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作家七堇年的《灯下尘》


初识作家七堇年的《灯下尘》

黑白相间的素雅,添加了一抹红。

封面上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内心杂草丛生的夜晚,你我都是孤灯下的飞尘。

第二话如是,灯明始见一缕尘,夜暗方显万颗星。

第三句是,行到这一站,箱子外壳已陈旧,标签斑驳。可每一趟旅程,箱子里面都装的是不同的灵魂。 如今我只描述自己为写作者,黄昏收集者,正在认认真真地浪费生命。

刚读到这三句话我感到作者暗爱这黑夜,孤独而又心情低落着,却有向往着灯明,因为灯明和暗夜才方显微小的自己,作者是个热爱旅行的黄昏收集者,她一定看过无数个黄昏落日的美景,以及每一次旅行给予作者心灵的洗礼,但在最后作者却叙述着自己在认认真真地浪费生命,按照常理的叙述应该是美好的一切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热爱生活的向往,怎么在最后给了这样一句看似不那么高昂的话语?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这段阅读的旅程。

在这这本书中作者以散文、随笔、札记、小说这四部分构成全书,我们先从散文开始谈谈。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载体。作者用记叙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真实情感。作者在散文这部分写到了故土和他乡,其中用《人间成都》《废墟》《童年漫忆》《七夜谈》四篇描写故土,用《但愿你的旅途漫长》《黄昏收集者絮语》描写他乡。

在《人间成都》中作者写道现实中的成都与中国一切大中型城市并无太异样,阴霾、潮湿、灰色的写字楼,拥堵的交通,城市拆迁扩建的杂乱,以及噪音、灰尘,垃圾和冷漠而空洞的人群,然而其他城市不一样的还有晴日里晒太阳,喝茶,搓牌的闲散,各式各样让人大饱口福的美食,还有那数不尽的青山绿水,自然风光,其美无可媲之。作者常喜爱禅院听曲儿,不绝于耳,其声其境,安宁之极。作者在自己的故土成都度过了青春年少和成年而立,回忆着曾经自己对写作、电影、音乐、漫画的狂热;和同学、朋友、死党们一起上学、喝酒、分兔头的经历,用作者的话说都已俱往矣。却是一段作者最最珍藏的青翠日期。成年后的作者经济独立,时间自由,曾经想要的都唾手可得,却再也没有了曾经的狂热,也变得不再那么容易快乐,日常忙碌而机械生活常另作者暴躁,唯有写作能让她安静,因为她说“有一种成长的标志是沉默―因为生活的渐渐复杂,因为这种渐渐复杂的难以言说,无法言说,不愿言说,或者不能言说。也许写作可以表达。我想太多作家在续写自己的故土时都充满赞誉和欣喜,而她却更加理性的叙写着自己的故土—成都,用作者的一句话总结,带上你的所有爱的与所有恨的去那吧,因为那里就是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