成間歇性缺氧、睡眠結構紊亂,逐漸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嚴重的可誘發睡眠中窒息死亡,是一類常見且具有潛在的致死性疾病。打呼嚕的小朋友則容易引起發育遲緩、腺樣體面容、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多動易怒等。

打呼嚕引起的病症究竟有哪些?成人打呼嚕和兒童打呼嚕有什麼區別?應該如何治療?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喉科鼾症團隊即將在第20屆國際睡眠日3.21(本週六)晚上7:30—8:30進行“大呼嚕小呼嚕”科普即網絡直播諮詢活動為大家一一揭曉。立即掃碼、不見不散!

睡眠日特輯| 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嚕扯上了關係!


睡眠日特輯| 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嚕扯上了關係!


最後的彩蛋——預防打呼嚕引起的慢性咽炎七步走:

1. 自我調整:側睡——側身睡姿使人不容易張口呼吸。

2. 積極治療鼻炎鼻竇炎——減少炎症堵塞鼻腔引起張口呼吸。

3. 堅持運動、減肥——減少粘膜下脂肪,減輕咽喉狹窄氣道堵塞。

4. 避免辛辣飲食、菸酒及熬夜,改變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

5. 到醫院耳鼻咽喉專科進一步檢查確診:如睡眠監測、電子鼻咽喉鏡Muller試驗、咽側位X線/CT、睡眠內鏡等。

6. 根據診斷情況可酌情選用中醫中藥治療、針對阻塞結構的手術治療、佩戴口腔矯治器、持續正壓通氣呼吸機治療等。

7. 針對打呼嚕的併發症之一慢性咽炎,廣東省名中醫李雲英教授推薦根據中醫辨證選取合適的藥膳:

(1)利咽茶

用菊花5g、胖大海5g、麥冬10g、木蝴蝶10g、生甘草6g泡水代茶飲,每日數次。可清熱利咽,適用於陰虛火旺型慢性咽炎咽痛咽乾者。

(2)羅漢果茶

羅漢果半個,烏梅1個。羅漢果切碎,加入烏梅,用沸水沖泡十分鐘後,每日飲數次,可清肺潤喉。適用於偏熱性體質的慢性咽炎、咽痛、咽乾、咽癢等症。

(3)百合綠豆湯

百合20克,綠豆50克,冰糖適量。將百合、綠豆加清水適量煮熟,加入冰糖飲服。每日1劑,有清熱潤肺,養陰生津之效。

(4)芝麻紅糖粥

粳米煮粥,待粥煮至黏稠時,拌入炒熟的芝麻和紅糖,稍煮片刻後即可食用。此粥氣香味美,適用於肝腎不足、頭昏目花、肺燥咳嗽、咽乾等症。

專家推介


睡眠日特輯| 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嚕扯上了關係!

陳綵鳳,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師從廣東省名中醫李雲英教授。八年制研究生基礎導師,廣東省中醫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導師,廣東省睡眠學會、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廣州分會、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專業委員會、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嗓音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睡眠學會兒童睡眠分會副組長。

擅長: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尤其擅長鼾症、急慢性咽喉炎、過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鼻竇炎、耳鳴耳聾的中醫調理,以及小兒鼾症、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鼻息肉/鼻竇炎、聲帶息肉等鼻咽喉腫瘤微創手術治療。


睡眠日特輯| 想不到,慢性咽炎竟然和打呼嚕扯上了關係!

李雲英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醫大師幹祖望教授的學術繼承人。

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中聯耳鼻喉口腔分會副會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嗓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精編教材《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副主編。

曾獲“中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醫務工作者”“南粵巾幗好醫師”“南粵優秀教師”“首屆顏德馨優秀中醫藥人才獎”“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 “羊城好醫生”等稱號。

從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36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擅長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診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對咽喉嗓音疾病有較深入的研究。

擅長:鼻炎、聲嘶、咽喉炎、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中耳炎、耳鳴耳聾、眩暈、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見疑難病症的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