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麾下,出了多少人才?覆蓋北洋軍閥高層

袁世凱麾下,出了多少人才?覆蓋北洋軍閥高層

清末民初,天津附近的新農鎮(小站)經常出現一幕壯觀的場面:茫茫原野,炮聲隆隆,手持新式槍械的士兵們精神昂揚在一陣地上一字排開,年輕英武的軍官們縱馬馳騁........

這裡就是小站“北洋軍閥”起家的地方。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除首領袁世凱外走出了幾乎北洋軍閥所有重要人物。

如:“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俗稱王龍、段虎、馮狗。

後來擔任各省督軍或巡閱使的"李純、曹錕、吳佩孚、王佔元、陳光遠、段芝貴、倪嗣沖、陸建章、張懷芝、張敬堯、田中玉、盧永祥、齊燮元、孫傳芳"等等。

張勳也一度投身小站,馮玉祥是小站的小兵出身,還有一些革命黨(孫嶽)也是袁世凱的部隊出身。

這些人物在清末民初的歷史舞臺上顯赫一時。

袁世凱麾下,出了多少人才?覆蓋北洋軍閥高層

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兩次落榜。

1876年(光緒二年)和1879年,袁世凱兩次鄉試都未考中,遂決計棄文就武。

袁世凱曾作詩《言志》一首以自勉:“眼前龍虎鬥不了,殺氣直上幹雲霄。我欲向天張巨口,一口吞盡胡天驕。”

袁世凱麾下,出了多少人才?覆蓋北洋軍閥高層

定武上將軍張勳

張勳早年喪父母,於1884年(光緒十年)在長沙參加軍隊,坦率直白、敢作敢當,隨清軍進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

張勳的家鄉觀念極強,民國時期在北京求學的江西籍人士,張勳個個給獎學金;至於奉新縣的大學生,吃穿用一切花費全由張勳包下。他捐款在北京建立會館,資助在京的江西籍學生和貧苦人士,江西省第一任省長邵式平、舉世聞名的方誌敏、張國燾、許德珩等都曾得到過資助,他另外在奉新還用糧款救濟當地災民和孤兒寡婦。

袁世凱麾下,出了多少人才?覆蓋北洋軍閥高層

虎威上將軍曹錕

1862年(同治元年)農曆十月二十一日,曹錕出生於天津大沽一個貧窮造船工曹本生家裡。曹錕16歲時,父親讓他學造木船,曹錕不肯,叫他學做農活,他也不依,曹本生只好讓他去賣布。因家中貧窮,買不起一輛手推車,曹錕便把布匹搭在肩上四處叫賣。

一日,曹錕販布到保定城門,被兩個守城的士兵攔住,不但沒讓進城,反而被他們謾罵嘲笑一番。曹錕無端受辱,窩了一肚子火兒。他歷盡艱辛,也未能改變自己吃苦受累的命運,於是他暗下決心,立志從戎。

1882年,20歲的曹錕應募入伍,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他既無背景,又老實巴交,時常受人欺負。但他的一大特點,憨厚,喜怒不形於色,好處都讓給別人,自己則吃苦耐勞,千依百順,不管心中怎麼想,面上從無怨言。久而久之,於是漸漸地也就聞達於上司,甚至袁世凱都知道了有這麼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


袁世凱麾下,出了多少人才?覆蓋北洋軍閥高層

“飛將軍”韓復榘

韓復榘年幼時因家裡人口多,較為貧因,1910年韓復榘離家另謀生路,闖關東到遼陽。正值北洋第二十鎮在新民府招兵,他毅然吃了軍糧,編在第四十協第八十標第三營當兵,馮玉祥見韓復榘外表斯文,還能寫得一手好字,頗為喜愛,就叫他當了司書生。從此,韓復榘在馮玉祥手下,逐級提升,與石友三、孫良誠、劉汝明、孫連仲等成為馮玉祥的得力戰將,被稱為“十三太保”。

韓復榘是率軍第一個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時人稱其為"飛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