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制,是要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嗎?

分餐制,是要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嗎?

本次爆發的新冠肺炎事件,讓很多食客和廚師都開始意識到“分餐制”的重要性。而在紅廚網發佈的《 》一文中,更有人預測,分餐制將會成為顧客的新需求。

然而,很多人卻認為分餐制是舶來品,是西方的用餐方式,如果推行,就是讓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華而不實。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講,何謂分餐制。

分餐制,是要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嗎?

01

分餐制並非西方獨有

其實分餐制並不是西方國家專屬的用餐方式,我國早在商周秦漢時代,就已實行分餐制。從我國出土的漢墓壁畫、畫像石和畫像磚中,均可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飲場景。

據歷史記載,商周秦漢都是實行分餐制,即一人一案,每人面前都放一套飯菜。

魏晉南北朝,少數民族與漢族的文化逐漸融合,也帶來了飲食風俗的變化,最為典型的是這一時期有了高足坐具。高桌大椅的出現,促使大家開始同桌而食。

但是,這種情況並不代表大家已經開始“共食”了。實際上,食物的分配仍然是一人一份,只是圍桌而坐,有了“共食”的那種氣氛而已。

這種飲食方式一直延續到唐中期,隨著食材的多元化、烹飪樣式的多變極大地豐富了餐桌的菜式,與教坊酒樓、勾欄瓦舍等公共飲食空間的出現,也促使了當時的飲食文化走向了商業化,而烹調技術的進化和用餐環境的提升,也使得合餐製成為了日常的用餐方式。

分餐制,是要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嗎?

02

為何共餐製成為現代中餐主流用餐方式?

共餐文化的形成,是中國人民對於情感交流需求的結果。

我國民眾在就餐時,喜歡採用多人共享一席的進餐方式,因為“共餐”有易於烘托宴飲氣氛,就餐程序簡單等特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共餐已經成了習慣,成為常態。不論城市還是農村,日常飲食中無論是宴請還是聚餐,大多數人都喜歡一桌人圍在一起,共同享用,熱熱鬧鬧,歡歡喜喜。

國人不僅好客,也好面子,或由於主人的熱情,或講排場,或講形式,或出於禮儀,或出於真情實意,或出於風俗習慣等等。總之,大家愛往一起湊,願在同桌吃。很多人覺得,大家一起吃飯,其樂融融,頗為親切,既拉近了距離,又增強了情感。

“大家在一起吃飯,就是圖個熱鬧,如果分餐食用,會讓大家感覺很彆扭,而且一般出去吃飯的都是好朋友,除了吃西餐,其實很少分餐。”一公司職員馮媛媛說。

分餐制,是要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嗎?

03

共餐制的衛生安全隱患

一直以來,我們都習慣大家共同進餐,互相夾菜被認為是熱情的體現,但是,這種就餐方式的最大弊端,在於提高了就餐者相互間傳染疾病的機率,在用筷子或勺子取食的過程中,就餐者的口腔和唾液會直接接觸到筷勺,許多病原微生物便會藉由筷勺傳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了共餐者罹患各種傳染性疾病的風險。

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主要有病毒、細菌、支原體和衣原體等。比如最常見的感冒,在共餐時就會傳染。

還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腦膜炎球菌、結核桿菌等均可傳染。其中,在人群中傳播最多的是乙肝病毒和幽門螺桿菌。

如幽門螺旋桿菌(Hp),這是一種微厭氧,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黏附於胃黏膜及細胞間隙。目前我國Hp感染率大約為50%,這個數字非常高,而且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目前最明確的胃癌發生危險因素之一。

我們幾輩人都是採用共餐制進食,然而這種飲食文化,卻隱藏著衛生安全隱患,比如上面提到的一半的Hp感染者,就和共餐制密切相關,一桌人中只要有一個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他吃飯時筷子上沾染的唾液就很可能攜帶幽門螺旋桿菌,當這雙筷子去夾菜時,幽門螺旋桿菌就可能被沾染到其它菜上,其他人食用了這些菜便有可能被傳染。

分餐制,是要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嗎?

04

分餐制的優點

首先我們來看看共餐制與分餐制的分別:

共餐制:就是一桌人圍坐在一起,沒有公筷,想吃什麼就用自己的筷子從一盤菜中夾來吃,也是現在中國最常見的用餐形式。

分餐制:就是用餐器具分開,大家坐在一起每人一份各吃各的,吃多少就拿多少,夾多少就吃多少。

我們的聚餐習慣都是“萬筷齊發”,一桌人的筷子都伸到同一個盤子裡,共餐時大家都用自己的筷子從盤中夾菜,一盤菜你夾我也夾,有的人還喜歡隨意翻動食物,有時為了表示熱情友好,還為別人夾菜,別人礙於面子也不得不吃,從飲食衛生角度來看,更容易發生顯而易見的衛生問題。

而分餐制則可以解決共餐制所帶來的衛生安全隱患,它可以切斷“口-口”傳播途徑,有效避免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預防傳染性疾病,是一種衛生健康的就餐方式。因為分餐制是專人專盤,自己有自己的筷子,自己吃自己的,避免了包括幽門螺旋桿菌在內的有害微生物傳播。

因此,在2003年“非典”之後,全國多個一二線城市便產生了分餐制的意識,開始以“一人兩筷”“分餐分盤”等模式推廣開來。

而在粵港澳等地,分餐制、公筷制等更是司空見慣,用餐的時候,常會見到公筷。在部分酒樓,一般都備有兩雙筷子,一黑一白,一公一私,食客可以自主選擇哪雙筷子用作公筷。

分餐制,是要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嗎?

05

七成人支持分餐制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對健康問題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各吃各飯的分餐方式更加衛生健康,值得大力提倡。

青年調查聯合問卷網近日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了一項調查,數據顯示,67.1%的受訪者認為分餐制更加衛生,72.9%的受訪者支持“分餐制”用餐,15.6%的受訪者不支持,11.6%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在北京某銀行工作的鄭微認為,分餐制不僅能很好地預防疾病傳染,也能表現出一個人的禮貌和素養,還能提高擺盤的美觀程度。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王世平表示,分餐制一是衛生,二是可以節約食物材料。

調查中,受訪者認為分餐制最大的好處是衛生,可以預防各種疾病並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67.1%),其它好處還有:有利於控制飲食量(49.5%),有利於改變大吃大喝的習慣(47.8%),有利於防止偏食(37.6%),有利於減少幽門螺桿菌等病菌的傳播(34.8%)。

分餐制,是要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嗎?

06

分餐制廚師做起來難嗎?

如今,西方國家差不多都實行分餐制,吃飯時每個人面前有一個盤子,裡面盛裝的是自己的食物,如果吃完了還需要其它的食物,就用公用的餐具將相應的食物放到自己的盤子中。

也因此,有的廚師朋友就認為,分餐制,就是要讓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去做位上菜,這樣做不來。一來自己不是做西餐的,二來只有高級餐廳才會這樣做,三來後廚人手不夠,地方又小,放不下那麼多餐盤,而且也沒有那麼多精緻器皿,做不到。

分餐制,是要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嗎?

其實,中餐的分餐制形式,可以分為桌前分餐;自助餐;擺放公筷、公勺及“位上菜”(廚師分餐)等4種分餐方式。

其中,桌前分餐又分為派菜分菜法(服務員在餐桌上分餐,再將菜品分派到賓客面前的餐盤中)、工作臺分菜法(服務員先在工作臺分好菜,再為賓客奉上)。

而自助餐分餐,則包括自取法(就餐者用餐廳提供的公筷勺,自行從自助餐品中按量取食)、公筷公勺自助法(就餐者自行從餐桌上的菜品中取食,餐廳每一道菜提供一公筷勺)。

分餐制,是要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嗎?

因此,分餐制並不只有“位上菜”(廚師分餐)一種,也並非高星級酒店、高端餐廳、私人會所、後廚人員數量較多才能做,在實際工作中,按平日的菜品分量做好一盤,上菜時由前廳服務員給顧客提供公筷公勺也可。

分餐制,是要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嗎?

07

推行分餐制需要餐飲人共同努力

非典期間,全國很多城市把推行分餐制、公筷製作為預防和遏制病毒傳染的有力措施。而今年的這場新冠肺炎,也再次讓我們領悟到推廣分餐制的重要性。

從健康角度而言,分餐制是一種更衛生、更科學的進食方式,面對一起一起的重大疫情,我們需要改良“熱鬧聚餐”的方式,要力所能及地消除共餐的隱患。因此,推行“分餐制”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進步,“分餐制”並不會降低“熱情待客”的宗旨,而是公共衛生安全的需要。

當然,長期的飲食習慣一下子很難改變,但我們可以嘗試著對共餐做出一些改進,比如讓大家習慣使用公筷夾菜,這樣能有效避免幽門螺旋桿菌等病菌的感染。

雖然在中國推廣分餐制,應該困難不小,要想克服,真不那麼容易,但只要我們多用用心,相信分餐制的實行只是時間問題。

分餐制,是要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嗎?

作者 | 陸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