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納蘭容若和倉央嘉措的哪首詩或者哪一句?

昊宸李520


納蘭容若與倉央嘉措,都是近年來為普通讀者所關注和熱捧的兩位清朝詩人。他們兩位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是少數民族,都有各自顯赫的背景和人生經歷,他們同處康熙王朝,他們都是情種,他們都擅長詩詞,然而也都英年早逝。不同的是,納蘭容若是滿族貴族出生,倉央嘉措則是農奴出生,一個在朝為官,一個在廟宇為佛。一個活了30歲,一個活了24歲。或許,他們短暫而又光芒耀人的人生,比他們的詩詞成就,更令人充滿同情和好奇。

納蘭性德,出生於1655年1月,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所以,也有人稱他納蘭容若,也有人稱他納蘭性德。他父親是康熙王朝時期著名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是英親王阿濟格之女,被封一品誥命夫人。可謂身世顯赫。用現在時髦的話說,是絕對的“官二代”。因為出生“官二代”,納蘭容若十七歲入國子監。十八歲中舉人。十九歲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被賜進士,1685年7月,因病逝世。年僅三十歲。他留下的代表作品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與朱彝尊、陳維崧被譽為“清詞三大家”。

相比納蘭容若的平淡人生,倉央嘉措的人生經歷卻要曲折得多。恰好去年我也創作過一部關於倉央嘉措的音詩劇《那一世》。

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倉央嘉措出生在西藏南部一戶農奴的家裡。1697年,十四歲的倉央嘉措,被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並於同年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正式加封為布達拉宮五世達賴,實際上是受桑結嘉措政治勢力所利用的傀儡而已。1705年,受桑傑嘉措政治勢力失敗的牽連,23歲的倉央嘉措“五世達賴”的封號被廢。1706年,倉央嘉措在押解進京的途中,於青海湖畔圓寂而終。年僅24歲。但儘管只有24歲,作為情種的倉央嘉措卻又三段生死戀情,而正是這三段悲情的戀情,催生了他流於後世的六十多首優美的情詩,被稱作“不安分的情詩王子”。他是布達拉宮最大的王,卻像一個提線木偶,被人擺佈。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卻終未有一段愛情善終。

提起納蘭容若的詩,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比如“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一笑望穿一千年,笑對繁華塵世間。”“回頭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悲風秋畫扇”。可能大家最為熟知和最喜愛的,是“人生若只如初見”,而我則更喜歡他的那首《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這首詩並不悽美,短短50字,卻字字含情,句句有畫。相比李白的“長相思”,別是一番韻味。

而倉央嘉措,可能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他的那首《見與不見》。“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還有他的《那一世》。“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而我更喜歡他的那首《我放下過天地 卻

從未放下過你》:“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閒事/誰的隱私不被迴光返照/殉葬的花朵開合有度/菩提的果實奏響了空山/告訴我/你藏在落葉下的那些腳印/暗示著多少祭日/專供我在法外逍遙”。在這首詩裡,有他無奈的傾訴,也有絕望的告別和歲月洗不淨的哀愁。尤其是“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等詩句之美,給人以強烈的情感共鳴和衝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