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可以毫無保留的告訴我:送未成年的孩子出國讀書的初衷是什麼?

白SWMKF


我說我知道的,

有一些孩子,除了學習成績不行,其他方面都不錯,但是,我們國內的教育是唯分數論英雄,學習成績不好,家長都在老師面前抬不起頭,學生也受不了多年如一日的被老師同學看不起,於是經濟條件好一點的就讓孩子出國了,國外對這樣的孩子相對來說壓力小多了。孩子性格開朗起來,而且也更加自信。

還有一些孩子,本來就有性格缺陷,比如內向或者自閉,在學校受欺負,老師也沒辦法溝通,一般都是不管的。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家長也會想辦法把孩子送出國,因為國外學校老師對這樣的孩子會更用心。

比較多的情況是不少家長在國外有親戚,或者有生意,或者有生意夥伴,平時就經常帶孩子出國,並長時間居留,甚至孩子在當地有同年齡的小夥伴,那麼很自然的到一定年齡就把孩子送過去了。


俊190277973


送未成年的孩子到國外留學,這些年來是中國國內的富貴人家特別熱衷的。

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所謂的教育從娃娃抓起,接受他們認為的最優質的西方教育,與西方文明接軌。經過至少十年的西方教育,希望培養出競爭力一流,高素質的子女,孩子長大了,獲得西方的居留權或者直接成為華裔西方人。這樣可能為孩子成為人生的贏家開闢了快捷的道路;最不濟,也能講一口流利的倫敦腔或美國腔、溫哥華口音什麼的英語、法語、德語、意呆利語、荷蘭語,即使回國了在國內也有西式教育的優越感、學歷優勢、生活經歷等等。

為什麼如此?因為這二三百年西方文化是強勢文化,西方國家就是這個世界上的文明、發達、富裕、高端的代名詞,富起來的一部分中國家長,有這個經濟實力,更有服膺西方文明富裕生活的心理渴求。如今有條件了!你家送孩子出去讀大學本科,我家送出去讀高中,那我們小學就送出去,錢基本不是問題,到哪裡留學才是選擇。

英國等西方國家也大開吸納中國小留學生的門戶,一是可以有鉅額的學費、生活費等收入,而是也可以藉此教育影響中國小留學生接受西方的價值觀、生活觀念等等。這些應該是誰都明白的,現在,價值觀多元化,人家喜歡西式的教育環境、文化氛圍、生活方式,這也不好說三道四。

但這些小孩子接受了十多年西方的教育,他們的價值觀基本就是西方式的,他們對自己的母國的情感、認知勢必發生變化,何況那些拿到西方居留權的學生,首先精神上就已經不是中國人了。但是,這些孩子都能夠在西方如魚得水地融入西方社會嗎?這是未知數。再說,西方已經不是欣欣向榮的少年青年,西方模式怎麼樣?拭目以待了。

把十來歲的小孩子送到西方受教育,這是個有一定風險的行為。中國在大國復興,中西之間如何選擇,家長們還是要謹慎才好。


青霞人文


不少國人在中國混好了之後,固執地認為,外國月亮就是比中國圓!一門心思往外國跑,對祖國的未來失去信心,不願讓自己的子弟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了,為積累移民條件,早早就把孩子、女人、財富送外國去了;

這樣的人,就讓它們的未來主子好好關照它們吧!別這個時候才想起來自己還是中國人了!

“低齡留學生”早就被西方國家定義為“留學垃圾”,一般都是國內有權、有錢的富貴家庭,骨子裡的崇洋媚外思想作祟,以“不輸在人生起跑線上”的名義,對國內的義務教育模式、效果感到沒信心,就把孩子送到西方國家接受所謂“高水準的”教育,一直到大學,湊夠移民年限條件,以後都不打算回國了,從此家裡也有了“洋人”了,面子倍兒光,自我感覺祖宗會感到榮耀的。

可是現在,種種跡象已逐漸明朗,作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真的會比去西方做二等公民差嗎?

這類人,本來就不打算做中國人了,有了危難,才想起自己是中國人了,紛紛往中國跑規避危難,不覺得羞愧可恥嗎?

世界的未來在東方,世界的中心在中國,愚蠢的不肖子孫,這個世界大勢難道看不出來嗎?


例外旁觀者


初衷,這個要分人了,崇洋媚外的肯定有,也有想一直上到高中高考回國上清華的,這些都有可能,但也不排除一些確實願意學東西的,並不是說國內不好,國內的國情決定了教育體系,雖然一直在改革,但路還很長的,所以對於國內教育不滿意的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會送出去,國外的一些教育理念確實挺不錯,但因為國內人口基數在這擺著,也沒辦法學,就和這回疫情國外想學我們也學不來的,所以因為教育體系出國的也佔了一部分,所以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初衷並不是固定的,因為人不同。


學生清遠塵


那些把未成年孩子送出境留學的家長沒資格在輿論上談論民眾的是與不是,沒資格要挾國家做什麼不做什麼,更沒資格指責政府這不該那不該。只問一句你為什麼把幼小的孩子送出國???

一個人從幼年就受他國文化薰陶,你指望他愛國?你指望他學成歸來?你指望他回國貢獻?……別逗了。

這些家長們心知肚明。所以我說這些家長別唱高調,別噴怨氣,是你們骨子裡看不起自已的國家,對國家離心離德,於是早早把下一代送出門,免得在家學“壞”。

話說回來,家長有意,孩子無辜。若疫情可控,贊同國家對這部分未成年孩子給予更多關注,幫助他們規避危險。至於經濟方面,原則自理。

最好是家長自費過去陪同,在國外就地自行隔離!


照找照


個人覺得,首先是有經濟實力,有經濟實力,總認為可以給孩子最好的,而最好的在他們認為就是國外一些國家的環境、知識直至戶籍和。崇洋心理佔據大多數,會已很多借口掩飾,其次是有關係,以前我們國家發展過程中,就有很多先期出去的,所以會用他們現在對祖國發展不太完全的認知,影響更多人加入出國留學,畢竟現身說法有更大影響力,同時提供了牽引鏈條的作用。再有就是國家之間確實存在著不同方面的差距,他們看到了好的,卻沒看到不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