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太浮山下春韵浓——临澧县复工复产、春耕生产见闻

春天如约而至,安福大地万物复苏。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勤劳善良的临澧人传承青山精神和太平精神,面对疫情,迎难而上,满怀信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3月17日,记者一行深入临澧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看到一片繁忙景象。

常德日报:太浮山下春韵浓——临澧县复工复产、春耕生产见闻

柳林公园呼之欲出

道水河畔,开工1年多的柳林公园呼之欲出,100余名工人忙着铺草皮、铺设沥青路面、调试体育设施……

无人机高空拍摄下,道水河犹如城市的“玉腰带”,沿线2.5公里、占地260亩的柳林公园则是县城最大的“绿肺”,二者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作为临澧县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一部分,柳林公园兼具生态修复和综合性休闲公园等功能,将于3月底完工。”道水河综合整治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龚德伍透露,金宝滩湿地公园和道水风光带也将于4月开工,“两园一带”建成后将成为县城新客厅、城市新名片。

常德日报:太浮山下春韵浓——临澧县复工复产、春耕生产见闻

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常德日报:太浮山下春韵浓——临澧县复工复产、春耕生产见闻

忙碌的口罩生产车间

机器轰鸣、车间繁忙,临澧高新区里,大小企业相继复工复产。

“今年春天是最忙的一个春天,不仅没有休息一天,还增加了近一倍员工,多开了3条生产线,加足马力,日夜开工赶制口罩和防护服。”湖南永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一行探访车间,只见7台机器同开工,60余名白班工人忙碌于口罩制作、包装、运输。

“公司落户临澧2年多,原来口罩日产量10余万只,现在达到26万只,防护服日产量200余套。”公司负责人介绍,农历正月初十前的10余天里,公司生产投放的医用口罩占全省的50%,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金华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二期生产车间,车间主任刘小平正带着50多名工人忙着下料、铆焊、打模,火花四溅,工序井然。

“公司主要生产中联塔吊,去年产值2.5亿元,今年要冲刺8亿元。”公司总经理刘松平深感压力大,于2月7日在全县首开工,40多天产值3000多万元。

常德日报:太浮山下春韵浓——临澧县复工复产、春耕生产见闻

太浮镇雷水村村民给烟苗施肥浇水

阳春三月,正是耕种好时节。四新岗镇斋阳桥村集中育秧示范点王家坪的一块秧田里,14位村民忙于机插秧育种。

“先将机插硬盘均匀摆放到秧田垄子上,然后在硬盘上放营养泥,接着撒谷、挡谷、踏谷,紧接着两人一组插竹弓,再由四人一组在竹弓上覆膜,最后拖沟。经过24天左右的生长期,秧苗就可以移栽了。”种粮大户杨剑波是全村育秧技术指导,每一道工序都了然于胸。

“机插秧适用于双季稻的大面积推广,省工增效,每天每台插秧机可插30至60亩,每亩可节约成本15元。”杨剑波介绍,全村今年集中育秧面积1300亩,目前已下泥的种子共2500公斤。

常德日报:太浮山下春韵浓——临澧县复工复产、春耕生产见闻

全国人大代表沈昌健在太空油菜基地套袋育种

在四新岗镇白云村,全国人大代表沈昌健的60多亩太空油菜开得五彩缤纷,有黄、白、褐、红、紫等30多种颜色,引得周边村民争相前往赏花。

2016年,沈昌健研发的杂交油菜种子,有43.8克由神舟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后随飞船返回。几年精心培育,太空油菜渐成气候,长势喜人。

连日来,沈昌健与4名本土农业专家像一只只辛勤的蜜蜂,穿梭于油菜花海,忙着做记录、套袋育种。

“盛花期是科研最佳时机,秸秆高矮粗细、花粉多少、花瓣大小,都涉及油菜花抵抗力、产量、育种能力。”沈昌健介绍,“选好后,摘掉盛开的花朵,将含苞待放的枝头套入白色袋中,让其自育,保持纯度。”

常德日报:太浮山下春韵浓——临澧县复工复产、春耕生产见闻

烟草公司志愿者帮村民栽烟苗

常德日报:太浮山下春韵浓——临澧县复工复产、春耕生产见闻

四新岗镇斋阳桥村村民集中育秧

在太浮镇雷水村,村民与志愿者一起忙着栽苗、施肥、浇水,干劲十足。

“我去年种烟叶80亩,每亩纯收入1000元,今年继续种,希望又有好收成。”烟叶种植大户杨开军今年3月9日开始栽苗,请了13个村民帮工,6天栽完了80亩。

去年,太浮镇烟叶种植面积8500亩,是全市规模最大的烟叶乡镇。镇长肖锋透露:“今年烟苗全部栽完了,比去年还多出800亩。”

目前,全县完成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6万亩,烟叶生产落实草签面积2.13万亩,柑橘春季新扩600亩。全县138家规模以上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员工到岗率9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