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的去掉好恶心,看孩子看事才能准确


当父母的去掉好恶心,看孩子看事才能准确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先生花了十九年写成的。他希望能好好通过这部史书,把几千年的智慧引以为君王、引以为有缘人的人生借镜。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给皇帝的,从战国开始写。“智伯之亡”这件事是春秋战国一个重要的分界线。晋国有几个大夫,除了韩、赵、魏三家,还有一位智宣子,他是卿。诸侯下面是卿、大夫、士,所以卿比大夫位置高。智宣子在晋国地位很高,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智瑶,一个叫智宵。智宣子要立继承人,以前国君立继承人很重要,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立错人,这个家就败掉,这个国就完了。有一个族人叫智果,看到智宣子比较偏爱智瑶,智瑶就是智伯。智果马上跟智宣子讲,你假如立智瑶,你要考虑清楚,我觉得智宵比较好。智瑶有五个地方非常出色,哪五个地方?相貌很好,长得又高大,美男子;武力高强;有才华;口才很好,非常有辩才;而且强毅果敢,做什么事都很有气概,不害怕,遇事很果决。但是最弱的,他缺乏慈悲心。


但是大家想想,智宣子已经喜欢这个儿子,看不看得到他的问题?《大学》提醒我们,“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很疼爱这个孩子,好恶心就起来了,觉得他很好,他什么不好都看不到;觉得他不好,什么好都看不到。所以要去掉好恶的心,看人看事才能看得准确,身有所好乐就不得其正。


诸位学长,对最疼爱的那个孩子,你能看到他的问题吗?有没有人说,我是平等心,每个孩子都一样。真的能做到,那不简单。父母能以平等心对待每个孩子,保证家道一定旺。平等,你所有的孩子心都平,他们就能和睦相处;我们偏心,他们的不平就出来了


《郑伯克段于鄢》就给我们很好的提醒。智宣子最后因为溺爱这个孩子,还是立他为继承人。结果智果马上改姓,改成辅姓。最后智伯造孽,遭到灭族,他所有的族人全都死了,只剩这个智果独存。


所以学历史很好,学到智慧,洞察机先,见微知著,知道现在怎么做可以造福后代子孙,那子孙就有福气。


当父母的去掉好恶心,看孩子看事才能准确


同样是在晋国,赵氏大夫赵简子就很不简单。他也是两个儿子,一个叫伯鲁,一个叫无恤。他就用竹简写了很重要的教诲,交给他这两个儿子好好保存,不要忘了父亲的教诲。三年以后,他又把两个儿子叫过来,对大儿子伯鲁讲,来,竹简上的教诲念给我听。大儿子说忘了。竹简在哪?不知道,找不到了。问小儿子,他马上把教诲讲出来。竹简呢?从袖子里就拿出来了。所以就传位给这个小儿子,这个儿子才是真正谨慎,可以为一家之君。


选自《孝悌忠信:凝聚中华正能量》(蔡礼旭细讲古文名篇系列第四册)


当父母的去掉好恶心,看孩子看事才能准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