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纪录!11个月贪污595万 这个95后“胆真大”

破纪录!11个月贪污595万 这个95后“胆真大”

最近,杭州余杭区纪委监委网站公布的一则通报让人震惊,通报显示一名95后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在短短11个月里就侵吞了595万元国家税款,挥霍于买豪车、网游充值等,现已被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原来,这位95后田某是余杭区一税务窗口工作人员,刚踏上岗位不就,而且还属于编外人员,“无职无权”,竟能贪污如此巨款,让人瞠目结舌。

破纪录!11个月贪污595万 这个95后“胆真大”

三个“之最”和一个“巨大”

据了解,这起案件创下了当地历史案件中涉及年纪最小、职务最低、犯罪时间最短却贪污数额巨大的纪录。

实打实的95后。这正是人生奋斗的年纪,却没想到田某走上路歪路,把心思和胆子用在了贪污这件事情上;

未入编窗口人员。田某仅仅是余杭区市民中心余杭分中心不动产交易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不光没有任何头衔,甚至都还没有入编;

最短时间贪污595万。11个月就贪污了近600万的巨款,同样的时间普通人可能都挣不够他贪污款的一个零头。

至于田某是如何在没有任何职权的情况下贪污到如此大笔税款的,通报中并没有详细说明,这里联系他的职务猜想,大概是联合房产中介公司,在房屋过户交易中逃税吃回扣吧。

破纪录!11个月贪污595万 这个95后“胆真大”

财务职权监管缺失,企业需警惕

我们总是错误的以为,像田某这样的“职场新手”不会和贪污腐败挂上钩,事实上,面对金钱的诱惑,贪污于年龄无关,而在于职权有没有被有效监管。

这些年,不仅是政府部门公务人员尽职务之便捞好处的案件时有曝光,民营企业、私人单位相关财务人员、会计兼出纳钻漏洞贪污公款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这些触目惊心的例子在提醒企业和老板们,该好好彻查下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了。



加强内控,企业应做到这三点

企业财务内控如果出了问题,就好像老板的口袋破了个洞,不及时修补,洞越破越大,钱就会慢慢从口袋里漏掉。

关于企业做好财务管控,下面有3点建议:

1、加强合同管理

总结这些年的各种贪污案件,都有一个相似点就是要借助外部对公账户将资金转出,而日常经营中,大额资金支付往往会有相应的合同,很多贪污人员首先会在合同上动手脚,制造虚假合同,这时候合同的审核管理就十分重要了。

2、加强印鉴管理

不仅在合同审核上,很多企业在公司相关印章的管理上也十分不在意,各种印章随意摆放,没有合理的使用审批流程,这也让不法分子制造虚假合同变得轻而易举。

3、资金支付管理

许多出事的公司,都是会计身兼出纳,没有岗位分离,导致公司账户内的资金均由一人管理掌握,无形中给贪污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无论什么部门,在支付款项的时候都要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做好防范。

最后,想说的是防止贪污舞弊的发生,仅依赖“人性自控”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还是需要内部控制制度保驾护航。

如果您想知道更多财务内控管理建议,欢迎私信与我们探讨。


每一个中小企业都需要一位共享财务总监。

私信并留言“疫情税收优惠”,可免费领取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指引及全部文件的电子版。

关注我,只为您提供有价值的财税资讯!


破纪录!11个月贪污595万 这个95后“胆真大”

财税热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