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那些你不知道的幕後故事!

《我不是藥神》冷知識!

1.據統計《我不是藥神》第一個週末,就獲得了7.66億的超高票房,連續兩天進入國產影片最高票房前五。除了票房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以外,《我不是藥神》自上映以來一直維持超高的口碑。淘票票評分9.5分,貓眼評分9.7分,就連一向苛刻的豆瓣評分也超過了9分,所有平臺更是清一色的零差評。最後《我不是藥神》憑藉良好的口碑,取得了30.7億的票房。

《我不是藥神》:那些你不知道的幕後故事!


2.《我不是藥神》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故事的原型是江蘇省無錫市,一家針織廠老闆陸勇的故事。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他的醫生建議他吃瑞士諾華生產的格列衛。但格列衛價格昂貴一盒就要23500元,陸勇服藥兩年花費了56.4萬元。2004年陸勇瞭解到印度生產的仿製治癌藥物具有相同的功效,就開始幫人代購次藥。2014年陸勇被抓獲罪名是“銷售假藥”,陸勇被抓後有300多名病友,聯合寫信向相關部門求情,2015年2月27日相關部門撤銷了對陸勇的起訴。

《我不是藥神》:那些你不知道的幕後故事!


3.《我不是藥神》中王傳君飾演的白血病病人,給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覺。大家對王傳君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愛情公寓裡,國語不好的關穀神奇。這次轉型飾演一名病人,為了演出病人的那種虛弱感,王傳君每天堅持跳繩跳,一開始每天跳4000下,後來每天跳8000下,最後瘦了20多斤。為了拍好一小段在病榻上的戲,王傳君兩天兩夜沒吃沒睡。影片中有一段吃包子的戲,王傳君一共吃了44個包子。還有一段吃麵條的戲,他吃了5碗麵條,最後吐了3次。

《我不是藥神》:那些你不知道的幕後故事!


4.除了王傳君以外其他演員也都很努力,徐崢向來以喜劇形象示人,這次轉型出演這麼嚴肅的電影,影片中有大量的哭戲,經常要哭得稀里嘩啦,對徐崢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飾演劉思慧的譚卓,為了演好舞女這個角色,練了一個月的鋼管舞,結果練得一身的傷。老戲骨楊新鳴在電影裡飾演一個神父兼翻譯。為了演好翻譯這個角色,零基礎的他開始學習英語,60多歲的他每天要背大量的單詞。

《我不是藥神》:那些你不知道的幕後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