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最新软体机器人!可任意变形和自由漫步

斯坦福大学最新软体机器人!可任意变形和自由漫步

斯坦福大学的机器人团队新近发明了一款软体机器人,可以任意改变形状,据称设计人员是从章鱼身上得到了灵感。机器人由柔软织物材质的管道和滚筒模块组合而成,管道里充满空气。使用者只需操控配套的小型发动机,就可让机器人改变形状。


斯坦福大学最新软体机器人!可任意变形和自由漫步

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内森·乌瑟维奇(Nathan Usevitch)是这个项目的参与者之一,他将这款机器人描述为“电影《超能陆战队6(Big Hero6)》中的角色大白(Baymax)和变形金刚(Transformers)的混合体”。

这项研究已于上周三发布在《科学机器人学(Science Robotics)》上,论文题目是《一种无绳系等周柔性机器人(An untethered isoperimetric soft robot)》。

斯坦福大学最新软体机器人!可任意变形和自由漫步

论文链接: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robotics/5/40/eaaz0492.full.pdf


机器人设计新思路:淘汰系绳、简易组装

考虑到工程作业的环境条件,机器人必须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除了结实耐用,还要能够灵活移动。要满足这些条件,不仅要有配备精准的控制算法和强大的传感器,还需要适应性更好的结构与之相配,而现有的机器人尚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软式、集体式和桁架式三种机器人。软式机器人安全性高,较为坚固,但需要用系绳与空气压缩设备相连。集体式机器人模块化程度高,但子单元过于复杂。桁架式机器人可以变形,但只能在固定方向线性伸缩。

在论文中,研究人员称其发明的“无绳系等周柔性机器人(An untethered isoperimetric soft robot)”综合了三种机器人的优点,摆脱了结构限制。

斯坦福大学最新软体机器人!可任意变形和自由漫步

这款机器人主要由织物管和3个滚筒模块组成,滚筒模块包含机械滚筒和小型发动机两个部分。

以下是机器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概述:

1、一组相同的机器人滚轮模块,安装在构成机器人主要结构的充气织物管上。

2、滚筒模块夹在织物管在辊子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接头,可以通过驱动辊子进行重新定位。

3、滚筒模块安装于织物管上,其中一个将织物管首尾相接,形成一个有效的接头,另外两个可在管道上移动,与织物管一起组成三角形。

4、滚筒模块使用三自由度万向节在节点处相互连接,万向节由连接的 U 形钩组成两根杆,每根都可以绕轴自由旋转。箭头指示关节如何旋转。

5、机器人在户外是以滚动的形态来移动,机器人突出的那一面表示在滚动运动。


斯坦福大学最新软体机器人!可任意变形和自由漫步

使用时利用滚筒夹紧织物管,使其维持固定的形状。一旦需要机器人变形,则可利用小型发动机驱动滚筒移位,给织物管重新“塑形”。在滚筒移动过程中,机器人形状改变,但织物管的长度及其内部空气量保持不变。也有研究人员因此称其为“等周机器人”。

对于这款机器人的独特结构,斯坦福大学航空航天助理教授麦克·史瓦格(Mac Schwager)评价到:“让我感到兴奋的是,这款机器人实际上是由几个机器滚轴组成的集合体,他们通过协同运作来移动机器人和改变形状。这使其成为了一个适应性强而坚固的系统。”

斯坦福大学最新软体机器人!可任意变形和自由漫步

斯坦福大学最新软体机器人!可任意变形和自由漫步


移动灵活,能捡球,还能变身“形状显示器”

研究人员曾将几个机器人组合在一起,用发动机驱动其移动,最终成功操纵机器人捡起了一个球。此外,机器人还可以推动球向前滚动。

这就说明此种机器人可以接近物体、捡起物体,再将其移动至特定位置。而这些操作对于夹钳机器人来说则很难完成,这也意味着软体机器人未来将有更多可能的应用场景。

斯坦福大学最新软体机器人!可任意变形和自由漫步


应用场景

这种机器人适合工业使用。例如当工人用螺栓装配零件时,可利用机器人来固定零件。

斯坦福大学最新软体机器人!可任意变形和自由漫步

将机器人改造为教育工具也未尝不可。可鼓励学生自主组装硬件,与机器人进行身体互动。

斯坦福大学最新软体机器人!可任意变形和自由漫步


论文中提到,如果增加更多的滚筒模块,就可将机器人改装为“形状显示器”,在改变形状时做到更为动态流畅,甚至成为高刷新率的3D打印机。

如果将触摸感应应用到机器人中,用户就可与显示的形状即时交互。

甚至可以应用同一组硬件完成用户的不同需求。当需要疏通管道时,就组装一个链式机器人,如果想要机器人快速移动,就将其组装为球型。

斯坦福大学最新软体机器人!可任意变形和自由漫步


斯坦福大学最新软体机器人!可任意变形和自由漫步


以往的机器人各有优点,但均无法独立胜任工程作业任务,而斯坦福团队发明的“无绳系等周柔性机器人”则为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通过对目前的软式、集体式、桁架式机器人分别扬长避短,新型机器人无疑可以承担起工程任务。

除工程应用以外,新型机器人也在航空、教育、3D打印等方面显示出了应用可能,应用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斯坦福大学最新软体机器人!可任意变形和自由漫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