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師範學院文新學院張麗萍老師:從探索前進到全面開花

新年伊始,一場世所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也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教育部、教育廳號召高校“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積極開展網絡教學、在線教學。我校積極響應,提出了“延期開學教學不停,推遲到校學習不斷”的要求,並於2月24日正式開啟了在線教學活動。在“雲中”課堂上,老師們化身網絡主播,積極主動、迎難而上,確保了第一階段本科在線教學工作有序推進,教學效果和質量穩步提升。聚焦“質量建設年”工作主題,從今天開始,黨委宣傳部、教學部攜手合作,通過新聞文化網和官方新媒體平臺走進這些“網絡主播”的課堂,全景式報道提升在線教學質量的榜樣風采與典型事蹟,全方位展現在線教學帶來的教育思想裂變與課堂變革思考,期望這些文章能夠引發全校師生關於以現代信息技術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深度討論。

黨委宣傳部 教學部

2020年3月23日

“沒想到老師當起‘主播’也會如此有趣、如此優秀!”“張老師有做網紅的潛質!”……這是“雲中”課堂上,文新學院傳媒專業的學生對他們的專業課老師張麗萍的評價。

張麗萍是文新學院傳媒專業的老師,這學期她給大二、大三兩個年級6個班的學生,講授《數據新聞與大數據挖掘》、《網絡與新媒體編輯》以及《新媒體廣告》三門課程。

樂山師範學院文新學院張麗萍老師:從探索前進到全面開花

從線下到線上帶來教學新挑戰

針對疫情期間開網課,張麗萍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還是覺得頗有壓力。“突然改變教學模式,就感覺是一場‘遭遇戰’。從線下到線上,首先要解決授課平臺、教育信息技術使用、排課表、保障線上教學質量等等這些問題。”張麗萍說,在正式開課前,通過學校組織專家團隊開展的線上教學專場培訓,再結合自己所教授的課程的特點,在開學一週前,張麗萍親自對所有平臺進行測試後,最終選擇通過MOOC、學習通、QQ群平臺,通過“直播授課+在線互動”的模式上網課。

樂山師範學院文新學院張麗萍老師:從探索前進到全面開花

樂山師範學院文新學院張麗萍老師:從探索前進到全面開花

樂山師範學院文新學院張麗萍老師:從探索前進到全面開花

“網課對老師的要求很高,傳統課堂師生面對面,老師唸書的都有,可是網課老師這樣幹,學生根本就不會買賬。”張麗萍說,本來在網絡上課過程中,老師就要面對最大一個困難就是:學生沒有教材,教室變成了家,沒有了老師面對面的監督,舒適度高,自我約束性大大降低。而這也是我要堅持直播授課的原因。老師很投入的直播可以把自己和學生的狀態調整上來,讓課堂的狀態飽滿,有儀式感,學生看到老師這麼投入,更容易有代入感,不太好意思開小差。但直播的弊端是,現在的大多直播平臺老師直播時看不到學生,不能像線下面對面教學一樣通過眼神看到學生的吸收情況,所以“直播與互動的結合很關鍵”。每一次直播後,張麗萍都會就這一節課中的知識重點和難點,和學生通過QQ群進行討論互動。

線上教學教師應是“知識主播”

找準了授課方式方法,接下來就是如何“確保教學質量”問題,如何讓學生學有所獲?成為擺在張麗萍面前的又一個難題。

“我理解的授課直播,不靠顏值,要靠老師的內功。老師在那裡講,學生不厭倦,就好比一個優秀的廣播主持人,或者說評書的人,其中對內容呈現、編排形式手段的要求很高。”張麗萍說,“與傳統課堂相比,因為缺少面對面的交流,一堂耐看、經看的網絡直播課必須流程順暢、語言精煉。因此,出鏡臺詞、過渡語這些即興發揮的部分也都固定成了字節。”

每一次備課中,她都會對自己的教案反覆修改調整。“剛開始怕自己上不好,所以一遍一遍地改,學生沒有教材,所以課件內容儘量詳細、準確,為了不讓大家感到無聊枯燥,又反覆揣摩案例,選擇最好的案例,讓學生能學懂、學通。我想盡量把課講好,用課堂吸引住學生。‘網紅’可真是太不好當了,付出的精力是平時線下授課的好幾倍。”張麗萍笑著說。

不知不覺中已經上了四周的網課,目前從張麗萍任教的三門課來看,她和學生們的磨合程度還很不錯。在這過程中,張麗萍也總結出了一些上好網課的小竅門。她說,上好網課,一定要嚴格對照課程目標控制教學進度,相信學生,相信自己的授課方式,“雲中”課堂是疫情期間的特殊授課方式,是對老師和學生的共同考驗,老師積極應對的態度,也會正面影響學生的。另外就是要方式靈活。還記得給2017級播音主持專業2、4班學生上第一節《網絡與新媒體編輯》課時,由於之前和學生完全沒有見過面,為了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張麗萍事先設定好語序,讓大家用文字接龍在QQ群做自我介紹,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大家也一下子變得熟絡了,也從網友變成了師生。同時,也要多加強與學生及時溝通交流,幫助學生要做好自我管理、情緒管理和時間管理。根據上課學生的互動情況、和課代表的交流,並結合教務部門的反饋意見,張麗萍老師開始在上課前和學生做一些聊天互動,她會提前20到30分鐘進入直播平臺,和同學們一起聊聊“宅”家期間發生的故事,一起吐槽吐槽生活中不愉快之事,相互鼓勵,緩解一下學習生活壓力……

因為曾經在武漢大學進修學習過,對武漢有著特殊的感情,張老師說疫情發生擴散以來,她都特別緊張,但是作為老師,她能做得就是把自己的課上的更好。張老師還用QQ群投票及時瞭解學生在家學習的設備情況,還和課代表以及部分同學及時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張麗萍還強調了一點,她認為認真對待學生的作業特別重要,開課四周以來,她週末幾乎都沒有休息,學生的作業她會靈活地用各種方式批改,比如用學習通語音回覆每一位同學的作業,常常早上3、點,晚上11點、12點還在工作,有反饋學生能感受到被重視,也能知道作業的問題在哪兒,努力的方向在哪兒。

“我是第一次當主播,還在不斷學習如何做一個學生喜歡的主播。既是主播又有大學專任教師的責任在肩上,雖然我的工作多了很多,但我會克服種種困難,只要能給學生們帶來歡樂和知識、有效地完成課程教學目標,我定會‘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張麗萍老師信心滿滿地說道。

挑戰中蘊藏著教學變革的機遇

在這次網課教學中,張麗萍還有一個很大的感觸和收穫。她說,特殊時期,教學從傳統的面對面為主,社交網絡平臺為輔,變成了全面施行網絡教學。教學、溝通、學習、作業的佈置與提交全部在線之後,交流的方式由面對面到虛擬溝通,教室的實體空間被打破了,變成了一個個靈活狀態的個體共同連接的又具有一定強迫性的線上教室,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用直播、語音和部分同學單獨交流的方式,這樣擬真度更高的交流方式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張老師建議,在線教學工作不應該是疫情下短期行為,更應是一場長期的教學革命。相關部門應當利用這一契機,通過支持性、激勵性的措施,引導和鼓勵更多教師向“線上線下”雙師角色轉型,從而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改革等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