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作家七堇年的《燈下塵》


初識作家七堇年的《燈下塵》

黑白相間的素雅,添加了一抹紅。

封面上的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內心雜草叢生的夜晚,你我都是孤燈下的飛塵。

第二話如是,燈明始見一縷塵,夜暗方顯萬顆星。

第三句是,行到這一站,箱子外殼已陳舊,標籤斑駁。可每一趟旅程,箱子裡面都裝的是不同的靈魂。 如今我只描述自己為寫作者,黃昏收集者,正在認認真真地浪費生命。

剛讀到這三句話我感到作者暗愛這黑夜,孤獨而又心情低落著,卻有嚮往著燈明,因為燈明和暗夜才方顯微小的自己,作者是個熱愛旅行的黃昏收集者,她一定看過無數個黃昏落日的美景,以及每一次旅行給予作者心靈的洗禮,但在最後作者卻敘述著自己在認認真真地浪費生命,按照常理的敘述應該是美好的一切讓自己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和熱愛生活的嚮往,怎麼在最後給了這樣一句看似不那麼高昂的話語?我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了這段閱讀的旅程。

在這這本書中作者以散文、隨筆、札記、小說這四部分構成全書,我們先從散文開始談談。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載體。作者用記敘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真實情感。作者在散文這部分寫到了故土和他鄉,其中用《人間成都》《廢墟》《童年漫憶》《七夜談》四篇描寫故土,用《但願你的旅途漫長》《黃昏收集者絮語》描寫他鄉。

在《人間成都》中作者寫道現實中的成都與中國一切大中型城市並無太異樣,陰霾、潮溼、灰色的寫字樓,擁堵的交通,城市拆遷擴建的雜亂,以及噪音、灰塵,垃圾和冷漠而空洞的人群,然而其他城市不一樣的還有晴日裡曬太陽,喝茶,搓牌的閒散,各式各樣讓人大飽口福的美食,還有那數不盡的青山綠水,自然風光,其美無可媲之。作者常喜愛禪院聽曲兒,不絕於耳,其聲其境,安寧之極。作者在自己的故土成都度過了青春年少和成年而立,回憶著曾經自己對寫作、電影、音樂、漫畫的狂熱;和同學、朋友、死黨們一起上學、喝酒、分兔頭的經歷,用作者的話說都已俱往矣。卻是一段作者最最珍藏的青翠日期。成年後的作者經濟獨立,時間自由,曾經想要的都唾手可得,卻再也沒有了曾經的狂熱,也變得不再那麼容易快樂,日常忙碌而機械生活常另作者暴躁,唯有寫作能讓她安靜,因為她說“有一種成長的標誌是沉默―因為生活的漸漸複雜,因為這種漸漸複雜的難以言說,無法言說,不願言說,或者不能言說。也許寫作可以表達。我想太多作家在續寫自己的故土時都充滿讚譽和欣喜,而她卻更加理性的敘寫著自己的故土—成都,用作者的一句話總結,帶上你的所有愛的與所有恨的去那吧,因為那裡就是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