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黑龍江為例,高粱-大豆“雙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建議收藏

黑龍江省的連作問題極為突出,當前的局面是主栽作物產區玉米連作或大豆連作與一些地區各種輪作共存,新的較合理的輪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黑龍江省北部地區是本省大豆主產區,大豆連作現象十分明顯,連作造成減產,連作時間越長大豆減產越顯著。玉米是調劑茬口,在輪作制中佔有重要地位。由於近年來對其需求增多,玉米種植比例迅速擴大,連作現象亦明顯。雖然玉米具備一定耐連作能力,但玉米過度集中種植時抗災能力下降,加上耕作管理不當,易引起土壤有機質快速消耗、土壤肥力降低和加劇土壤侵蝕,最終導致病蟲害嚴重,產量降低。鑑於此,需要推廣新的合理輪作種植模式。而且,與傳統壟三栽培技術相比,窄行密植技術增產效果明顯。本文將高粱-大豆“雙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進行總結,以期為黑龍江省輪作體系的建立提供依據和參考,為黑龍江省高粱大豆持續發展提供技術保障,最終為農業種植結構的合理實現,農民節本增收提供技術支撐。

詳情如下:

以黑龍江為例,高粱-大豆“雙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建議收藏

一、技術簡介及解決的問題

高粱-大豆“雙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以下簡稱技術)將高粱矮稈密植種植技術與大豆窄行密植種植技術有機融合,在高粱、大豆秸稈全量還田條件下,利用矮稈耐密植高粱品種和大豆品種,採用大壟密植(130cm)種植技術,針對黑龍江省高粱和大豆單產低、秸稈焚燒汙染環境等問題,旨在實現秸稈全量還田下窄行距、高密度種植高粱和大豆,進而形成綠色、高產高效、可持續的輪作保護性耕作種植模式。

以黑龍江為例,高粱-大豆“雙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建議收藏

技術優點主要包括:解決高粱與大豆單產低、效益差的問題。採用大壟密植種植技術,可有效提高高粱和大豆單產,解決大豆連作問題。高粱、大豆秸稈全量還田,實現了高粱大豆的合理輪作,有利於黑龍江省旱田作物合理佈局;實現土壤培肥地力和農業持續發展;實現肥料減施,降低農資成本。大豆是高粱的肥茬,高粱可充分利用前茬大豆固定的氮素營養,降低肥料的投入;抗澇增溫。採用130cm 大壟密植可有效緩解黑龍江溫度低、降雨集中產生澇害等問題。

以黑龍江為例,高粱-大豆“雙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建議收藏

二、技術增產原理

深松打破犁底層,可有效改善犁底層的板結狀態,擴大土壤生態容量;分層深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大豆深紮根;大壟密植栽培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群體結構,充分利用光能。高粱是須根系作物,大豆是直根系固氮作物,高粱大豆輪作有利於實現養分均衡利用,進而實現高產。

以黑龍江為例,高粱-大豆“雙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建議收藏

三、技術要點

3.1 播前準備

此耕作技術適宜在黑龍江省土壤排水良好、地勢平坦的地塊種植。秸稈處理 高粱(或大豆)機械收穫的同時要充分粉碎秸稈,並且均勻拋灑,避免秸稈分佈不均勻影響下茬作物播種。大豆留茬高度不應低於15cm,秸稈長度不高於20cm;高粱留茬高度不應低於30cm,秸稈長度不高於20cm。適當提高殘茬高度,將會有更少的殘茬經過聯合收割機的處理,拋撒的秸稈也會更少。此外,避免收割機工作時停車,當有必要進行停車時,需將機器內部的殘茬拋撒乾淨,以防殘茬成堆。收穫高粱後,可適當施用氮肥,協調碳氮比,加快秸稈腐解,或者使用秸稈腐解劑。

以黑龍江為例,高粱-大豆“雙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建議收藏

整地要求 秋季整地最佳,避免春整地。對於沒有深翻或深松基礎的農田,每2~3 年要深翻或深松1 次。黑土層深的地塊翻深應在25cm 以上,黑土層淺的農田宜採用淺翻+深松整地方式,翻深為20~25cm,深松深度30~35cm,翻地之後需要及時耙、耮。通過精細整地使土壤疏鬆、土地平整、土壤細碎,為保證播種質量,苗全、苗齊、苗壯打下基礎,同時提高封閉除草的效果。起壟作業要求壟直。

以黑龍江為例,高粱-大豆“雙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建議收藏

品種選擇 因地制宜選擇成熟期適宜的高粱或大豆種子。窄行耐密高產大豆品種可選擇合豐42、合農60、佳密豆6 號、佳密豆8 號、墾豐16、合農76 等品種;高粱一般選用矮稈、耐密、適宜機械化收穫的品種,株高一般在80~120cm,如克雜15、綏雜7、齊雜722 等品種。高粱或大豆種子播前要進行人工粒選,剔除病斑粒、不完整粒、蟲食粒及雜質。精選後的高粱或大豆種子質量達到良種水平以上,並根據當地土壤條件及病蟲害種類選用適宜種衣劑,或者直接購買具有種衣劑的種子。

以黑龍江為例,高粱-大豆“雙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建議收藏

3.2 播種

播種方法 大豆在土壤0~5cm 土層溫度穩定通過7~8℃時播種,要求播深一致、均勻、無斷條,通常播種深度3~4cm,乾旱年份適當增加播種深度。高粱在土壤0~5cm 土層溫度穩定高於12℃以上時方可進行播種,一般播種深度為2.5~3.5cm,高粱不能播種過深或過早,以免造成高粱粉種。播種技術 大豆130cm大壟種植3~4行,每hm2種植密度由傳統的20 萬~25 萬株增加到35 萬~50萬株;高粱130cm 大壟種植2 行或4 行,由傳統的8 萬~12 萬株增加到20 萬~25 萬株,具體密度應根據不同品種的耐密性來確定。

以黑龍江為例,高粱-大豆“雙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建議收藏

3.3 栽培管理

間苗在高粱3~4 葉期進行,定苗在5~6 葉期進行,定苗結束後進行1 次淺耕鬆土,耕深5~7cm,主要作用是鬆土增溫以促進根苗生長。高粱拔節期和封壟前分別進行1 次淺耕和深耕,深度分別為6~8cm 和10~15cm,主要作用是促進根系生長及中耕除草。大豆苗期適時進行壟溝深松,防寒增溫。壟溝深松後7~10d,進行第1 次中耕培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行第2 次中耕培土滅草。化學除草 採取預防為主,防控結合的方針。播後苗前對土壤進行封閉處理和苗後莖葉處理。在輪作體系下應充分考慮給下茬作物帶來的影響,根據地塊雜草種類、土壤質地、土壤pH 值、土壤墒情、氣象條件,選用適宜的除草劑,並按GB4285、GB/T8321 的標準執行具體的使用要求、用量、方法等。

以黑龍江為例,高粱-大豆“雙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建議收藏

合理施肥 種肥施肥部位應在種側5~7cm、種下5~7cm,防止燒苗。具體施肥量應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標準確定。一般地力條件下,大豆每hm2 施磷酸二銨150~200kg、氯化鉀60~80kg、尿素30~50kg。大豆採用分層深施肥技術,第1 層將化肥總施用量的30%~40%施到種子側下方5~7cm處,第2 層將化肥總用量的60%~70%深施到種下12~14cm 處。高粱每hm2施用磷酸二銨150~180kg作為底肥,在高粱9~10 葉期結合趟地追施尿素120~150kg、鉀肥60~80kg。為避免農田壓實,要求播種機械、噴藥機械、中耕機及收穫機械作業主副配套(播幅整數倍),保證機械輪(軌)在田間行走軌跡一致。

以黑龍江為例,高粱-大豆“雙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建議收藏

四、收穫

聯合收穫在大豆黃熟期進行,此時豆葉全部脫落,籽粒呈現本品種色澤,植株擺動豆粒有響聲,大豆在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穫為最佳,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莢為準。綜合損失率≤3%,收穫損失率≤1%,拾禾脫粒損失率≤2%,泥花豆≤5%。在對高粱進行機械化收穫時,需在下霜後莖稈水分含量較低、籽粒含水率在20%以下進行,可使用凱斯或約翰迪爾穀物聯合收割機,收穫後應及時清選、晾曬。高粱或大豆收穫完,應注意防止秸稈被燒,避免秸稈焚燒引發的環境汙染問題和人身財產安全問題,在田間地頭醒目地方插放警示牌。建立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田間生產檔案,詳細記載高粱大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全過程,以備查閱、總結經驗。

以黑龍江為例,高粱-大豆“雙密”輪作保護性耕作技術,建議收藏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大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說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農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筆者會根據情況來給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筆者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