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北:让“云祭扫”成为清明新风尚

减少聚集降低风 险提倡文明环保祭祀

路北:让“云祭扫”成为清明新风尚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赵立峰)清明节就要到了。为避免现场祭扫引发聚集性疫情,近日,路北区发出倡议,提倡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方式,大力推广“云祭扫”。

路北区下发的《关于清明节文明祭扫致全区居民的一封信》中提到,要以健康、文明、节俭、环保的形式进行祭扫。祭祀活动重心不拘于形式。疫情当前不组织现场祭扫,特别是集聚性祭祀活动,将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以更健康、更文明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家庭追思、网上祭祀等方式寄托哀思、祭奠故人;树立生态环保祭扫新观念,创造文明低碳祭扫的良好社会环境,自觉做到不在全域范围内焚烧祭祀用品、燃放鞭炮,做到不污染环境,自觉维护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严防火灾事故发生,还清洁明净于清明。

据介绍,“云祭扫”被社会认可,不只是因为这次前所未有的凶猛疫情。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不遗余力地倡导移风易俗,积极引导文明祭扫,鼓励群众采取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祭扫新方式。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给这种新风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清明“云祭扫”渐渐被更多人接受。

当下,抗疫阻击战尚未完胜,外防输入依旧形势严峻,人群集聚的风险仍不可小觑。同时,从消防安全和环境治理上看,“烟熏火燎”的传统祭扫方式也不合时宜。天时、地利、人和俱全,推广“云祭扫”可谓正当其时,一举多得。

路北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学益说,清明节俗虽形式各异,但贯通于其中的核心价值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人们对先人的追思缅怀,同时也是对传承济世德业、弘扬优秀家风的美好期待以及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回归到清明的核心价值上,“云祭扫”就是值得大力倡导和推广的祭祀方式。通过网络“云祭扫”,既可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之情,也可以抚慰和充实生者的精神和心灵。

目前,路北区倡议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带头人,积极向亲朋好友和身边群众宣传文明健康的祭祀方式,主动监督和劝阻集聚性祭祀行为,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