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椅高度的改變導致了我國由"分餐制"到"合食制"


日本和歐美進餐時,都是分食制,而對日本的文化影響最深的就是唐朝,比如和服、唐刀(包括現在的倭刀也有影響)以及飲食習慣。而我國為何會改變分餐制變成合食制呢?

目前網上大家較為贊同的是因為家人或朋友圍聚在一起熱鬧,可以增加彼此雙方情感,同食一盆食。其實不然,我國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是分餐制,直到後來南北朝時期,文化衝突融合慢慢發展過來的。你可能會問唐朝不就是在南北朝之後嗎?為什麼不受影響?

桌椅高度的改變導致了我國由

日本現今的分食制如同老祖宗們吃飯的時

《史記.孟嘗君列傳》中就曾有記載,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孟嘗君為了廣招門客,禮賢下士,與所有賓客飲食一樣,包括穿著。某天,一位俠士莫名而來,作為主人的田文前來招待這位門人,順便認識下。宴請時,天已黑,恰巧有下人擋住了燭光,這位新來的門人以為,他們吃的不一樣,於是憤怒而起準備離開,此時孟嘗君將自己食物端到眼前,這位俠客羞恥不已,覺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刎謝罪。可知他們是分食,而且食物是放在食案上,大家跪坐而食。

我們現在所說的"筵席",是"延"和"席"分開的,其實都是席子,席地而坐,將食物放在食案上。在《後漢書.逸民傳》就有記載隱士梁鴻每次外出工作回來後,妻子都會將烹製好的食物,放到食案上,舉至眉前,以示尊敬。孟光的舉案齊眉,成為了他們夫妻相敬如賓的千古佳話。

桌椅高度的改變導致了我國由

南北朝文化以前,人們所用的餐桌椅和現今的差距很大,日本如今使用的較為吻合。低矮的食案是適應席地而坐的習慣而設計的,從戰國到漢代的墓葬中,出土了不少實物,以木料製成的為多,常常飾有漂亮的漆繪圖案。漢代承送食物還使用一種案盤,或圓或方,有實物出土,也有畫像石描繪出的圖像。承託食物的盤如果加上三足或四足,便是案,正如顏師古《急就章》注所說:"無足曰盤,有足曰案,所以陳舉食也。"

以小食案進食的方式,至遲在龍山文化時期便已發明。考古已經發掘到公元前2500年時的木案實物,雖然木質已經腐朽,但形跡還相當清晰。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現了一些用於飲食的木案,木案平面多為長方形或圓角長方形,長約1米,寬約30釐米上下。案下三面有木條做成的支架,高僅15釐米左右。木案通塗紅彩,有的還用白色繪出邊框圖案。

春秋時期孔子提出的"禮"和"樂"等了周朝時期開始實行,所以在用餐時,也是完全有劃分,而且食物均等分配。

到了西晉王朝滅亡後,生活在北方的匈奴、羯、鮮卑、氐、羌等族陸續進入中原,先後建立了他們的政權,這就是歷史上的十六國時期。

桌椅高度的改變導致了我國由

少數民帶來文化融合影響導致餐椅變化和合食製出現

隋唐的國君都有少數民族血統,而隨著魏晉南北朝以來,少數民族的進入帶來了文化的衝突和融合。公元5~6世紀新出現的高足坐具有束腰圓凳、方凳、胡床、椅子,逐漸取代了鋪在地上的席子,"席不正不坐"的傳統要求也就慢慢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在敦煌285窟的西魏時代壁畫上,看到了年代最早的靠背椅子圖形,有意思的是椅子上的仙人還用著慣常的蹲跪姿式,雙足並沒有垂到地面上,這顯然是高足坐具使用不久或不普遍時可能出現的現象。在同時代的其他壁畫上,又可看到坐胡床(馬紮子)的人將雙足坦然地垂放到了地上。洛陽龍門浮雕所見坐圓凳的佛像,也有一條腿垂到了地上。

桌椅高度的改變導致了我國由

唐朝時期已有人開始會食了,坐在四足高凳上,雙腿直立一起進食,而到了唐後期就更加普遍在一起會食。從唐朝多個墓葬中都有出土關於會食的壁畫。如韋氏家族墓中,東壁見到一幅《野宴圖》壁畫以及唐朝繪畫的《宮樂圖》等等。

宋朝的清明上河圖中小酒館中更像現代人聚餐時的情景,除了打扮不同,要知道在這之前還有一個短暫的王朝屬於少數民族——蒙古族,雖然這個歷史記載較為殘酷,將人等劃分極致,也帶來新的文化融合。

桌椅高度的改變導致了我國由

我們如今的紅白喜事的舉辦估計就是從宋朝較為完整的傳承下來。陸游的《老學庵筆記》說北方民間有紅白喜事會食時,有專人掌筵席禮儀,謂之"白席"。白席人還有一樣職司,即是在喜慶賓客的場合中,提醒客人送多少禮可以吃多少道菜。陸游以前,白席人已有記述,《東京夢華錄》就提到了這種特殊的職業,下請書、安排坐次、勸酒勸菜,謂之"白席人"。白席人正是會食制的產物,他的主要職責是統一食客行動、掌握宴飲速度、維持宴會秩序。現代雖然罕見白席人,但每張桌面上總有主席(東道)一人,他的職掌基本上代替了白席人,他要引導食客一起舉筷子,一起將筷子伸向同一個盤子。

桌椅高度的改變導致了我國由

結語:

隨著我國曆史上民族文化的融合,導致了我國由原來坐席或者跪席而食,由少數民族帶來的胡椅,改變了原來就食習慣,因為如今的桌椅能夠將自己腿部更加伸展開來,再加上在一起圍坐,可以更好的互動,由原來的"分食"變成"合食"。再加上宋朝時期文人更加風雅,以文相交,而宋朝後期偏隅南方,北方則有金人統治,雙方文化影響差異,南方含蓄,北方豪邁,導致宋朝靠近南方的百姓的行酒令,更加直白。

桌椅的高度使人們更加將手臂腿腳伸展開來,更加熱鬧的景象出現,這種圍坐在一起吃飯更被老百姓接受,也不用再去分配食物而煩惱。

參考資料;《史記》,《資治通鑑》,《後漢書》,《宋史》,《續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