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第一单元考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单元考卷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勋(xūn) 抹杀(mó) 目不窥园(kuī)

B.卓越(zhuō) 疙瘩(gē) 锲而不舍(qiè)

C.调羹(gēng) 揩油(kǎi) 沥尽心血(lì)

D.迭起(dié) 校对(jiào) 气冲斗牛(dǒu)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哀微 独裁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

B.梳头 澎湃 目不窥园 警报叠起

C.抱歉 秩序 迥乎不同 昂首挺胸

D.赫然 卓越 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天津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窗外春暖花开,一听说明天要去春游,一些学生上课都心不在焉了。

B.撒贝宁主持的节目

C.我了解了抗日英雄杨靖宇那可歌可泣的事迹后,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D.他品学兼优时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为他人着想,被评为“校园之星”是当之无愧的。

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红,原名张迺莹,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散文集《生死场》《牛车上》。

B.《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C.鲁迅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萧红与鲁迅先生是师生关系,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便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发表的。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的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内顶级文人学者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句子默写

7.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④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⑤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⑥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三、课内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见往事耳 往事:____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 更:_________

(3)及鲁肃过寻阳 过: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0.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____________

(2)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和做(节选)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内容。

15.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

16.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17.说说开头第①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18.闻一多先生前后期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请结合闻一多先生的一生,谈谈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抹杀(mǒ)。

B.卓越(zhuó)。

C.揩油(kāi)。

故选D。

2.C

【解析】

【详解】

A.“哀”应为“衰”;

B.“叠”应为“迭”;

D.“式”应为“势”;

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A.“提高……工作”动宾搭配不当。

C.缺少主语。

D.“解决并发现”语序不当。

故选C。

4.B

【解析】

【详解】

A.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成语使用正确。

B.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与“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矛盾。

C.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成语使用正确。

D.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5.A

【解析】

【详解】

A.《生死场》《牛车上》为小说。

故选A。

6.C

【解析】

此题考查补写句子。做句子衔接题,总体来说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段,把握其内容要点,然后认真分析所给的选项,找出规律,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恰当地做出判断。②句讲鲁迅的伟大,应该放在首空,引起全段;接下来④句讲鲁迅的“对手”,紧承②句。利用排除法,可以得出答案C为正确选项。

7.①明月来相照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③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草树知春不久归 ⑤商女不知亡国恨 ⑥赚得行人错喜欢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作答可依据识记的诗词内容直接填写。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折柳、凭君、亡国、赚”等字词容易写错。

8. 历史 另,另外 经过

9.(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2)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0.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②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解析】

8.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往事:历史。更:重新。

9.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1)关键词: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通“耶”,语气词。

(2)关键词: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0.考查对文章的阅读感悟与启发。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读书学习非常重要等。

【点睛】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11. (1)当道,当权 (2)不再是

12.(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与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13.学习会使人进步;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等。(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当涂”是“当道,当权”;“非复”是“不再是”的意思。

1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士(读书人)、更(重新)、何(为什么)、见事(认清事物)”几个词是赋分点。

13.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据此,结合生活实际谈启示即可。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14. 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15. 前一个“说”意为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干什么;后一个“说”意为向别人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16.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本子上多、密、整齐的小楷字这个细节,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17. 开门见山,照应题目,通过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引起下文。

18. 第一问:他的卓越、伟大、言行一致,是始终如一的。第二问:闻一多先生面对强大的敌人英勇无畏,他用行动感染了后人,他用言行一致教育了后人,他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感动着后人,教育着后人。

【解析】

1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的表述思路是:谁+怎么做+结果。因为选段是课内现代文阅读,课上讲解分析时已经讲解,考生应该比较快速的解决此问题。但要注意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不要直接引用原文的句子即可。可抓住关键句“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进行压缩整理。

15.试题分析:考查重要句子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解题方法:一、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二、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人物的细节描写;三、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此题就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前一个“说”意为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干什么;后一个“说”意为向别人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一定要答出区别词义,切忌断章取义。

16.试题分析:赏析句子首先确定赏析角度,此题题干中有提示:细节。当然这个句子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个句子主要是为了体现闻一多先生的治学态度。也就是说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工作风格。

17.试题分析: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做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本文赞扬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开头就引用了闻一多先生的名言,结构上,开门见山,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上,将先生与别人的行和说作了对比,体现了先生的品质。

1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一问,前期为救国救民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后期投身民主革命,英勇无畏,体现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但最重要的是两期都有其相同点:始终如一,言行一致。二问,对“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的深刻内涵的把握。答题时,必须以闻一多先生为例来阐述。也就是说闻一多先生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感动着后人,教育着后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