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在等待与期盼中,春分已然降临,温润无声,悄然地靠近我们,倾泄而出的春光,普照大地,滋养万物,我们迎来了最美的时节,“ 抗体 ” 已存于我们的基因。



■专题策划丨张晓毅

■本期分享者:吴含笑 / 姚锴硕 / 胡梦妮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采访人物

青年艺术家 吴含笑

年龄 23岁 / 所在地 江西鹰潭

本科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Q1:此次疫情期间,你是如何度过的?

这段时间里,我大部分时间是在看剧、看图、修图中度过的。

Q2:在封闭的这段时间内,你是否有在坚持创作?

有。居家隔离期间在家里有拍摄一些作品。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下坠》 尺寸可变 摄影 2020年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窗》 尺寸可变 摄影 2020年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等待》 尺寸可变 摄影 2020年

Q3:这些作品都表现了什么主题?灵感来自于哪里?

其实没有特定想要表达的主题,只是生活中的一些碎片。平时很多拍摄的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或者是一首歌、一部电影。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展览品》 尺寸可变 摄影 2020年

Q4:你觉得这段时间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去想想自己之后要做什么,还有哪些技能需要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慢慢清楚自己未来要所要追寻的方向了。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暗香》 尺寸可变 摄影 2020年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影》 尺寸可变 摄影 2020年


Q5:这段时间对你的创作带来了哪些影响?在后续的作品创作中又会有怎样的体现?

这段时间让我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去想之后拍摄的大致方向和风格。在自己后续的作品里应该能更有自己的风格,更好的传递一些想要表达的内容。

Q6:最近你主要都有哪些关注?

疫情的发展,科比去世,泉州坍塌事故。

Q7:最近你看了哪些新书或影视作品?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最近有在看《发条橙》这本小说,影视作品重温了《琅琊榜》、《无人知晓》、《只有芸知道》。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发条橙》


Q8:疫情过去后,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最想做的事应该是想出门拍拍照,然后再去自己喜欢的店去吃碗粉。

Q9:重新出发后,今年的新目标会是什么?

成为勇敢的人。

Q10:最后,你有什么想对大艺博的粉丝们说的?

希望2020年的所有人,有人可爱,有梦可待。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采访人物

青年艺术家 姚锴硕

年龄 25岁 / 所在地 广东广州

硕士在读于华南师范大学现代艺术与理论研究专业


Q1:此次疫情期间,你是如何度过的?

我是1月22日从广州回家过年的。回家的前一天钟南山在新闻上确认了新冠病毒的人传人,第二天战战兢兢地打车去高铁站,看到高铁站的场景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回到老家后还是放松了警惕,初一晚上,还出门和朋友们戴着口罩搓麻将,直到第二天市区出现了第一例病例,我所在的县城瞬间都净了街,而后大家都开始了防疫生活。每天就看书,画画,进行一些室内的运动。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1月22日的广州南站,大家开始戴起口罩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养生朋克式的钓鱼


Q2:在封闭的这段时间内,你是否有在坚持创作?

经历了一个低潮期之后开始恢复正常的创作。但是家里的工具严重不足,我只能利用我手头现有的工具画一些简单的草稿,到快递恢复之后,我才开始画一些纸本。

Q3:这些作品都表现了什么主题?灵感来自于哪里?

这些纸本作品主要是记录自己在疫情期间的状态和看法,在作品中设定一些角色并各有所指,并糅杂一些隐喻。起初我的想法是为自己的《情书》系列做续作,但是后面想法堆积得越来越多,便想做出一个耗时较长的 “ 综合叙事团块 ” 综合材料作品。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正面》 60×45cm 纸本水彩 2020年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侧面》 80×60cm 纸本水彩 2020年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情书组画》 138×160cm 纸本水彩 2018年


Q4:你觉得这段时间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觉得这段时间虽然很煎熬但是也是学习或自我思考的一个比较好的时间段,尤其是我回到广州后开始了比较严谨的日程安排,静下心去做一些事情。

Q5:这段时间对你的创作带来了哪些影响?在后续的作品创作中又会有怎样的体现?

这段时间我觉得是一段 “ 静止 ” 的时间,因为一个人待着的生活是机械化的,但给了作品创作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花比较长的时间去创作和糅合自己的想法是我这段时间的收获,我想这之后我会做一段时间的类似的 “ 综合叙事团块 ”。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一些想法的记录


Q6:最近你主要都有哪些关注?

当然一方面关注疫情动向,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自己的生活上,感觉已经有所麻木。

Q7:最近你看了哪些新书或影视作品?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看完了巫鸿的《美术史十议》和《全球景观下的中国古代艺术》。我对他提出的 “ 开放的艺术史 ” 很感兴趣,并且我本身就对跨文化对比这方面有兴趣。另外就是重读了海子的诗集,看到那句 “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 我丧了一整天。最近正在看的是黑格尔的《美学》还有一些图像学和当代艺术研究的书籍。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全球景观下的中国古代艺术》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美学》

Q8:疫情过去后,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摘掉口罩。

Q9:重新出发后,今年的新目标会是什么?

目前没有什么目标,大概还是照这种生活节奏走下去。


Q10:最后,你有什么想对大艺博的粉丝们说的?

过年没给大伙拜年,给大家拜个晚年吧:祝大家晚年幸福,身体健康(这是最好的祝福了)。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采访人物

青年艺术家 胡梦妮

年龄 28岁 / 所在地 陕西西安

本科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艺系


Q1:此次疫情期间,你是如何度过的?

画画,健身,偶尔烹饪美食。

Q2:在封闭的这段时间内,你是否有在坚持创作?

几乎每天都在创作。

Q3:这些作品都表现了什么主题?灵感来自于哪里?

这个主题是两年前就开始追踪的疫苗问题,我喜欢用漂亮表达一些ling(陕西方言,代表害怕、生冷的现实)的事物,但是我大部分作品又都是充满爱,以爱为主,主要是治愈为主题。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抗体系列》 50×70cm 布面丙烯 2020年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抗体系列》 60×120cm 布面丙烯 2020年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抗体系列》 60×120cm 布面丙烯 2020年

Q4:你觉得这段时间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的收获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了,温暖的婚姻,相拥的爱人,健在父母的开心健康,家人的和满,不再追求事业的成功,只求一天天有所获,每天充实不无聊,过有趣的人生。

Q5:这段时间对你的创作带来了哪些影响?在后续的作品创作中又会有怎样的体现?

色彩表达能力的提升,开始以色彩为语言,表达情绪上的变化,对图式理解更为深刻,努力做自己,风格更独特。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你在那边要好好的》 80×80cm 布面丙烯 2020年

Q6:最近你主要都有哪些关注?

实时疫情的关注,健身,美食关注热度上升。

Q7:最近你看了哪些新书或影视作品?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克莱顿兄弟的画册。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Q8:疫情过去后,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去图书馆,书店。

Q9:重新出发后,今年的新目标会是什么?

提升作品的价值。

Q10:最后,你有什么想对大艺博的粉丝们说的?

安心是最大的努力。



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好转

各地新增病例的清零

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也将回归!

大艺博各项展览活动已开始紧张筹备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期待与大家展场见!




往期回顾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专注青年艺术


大艺博一直在前行


特别专题丨封闭期的艺术家们(十二)

官方微博:大学生艺术博览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