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褒姒,這姐妹倆也是禍種,一個吃醋覆西周,一個難產啟春秋

除了褒姒,這姐妹倆也是禍種,一個吃醋覆西周,一個難產啟春秋

前言:很多人可能沒有想到,西周最後一場鬧劇的女二號申後跟《春秋》第一場大戲的女一號武姜居然是來自於同一個小國,那個小國就是申國。

申後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一次正常的吃醋,會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

女人吃醋,不就說明在乎男人嗎?申後這樣想,也準備這樣表現給他的男人看,希望她的男人知道她是愛他的。

她不知道的是他並不愛她,也不稀罕她的愛。

在這種不對等的心理下,她的吃醋在他眼裡就變成了無理取鬧。

畢竟,他是一朝天子。她是他的女人,但他卻不是她的男人,他不能屬於任何人。任何女人都應該喜歡他愛他,但他喜歡誰愛誰卻由他的心情決定。

此時此刻,周幽王只喜歡褒姒。

申後不明白這些道理,她準備教訓一下那個小妖精,褒姒太不守規矩了。

申後還是沒有弄清楚,她並不是一家之主,褒姒是否守規矩也不是她說了算。

她是如何教訓褒姒的,《史記》裡並沒有記載過程,但結果卻寫得明明白白:

當幽王三年,王之後宮見而愛之,生子伯服,竟廢申後及太子,以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除了褒姒,這姐妹倆也是禍種,一個吃醋覆西周,一個難產啟春秋

古代美女圖


不過,馮夢龍倒是在《東周列國志》裡把申後教訓褒姒的過程演繹的合情合理:

申後首先是罵人:“何方賤婢,到此濁亂宮闈!”,罵完之後“恨恨而去”,完全不給周幽王一點好臉色。

接著是在兒子面前訴苦,絮絮叨叨,細說如果不怎樣日後將如何,激起太子心底裡的無名怒火。

太子第二天趁周幽王上朝去了,跑到褒姒的花園把裡面的花糟蹋了一番,在褒姒出來論理的時候,猝不及防地揪住褒姒的雲鬢,狠狠地給了她幾拳。

要說申後罵個人,發個牢騷什麼的,周幽王一時也不好發作。可是這太子親自上前動手打人,那就是大逆不道了,眼裡完全就是沒有天子啊。

於是,周幽王就此把太子發放回外公家去了,讓他到申國去好好反省。

申後這時才發現自己這邊一通操作下來,氣是出了一點,好卻沒有討到一絲。

在唉聲嘆氣中,褒姒的兒子伯服出生了。申後越發感到自己母子地位不保,短時脊背發涼。於是,準備寫封信給兒子,讓兒子假裝認錯,先回京城再說。

本來讓兒子“假裝認錯”就是欺君之罪了,她在信裡頭還要寫上“天子無道,寵信妖婢”之類的話,這是要跟老公翻臉的節奏啊。

於是,氣憤的周幽王把這封信撕得粉碎,趁機把申後打入冷宮,把宜臼的太子之位也廢了。褒姒母子順利接棒。

那邊申侯得知這個消息,馬上上疏給周幽王,希望女婿能收回成命。同時把周幽王比喻成了夏桀商紂。

唉,說事就說事,為什麼要帶個尾巴呢?

在大臣虢石父的攛掇下,周幽王抓住這個尾巴,馬上就要起兵去教訓申侯。

你說一個小小的申國,哪裡經得起天子的親征,眼看自己突然就要成為亡國奴了,申侯腦子一片混亂。本來該為國守大門的他居然打開大門,請昔日的仇敵犬戎幫自己打到鎬京去了。

結果大夥都知道了,周幽王、虢石父、蔡公、鄭伯等一干君臣全部在戰亂中喪命。宜臼登基做了天子,不久將都城東遷至洛邑。西周至此滅亡,中國進入東周時代。

(注:周幽王前795年出生,前771年被殺,死年24歲。不知為何小人書總把他畫得很老)



除了褒姒,這姐妹倆也是禍種,一個吃醋覆西周,一個難產啟春秋

古代戰爭圖


不過,西周的滅亡,絕對不能說就是因為申後的吃醋。要知道一個朝代的興衰是跟許多因素相關的。申後只是在不恰當的時候用了不恰當的方法吃醋而已。

歷史上主流的觀點是把西周的滅亡算在褒姒頭上,冠之以“紅顏禍水”,這其實也是不完全正確的。褒姒與申後,都只是做了連一個普通的母親都會做的事情而已。為了自己的孩子,鬥智鬥勇即使在普通人家也是常見的。

這裡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就是虢石父。雖然他只存在於《東周列國志》裡,但我相信馮夢龍也是看到了其中虢國與各諸侯國之間的矛盾。

當時的虢國,史稱東虢國,在洛河以東,黃河、濟水以南的制邑(今河南滎陽市汜水鎮)。那一帶就只有虢與鄶兩個小國。大夥正忙著魚肉國民的時候,突然來了個鄭伯,在那裡圈了好大一塊地方。當時鄭伯是周幽王的司徒,官大著呢,虢與鄶無奈只好獻上了自己的十座城池,對於虢這種小國家,完全就是割了兩條大腿上的肉啊。於是虢石父極盡所能地巴結周幽王,投其所好,希望自己能得到天子的庇護。沒想到,自己一參和,保護傘都破敗了。

鄭伯的兒子鄭武公在平王東遷不久(前767年)就把虢國給滅了。馮夢龍也許就是因為這件事,推測出虢國在犬戎入鎬京這件事情上屬於反面人物,所以創作出了虢石父這個人物。

無論如何,西周在鎬京的一片大火中滅亡了。申後雖然只是整場鬧劇裡的一個女二號,但也算是給這場鬧劇加了不少戲份。

西周下去了,鄭國崛起了。申後的爛戲才落下帷幕,那邊武姜的好戲開始上場了。


除了褒姒,這姐妹倆也是禍種,一個吃醋覆西周,一個難產啟春秋

古代美女圖


一次難產的影響如此之大,以至於發展為《春秋》的第一場大戲,讓自己芳名長存,武姜也是值了

(武姜與申後年紀相差20歲左右,很有可能是姐妹。)

武姜有沒有去想自己值不值我不知道,但她確實後悔了。當兒子鄭莊公把她安置在城穎並對她說“不到黃泉不相見”的時候,武姜深深地後悔了。

鄭莊公是武姜的大兒子,武姜還有一個小兒子,但現在不知道逃亡去了哪裡。武姜的後悔,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覺得自己把小兒子害了。

慣子如殺子,這個道理,直到現在,武姜面對空牆才明白。

鄭莊公也是自己的兒子,當初自己怎麼就那麼糊塗,一心只想著小兒子?難道真的是“百姓愛么兒”嗎?

其實武姜疼愛小兒子,還有一個原因是她厭惡大兒子。

當初,武姜第一次生孩子,鄭莊公是腳先頭後出來的,導致武姜難產,驚恐萬分的她於是覺得這個兒子是她的剋星,給他娶了個難聽的名字“寤生”。

每天聽著叫著“寤生”這個名字,時時刻刻刺激著武姜對當初難產的恐懼,武姜的產後抑鬱症越來越嚴重,也就愈發厭惡這個兒子了,怎麼看他都難受。

還好,武姜後來又懷孕了,並順利地生下了小兒子段,她的抑鬱症頓時消失。

小兒子就是自己的救星啊!

於是,武姜覺得自己的一切都應該給這個讓自己從抑鬱中解脫的小兒子。

她心裡的“一切”包括孩子的父愛,她覺得自己的老公鄭武公應該像自己一樣,把一切都給小兒子。當然也包括國君之位。

這就有點過了。


除了褒姒,這姐妹倆也是禍種,一個吃醋覆西周,一個難產啟春秋

古代壁畫


寤生除了名字難聽,一切都非常完美,按照嫡長子制,他理應就是鄭國的接班人,怎麼可以因為為孃的偏愛,就把貴族傳統拋棄了呢?鄭武公自然沒有答應武姜的無理要求。

眼看著寤生順利成了鄭莊公,武姜覺得自己的小兒子吃虧了,於是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招數全部使了出來,要為小兒子爭取最大的利益。接了武公位置的鄭莊公,當然盡一切可能地去滿足武姜的要求。

從要封地、霸佔土地城池到支持小兒子武裝奪位,武姜完全忘記了鄭莊公也是自己的兒子。她甚至把他當作敵人看待了,準備在京城跟小兒子來個裡應外合。愛么兒到這個份上,百姓都看不下去了。

於是有人告發了段的不軌行為,在鄭莊公兵臨城下的時候,百姓紛紛出城迎接,沒有幾個人附和段。

鄭莊公心裡很氣自己的孃親,派人把她安置在城潁,並說出了的那句有名的決絕之話。

戲演到這裡,怎麼看都是鄭國自己的家事,怎麼就扯到最後成了《春秋》第一場大戲呢?原因是這樣的......

鄭國是東周開篇第一強國,對當時整個周王朝影響深遠。段的兒子在戰亂之際逃到了衛國,引出了衛國公子州籲的一堆爛事,繼而上演了石碏的大義滅親......

春秋大戲一幕一幕,連綿不斷,一切都從“鄭莊公克段於鄢”開始。

《春秋》,始於魯隱公元年,而“鄭莊公克段於鄢”剛好就發生在這一年,也是這一年最精彩的大戲。

這出大戲,源於武姜的難產。武姜因此成為了春秋第一場第一場大戲的女一號。

後來,鄭莊公在穎考叔的建議下,在地上挖了一條能見到地下水的隧道,武姜才再次見到了自己的兒子。《春秋》記載了她們的這場親情相見:

公入而賦:“大隧之中, 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除了褒姒,這姐妹倆也是禍種,一個吃醋覆西周,一個難產啟春秋

古代美女圖


後記

申後為了自己的兒子與褒姒死磕,武姜為了自己的小兒子而跟自己的大兒子撕裂,最終都導致了國家的動亂。禍國殃民的不一定是妲己、褒姒這類孽嬖,凡是不能做到仁智、貞順、節義、辯通的為人妻母者,都有可能成為紅顏禍水。



附:《列女傳》對仁智、貞順、節義等的定義。

母儀:惟若母儀,賢聖有智。行為儀表,言則中義。胎節養子孫,以漸教化。既成以德,致其功業。姑母察此,不可不法。

賢明:惟若賢明,廉正以方。動作有節,言成文章。鹹曉事理,知世紀綱。循法興居,終日無殃。妃後賢焉,名號必揚。

仁智:惟若仁智,豫識難易。原度天道,禍福所移。歸義從安,危險必避。專專小心,永懼匪懈。夫人省茲,榮名必利。

貞順:惟若貞順,修道正進。避嫌遠別,為必可信。終不更二,天下之俊。勤正潔行,精專謹慎。諸姬觀之。以為法訓。

節義:惟若節義,必死無避。好善慕節,終不背義。誠信勇敢,何有險詖?義之所在,赴之不疑。姜姒法斯,以為世基。

辯通:惟若辯通,文辭可從。連類引譬,以投禍兇。推摧一切,後不復重。終能一心,開意甚公。妻妾則焉,為世所誦。

孽嬖:惟若孽嬖,亦甚嫚易。淫妒熒惑,背節棄義。指是為非,終被禍敗。

本文參考書目:《春秋》《春秋左傳正義》《史記》《列女傳》


除了褒姒,這姐妹倆也是禍種,一個吃醋覆西周,一個難產啟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