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买保险时,我们在买些什么?

当我们买保险时,我们在买些什么?


本文讲的不是保险,而是一种思维。


“想给宝宝买一份保险,麻烦您推荐一下。”


这个问题就像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复杂。


简单在于,绝大部分保险营销员,都可以做计划书,然后夸赞一番,发送出去。但是身为保险经纪人,我们提供的主要是咨询服务,投保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对于咨询服务,最大的价值是消除信息不对称,节省大家的时间精力。


如果做经纪人仅仅是为了卖保险产品,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因此我很少凭空推荐任何保险产品,而是倾向于填补信息鸿沟,让消费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买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


实际上,对于上面这个经典问题,可以延伸许多东西,比如:


为什么想给宝宝买保险呢?


这是一种非常感性的想法,父母本能地觉得宝宝是脆弱的,是重要的,很可能遇到风险,所以需要买保险。但大部分父母,对于宝宝到底需要什么保险,就不是很清楚了。


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对于宝宝来说,到底有什么风险,是可以用商业保险解决的?


一、商业保险,讲的就是钱的事儿,家庭作为经济共同体,宝宝的保费谁出,生活费谁出?是父母,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哪怕宝宝没有任何的保险,只要父母能一直提供经济支持,那好像问题也不大?所以给宝宝买保险,其实是次要的,是从属于家庭保障规划的一个部分,家庭是无法分割的经济共同体,任何不以家庭为主体做保险规划的行为无异于耍流氓。


所以,为人父母者,给宝宝买保险之前,优先给自己买保险。


二、如果在父母的保障做足的情况之下,宝宝还有什么风险呢?意外受伤,被拐卖,感冒发烧,严重疾病,夭折,父母破产等等,都可以算是少儿将面临的风险,不过许多风险,是商业保险无法解决的,大概能够解决的,就是身故/伤残导致的家庭经济损失的风险,以及疾病导致的家庭经济损失的风险。


对于前者来说,受保险法的制约,内地儿童的身故风险保额10周岁以下是20万,18周岁以下是50万。实际上,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投入远不及此,若少儿夭折残疾,确实是极大的经济损失,当然,跟精神损失比起来,又远远不及了。


关键还是疾病风险,对于宝宝来说,疾病会导致无法预测的医疗费用,加上父母劳心劳力的经济损失,前者需要靠商业医疗保险,而后者,需要重疾险。


商业医疗险如何选择?


问自己几个问题,平时带宝宝看病去什么医院or想去什么医院,公立医院普通部?国际部?还是私立医院?如果发生严重疾病,国内治愈率低,是否会选择境外就医?对于医疗资源和环境是否看重?


轻松筹上有些家庭,就是少儿有了重疾,跑到日本、美国就医的,这笔费用,有可能是天文数字,但是为了孩子,父母往往不惜一切。


根据答案不同,分别选择,只保住院的医疗险,中端医疗险,高端医疗险,等等。


医疗险的目的就是,哪怕医疗费用再高,也不担心,天塌了有保险公司顶着,看病花别人的钱。当然,最好能提供需要的医疗资源。


看图说话:

当我们买保险时,我们在买些什么?

重疾险比较特殊,许多人知道重疾险后,都非常想买,但其实绝大多数都不知道重疾险是干嘛用的,有太多人把重疾险当成了医疗险。


首先,重疾险是针对部分重大疾病(一般有轻症),一旦符合条件,就按照约定保额给付(直接给一笔钱)的险种,可以保一段时间,也可以保一辈子,可以有身故责任,也可以没有身故责任。


许多人把重疾险当做医疗险,实际上重疾险的本质更接近失能险。


许多父母误解了重疾险的作用,想用来给孩子防个大病,当然,大病是防不了的,而重疾险也不是用来治病的,治疗费用,主要还是靠医疗险,那少儿购买重疾险的意义是什么呢?


一、许多费用,是医疗险无法cover的,比如获取移植器官,请专家做手术,就医的交通差旅伙食,护理康复费用等等。我曾经碰到一个案例,就是北京的专家到重庆做手术,额外费用10w。


二、在少儿阶段,父母的收入损失,假如宝宝得了白血病等严重的重疾,父母还能正常工作么?我想是不能的,就算马云,恐怕也要受到不少影响,所以父母的资产负债,工作收入情况,决定了少儿的重疾保额。父母年入100w,那少儿重疾保额几百万是妥妥的。


三、长大后的失能损失补偿。父母之爱子,即为之计深远,在宝宝还没有病史,并且费率低的时候,为他做充足保障,是非常有意义的,当他长大后,哪怕发生重疾,如癌症、严重烧伤,几年不能工作,也没有关系,有一笔钱,可以弥补收入损失,这是父母跨时空的爱。


PS:还有一些父母,有“存一笔钱给子女”的需求,当然,这个需求,可以用商业保险来解决,也可以不用,视乎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

为什么要存一笔钱给子女?担心什么风险?(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用,是刚需,确实很多家庭会存在,胡乱消费,存不下钱,或者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这笔钱数额多少,是一次性的,还是分期的?

打算什么时候用,怎么用?

这笔钱会否中途挪用?

这笔钱的预期回报率是多少?是否能够接受损失?


回答完上述问题,再讨论这个事儿本身。这里就不多阐述了~




综上,我们会发现,我们买保险时,


表面上买的是保险产品,实际上买的是风险解决方案。


这里其实应该有好几个步骤:


  • 理清风险
  • 确定保障程度
  • 匹配产品
  • 方案组合
  • 一站式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