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領導批評,感覺不爽,怎麼辦?


被領導批評,感覺不爽,怎麼辦?

1

有隻老鼠,掉進了半滿的米缸。太意外了!太驚喜了!太幸福了!

直到吃完所有的米,它呆住了 —— 已經沒辦法跳出去。

於老鼠而言,它看得見的是當下有大米的世界。看不見的是未來沒有米的世界。


中國古代還有位著名的老人,叫做塞翁。《淮南子·人間訓》裡講過他的故事。


他的馬跑到胡人那邊,大家替他難過。不。

過段時間馬帶著胡馬跑回來,大家替他開心。他不。

他的兒子騎馬摔斷腿,大家替他難過。他不。


—— 最後,戰爭需要徵兵的時候,他兒子因此而免上戰場,保住性命。

於塞翁而言,他不受當下世界的束縛,看見了大家看不見的世界。

願我們都能象他一樣,而不是做一隻老鼠。


被領導批評,感覺不爽,怎麼辦?

2

如何練習這種能力?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因為我們都習慣於只看眼前。


超市裡的好東西,拿起來就走。淘寶上的好貨,動動手指頭就能到家。

坐地鐵,搭電梯,點外賣,拿快遞;爬山,衝浪,滑雪,騎馬....

順理成章,一氣呵成。


很少有人會在接觸這些商品、服務、設施的時候,立刻想到背後的供應鏈。

有多少國家、多少企業的人,在如何努力,讓我們坐享其成。

我們自己,又如何努力通過自己的工作,讓其他人享受到產品、服務、設施。


溫暖的陽光,新鮮的空氣,潔淨的水,美麗的草原,浩瀚的大海...

進進出出,也很少有人時時想起,大自然的饋贈,都受到我們日常活動的影響。

在人類野蠻粗暴的工業、商業活動中,越來越稀缺。


我們與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有或遠或近的關聯。注意這些關聯,可以將思維帶向更深處。

不僅看到每一件事當下展現的結果,更看到它的起因、條件,進而明白它的走向。

再進一步,看到它在路徑上所扮演的角色,看到未來的結果。

被領導批評,感覺不爽,怎麼辦?

3

疫情如同一份超級染色劑,把人與人之間的關聯暴露無遺。

這個人為什麼發病?接觸過誰?去過哪裡?吃過什麼?這些接觸到的人又來自哪裡? 吃的食物來自哪裡?...

理論上可以無限追問下去。然後找出切斷傳染路徑的辦法。


其中有兩個關鍵詞,是日常可以用來練習的:

為什麼?

怎麼辦?


所以,如果被領導批評,當下的感受是“不爽” —— 自尊心受傷,沒面子,工作沒心思。

不妨繞過這些感受,深挖一下:為什麼領導會來批評?


因為領導有他的立場、角度。

用他的標準來看,自己確實存在問題。

這些問題不明確、及時指出來的話,會影響團隊成效。


為什麼領導會用這樣的方式批評自己,不考慮照顧自己的個人小情緒?

因為領導的個性就是大大咧咧風風火火,對人的情緒不敏感。


那麼,以後自己應該怎麼辦?

...... 避免再犯同樣的錯,撞上領導的槍口。


看清楚背後的這些關聯,可以避免讓自己沉浸於“不爽”的情緒中。

變得更加理智、平靜。能夠做出對未來更加有益的行為。

被領導批評,感覺不爽,怎麼辦?

4

為什麼怎麼辦的背後,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基礎。

那就是我們的三觀 —— 我對這個世界秉持什麼樣的看法、態度、立場?

不同的三觀,會看見不同的“為什麼”,找到不同的“怎麼辦”。


所以,一切都只取決於我們自己。

我認同的三觀在哪裡?

去尋找,去思考,去接受。


然後,通過不斷練習,讓思惟越來越深入。

看不見的世界會越來越清晰。

這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都還在路上。


被領導批評,感覺不爽,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