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福:志智双扶 振兴乡村

本刊全媒体记者 卞瑞鹤 孙 红

人文气息浓郁的活动广场,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错落有致的居民房屋……1月8日,冬日里的中水寨村,给人无比和谐亲切的感觉。见到村子里的人,驻村第一书记马应福总是热络地先和他们打着招呼,而村民则高兴地回应道:“马书记好,又在村里转哩!”

中水寨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乡,坐落于黄河北岸。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村落,655户2600多口人,耕地1500亩,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2014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

2017年5月,河南省社科联人生与伴侣杂志社总编辑马应福,来到中水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的到来,让中水寨村焕发出了生机。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他带领全村成功脱贫。不仅如此,他还为这个平凡的乡村注入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将其成功打造成“中原写福第一村”,使之一举成为河南省“志智双扶”的典范。


马应福:志智双扶 振兴乡村

马应福(左一)向河南省社科联党组织书记、主席李庚香,副主席李新年等领导汇报“中原写福第一村”


文化强村

2019年12月22日,冬至。这天上午,中水寨村群众期待已久的脱贫攻坚系列活动颁奖暨第四届“写家训 画家风”书画展活动如期举行。令大家惊喜的是,村里这次不仅安排了第三届戏剧周,表彰了各类先进典型,还举行了“中国福”的购买和捐赠活动。活动下来,村里收到款物合计14.5万余元。

“这些字可大都是俺们村的人写的,没想到,咱普通群众写一手好字还真能换成钱!马书记这几个活动组织得真不赖!”67岁的书法爱好者王大勇兴奋地说。

2017年5月,马应福驻村后,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相继举办了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活动。凭借自己的人脉,马应福先后邀请李树建、王惠、丁建英、贾文龙、李金枝等32名国家一级演员到村演出。

通过活动的举办,马应福为中水寨村培养了一个50多人的文艺宣传队伍,促成李树建收下爱唱戏的残疾患儿苗凯富为弟子,使一名残疾患儿梦想成真。邻村87岁抗美援朝老战士张加青动情地说:“中水寨村戏剧周非常好,教育广大群众永远听党话、永远感党恩、永远跟党走!”

两年多来,马应福在村里组织开展了四届书画家“写家训 画家风”书画展,推动河南省直文联、省直书协为村里捐赠书画作品300幅,并使中水寨村在河南省文联展厅成功举办“志智双扶 文化兴村”书画展,开创了村级书画展首次登上高雅艺术殿堂的先例。在河南省直文联、省直书协的指导帮助下,中水寨村现已培养和发展了30多名省市级书法家协会会员,50多人参与“中国福”市场化运作。2019年1月,河南省直文联、省直书协授予中水寨村“中原写福第一村”称号。

此外,马应福在全村广泛开展“立家训 树家风”活动,亲自编写出版了《立家训 树家风古今名人故事读本》。该书故事感人,内容生动,深受人们喜爱,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特意为该书作序,中国书协副主席宋华平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图书出版后,马应福免费配发全村各户,这一举动,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使全村上下形成了重视家教、家风的良好风气。

近年来,中水寨村形成了“开启智慧之门,学习改变命运”的浓厚学习氛围,有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6名,本科生和优秀高中生30多名。

马应福还与全村党员干部一起,组织开展了三届“最美家庭、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卫生标兵户、好媳妇、勤学奋进奖、文艺标兵、脱贫攻坚贡献奖”等评选表彰活动,150多个先进个人和家庭受到表彰,全村“学先进,当模范”蔚然成风。

“文化是根也是魂,能催生文化产业,能促进乡风文明,更能提振干部群众精气神。”马应福说,“现在的中水寨村,人文气息浓郁,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文明村。”

产业富村

“每次村里举办活动,都能吸引周边许多村民前来观看,很是热闹。特别是举办了三届的戏剧周活动,现场观众有6万余名。”马应福说,现在,这一系列带着浓郁文化气息的活动,已成为中水寨村的靓丽名片。人气的聚集和提升,极大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发展。

“输血”不如“造血”。自从来到中水寨村,马应福和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零售业、加工业等,全村民营经济100多家、年营业额3000多万元,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的7000多元,快速增长到目前的1.2万元,贫困户由2014年124户482人,减少至目前的6户13人。

壮大和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围绕“中原写福第一村”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中水寨村成立了河南博之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动市场化运作,带动村集体年收入30多万元。此外,成立的武陟县森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10个合作社等,每年也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也是马应福关注的事情。两年间,他多方协调资金,对村里自来水进行了改造,使家家通上天然气,建设了70多间临街商铺,修建了村部、文化广场,开展改厕、煤改电和清洁卫生行动,使村内道路、水沟花带不断修复完善。如今的中水寨村,村路变宽了,水变清了,灯变亮了,文化活动丰富了,村容村貌变美了,村民们更有精气神了。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中水寨村短时间内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坚强的党支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马应福与村党员干部,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经常性学习教育和“主题党日”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动“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使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

“近三年来,在省社科联领导的指导下,我和中水寨村的党员干部,共同制定了‘建强支部,助力脱贫;完善设施,惠及民生;志智双扶,文化兴村;发展产业,经济强村;整治环境,建美乡村’的工作目标,实现了中水寨村的迅速蜕变和长足发展。”马应福高兴地说。

扎实驻村

“要想做好驻村第一书记,一定要让自己做好角色的转变。与在单位不同,来到村里,我们接触的是最基层的群众。如果对自己新的角色认识不到位,心里就会不平衡,就容易抱怨,很难和群众打成一片。”采访中,马应福如是说。

为了探索怎样当好驻村第一书记,他组织完成了《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研究》13余万字立项课题,该课题获得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一等奖;编辑驻村工作日志700多期、180余万字,整理工作照片2万多张,为中水寨村留存了一份宝贵的驻村工作资料。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马应福不仅要求自己扎根农村,而且要“驻得下、融得进、干得好”,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倾注给了中水寨村。看着村庄一天天发展,村民一天天富裕,由衷的自豪感总是让他兴奋不已。为了做好工作,他的付出让人感动:母亲去世时,他因村里工作繁忙而错过了见最后一面的机会;为了帮村民讨要工钱,他不辞辛苦多方求援;为了修建舞台和举办活动,他个人多次垫资……

所有的爱和付出,都源于对党的忠诚。

“2020年,中水寨村将努力规划打造‘中原写福第一村’和‘立家训 树家风’文化综合体,建设幸福敬老院和无花果采摘产业园。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采摘旅游,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马应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