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焦虑,需要这本书来治愈

收到这本《焦虑心理学》时,我正在看日历。2020年的第一个季度即将过完,全国人民都在等着疫情的全面解除。这本书几乎是和新冠病毒同时“出生”。

从年初新冠病毒的突然袭击到现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恐慌焦虑了一个冬天的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雪花落幕,桃花盛开,四月芳菲已近,人们无不期盼早日扔掉口罩,彻底放飞,大口呼吸。

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焦虑,需要这本书来治愈


只是,随着入境病例的不断出现,国际形势越来越严峻,多国开始禁足,人们的心不由得又开始收紧,这样的日子何时能彻底结束?生活怎么办?工作怎么办?将来怎么办?孩子学习怎么办......焦虑再次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前两天就有一个单身妈妈来向我求助,说孩子现在家里说什么都不听,不学习不写作业,每天被气得不行,但又毫无办法,一想到开学就焦虑烦躁,已经绝望到要放弃抚养她了!还有一个爸爸因为孩子数学达不到95分焦虑到睡不好觉也来问我......

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焦虑,需要这本书来治愈


他们这种情况并非特例,实际上,不只是家长焦虑,只要打开网络,随手一翻都能看到满屏的焦虑,各行各业比比皆是。其实这种广泛的焦虑并非只是新冠病毒带来的,在疫情爆发前就有,疫情结束后还会再有。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有人说,这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全世界都躲不掉。想起李白在《行路难》里所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你看,这么个豪放洒脱的大诗人,也如此不安难耐。焦虑从来不分古今,也无论中外的。

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焦虑,需要这本书来治愈


轻微的焦虑具有它有益的一面,能促进人们积极向上,但过于焦虑会对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焦虑症有时不亚于抑郁症。那么,什么是焦虑症呢?人们的焦虑都来自哪里?又该怎么办才好呢?希达文化工作室创始人之一李莎女士携中国心理学应用研究学者欧阳健舒合著的《焦虑心理学》或可帮你揭开迷雾。

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焦虑,需要这本书来治愈


这本书并不是很大,放在同类书籍当中也不起眼,108000字,半天便能读完。相比晦涩难懂的纯专业书籍,这本《焦虑心理学》是比较通俗易懂生活化的,书中的很多案例从不同的行业和症状对焦虑进行了剖析,原来,“那些平常不会担心的事情,因为一在意就出问题了。”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让人忍不住点头恍悟:哦,焦虑原来是这样子。

焦虑让人如此狼狈,它来自哪里是人们最想知道的,对此,作者说:“你对现实的焦虑,其实源于你内心的恐惧。”仔细想想,确乎如此。道理如此浅显,世人却鲜以为然。既然恐惧的病根扎根于内心深处,那欲消之,还须治之,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心病还需心药医。”

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焦虑,需要这本书来治愈


很多时候,其实都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思虑多了,便成了心头事。佛说:诸事无常,无常是常。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如学学古人的乐观“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很难做到?作者会告诉你“你担心的问题,80%都不会发生。”与其担心,不如行动。有没有发现,当你忙得脚不沾地,到家倒头就睡时,根本就没时间去想那么多,焦虑便再寻不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焦虑是闲出来的,你看那些工作狂们,哪有功夫焦虑?

道理是懂了很多,但还是有很多力不从心。你若总想着拼一身力气,有朝一日光宗耀祖,荣归故里,期待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荣耀,只怕回到家乡,能让你炫耀的观众会少得让你兴致索然——人往高处走的现实只会让城市越来越拥挤,而乡下人烟愈加稀少。这种中国式焦虑可能也要变异了。社会如此多变,谁知明天会不会变脸?

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焦虑,需要这本书来治愈


不管你是职场小白,对新工作寝食难安;还是剩男剩女,老担心遇人不淑,恐老年孤苦,若不想整日里惴惴不安,渴望生活从容坦然,读读这本《焦虑心理学》,多半能找到让自己放松的法子,消散掉一些焦虑,虽达不到

“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但俗世里“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有时也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