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零售“原地踏步”:商超賣貨負增長,生鮮業務先盈利


3月17日,高鑫零售(06808.HK)發佈2019年年報。報告期內,高鑫零售總銷售營收1018.68億元,同比增長0.5%;經營溢利為48.90億元,同比增長4.1%;股東應占溢利28.34億元,同比增長14.4%。


雖然總的營收淨利有所增長,且生鮮電商業務實現盈利。不過,在高鑫零售總收入中,來自銷售貨品的收入為人民幣912.79億元,同比下降4.5%。高鑫零售的銷售貨品收入部分已連續兩年收入出現負增長,這是收入主要來源。同時,其也面臨著同店銷售增長動力不足,以及門店擴張持續放緩的問題。實際上,這也是目前超市普遍存在的情況,如何重構大賣場型商超是零售行業的共同課題。


生鮮成獲客主渠道


“在重構大賣場部分,我們一直主張的把專業品類交專業的人來做。所以把家電部分交由蘇寧代為經營管理,高鑫零售應該專注於生鮮食品品類,希望成為生鮮食品零售專家。”高鑫零售管理層在電話會上表示。


早在2018年,高鑫零售的家電部門業務模式就從自營轉為由蘇寧代銷。自此,家電產品銷售收入為佣金收入,而非總銷售營收。2019年同店銷售增長(按排除家電的貨品銷售計算)為-1.01%,其中,大潤發門店的同店銷售實現0.5%的正增長。


對此,高鑫零售表示,一方面,由於大潤發和歐尚雙品牌從2019年年初開始整合,對業績產生影響,預計門店業績將於2020年重回正軌。另一方面則是非食品類面臨不同渠道的競爭。


“商超基本以快消品和生鮮為主,加上利潤較高的服裝。家電零售需要一些規模效應,沒有規模就沒有沒有價格優勢和採銷優勢,所以高鑫零售把家電部門租給蘇寧合作很正常。”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對於大賣場型商超來說,最主要的獲客品類就是生鮮,這也是行業的一個趨勢。在李成東看來:“生鮮代表著流量。阿里是高鑫零售最大的戰略股東,生鮮也是阿里的一個非常核心的重點,線下有盒馬鮮生和高鑫零售,但現在盒馬的門店數量有限,高鑫零售就變得非常重要。”


2019年,高鑫零售開設了7家新門店,關閉5家門店,目前門店總數達到486家,其中大潤發414家、歐尚72家。7家新店是上市9年以來新開門店最少的一年。門店擴張速度一度放緩。財報中提到,2020年會加速推動大賣場的重構,計劃改造50家門店。重構後的門店可比店進步率相比其他未重構門店,進步率有顯著提升。2019年度,高鑫已經完成10家門店的重構。


“現在大賣場整個行業都在重新定義。大賣場面積要變小,之前1-2萬平方的門店會縮小到幾千平方米。存量大賣場也會做改造,提高生鮮比例。大賣場做存量改造為主,發展一些中小型的門店作為互補。”新零售專家雲陽子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生鮮零售線上化加速


同店銷售增長和門店擴張的雙雙放緩,也不可避免地影響了高鑫零售總體收入的增速。公開資料顯示,自2011年上市後,高鑫零售的收入增速一直處於增速逐年下滑狀態,2014年收入增速跌破兩位數,2018年開始呈現負增長。


“大賣場的同店業績增長持續下滑是行業問題。一方面是被更小的門店社區生鮮逐步影響,另一方面生鮮電商也會有影響。”雲陽子分析道。


雖然總體收入增速不佳,但高鑫零售的生鮮電商業務在2019年實現了盈利。2019年高鑫零售O2O業務(在線到線下業務)的總銷售營收同比增長近90%。據悉,該業務以B2C形式為主,顧客通過大潤發優鮮、歐尚到家,以及合作方平臺入口如淘鮮達、餓了麼、天貓超市來選擇生鮮一小時到家服務。截至2019年底,B2C用戶數已突破3300萬,活躍用戶數超過1000萬。


高鑫零售通過和阿里巴巴的緊密合作,在技術賦能、流量和供應鏈資源等方面得到互補和加強。不過,在李成東看來:“高鑫零售把流量都倒給阿里巴巴了,對自身的業務不是那麼有利。可能在技術層面和方法論上會更強一點,但起決定性作用的,可能更多是門店線下業務。”


此外,高鑫零售管理層在電話會上透露,此次疫情對高鑫零售影響不大,只是有部分門店配合政府停業。高鑫零售是提供民生基本服務等,收入同比有所增加。超市部分營業收入不受影響。疫情期間客戶線上需求非常旺盛,增長了3.5倍-4倍左右,主要還是生鮮和食物。


零售行業發展線上業務已是趨勢,尤其是疫情發展期間以來,除了通過常規的App、小程序等入口提供送貨到家服務外,物美、永輝和華冠等超市也開始嘗試直播帶貨方式,挖掘線上流量。


業內人士指出,疫情加速了生鮮零售的線上化趨勢,但仍然以線下為主。對於大型商超來說,門店選址、供應鏈資源和成本控制都極為重要。“疫情期間是一個特殊的消費場景,超市經營的關鍵因素是履約能力。因為去超市的人較少。大家還是希望能夠送貨到家。這種履約能力很多商超可能達不到,或者效率不夠高。“雲陽子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