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協議》是如何改變了日本、德國國運?

-安小彡-


廣場協議並未改變日本和德國的國運,他們日後的發展幾乎都是自己所選擇的,面對林中的兩條路,日本不過是學習大部分國家一樣走了最容易的一條,而德國選擇了人跡稀少的那條。

廣場協議

五國財長

很多人都認為日本的衰落是因為美國強迫日本簽訂的廣場協議,那麼如此重大的廣場協議是個什麼玩意兒呢?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

總結一下,就是美元貶值,日元、馬克等其他國家貨幣升值,在日元升值將會對日本國內大量的出口導向型企業產生不利影響的情況下日本為什麼還籤呢?難道真的是美國把刀子放在了日本脖子上?

但是令人吃驚的是這個協議並不是美國人提出來的,近年出版的由號稱“最偉大的聯儲主席”沃爾克和日本前大藏省國際金融局長行天豐雄合著的《時運變遷》中詳細敘述了廣場協議的由來。準確的說,廣場協議根本就是日本牽頭髮起的。

在1980年美國貿易收支赤字260億美元,在今天看來這不算什麼,但在當時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大事,在隨後的1980年-1984年貿易赤字不斷擴大,1984年國際收支更是出現了1020億美元的赤字。

時任首相中曾根康弘與他的智團們認為當時的日元過於堅挺,日本的貿易順差過大,長此以往,日本定會成為國際匯率市場上的靶子,所以日本政府最好的選擇是和美國聯手提高日元匯率。

主管日本經濟的大藏省也認為美元匯率出了問題,當時上臺的里根總統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把美國銀行利率提得極高的同時成功馴服了困擾美國長達十餘年的滯脹(就是物價在漲,工資卻不漲),把全世界的資本都吸引到了美國,美國人躺著都能不愁吃喝,但正常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日子不可能長久,同時這會造成美國全球體系範圍內的國家出現資金荒。

蘇聯

一旦出事,那麼身為資本主義老大的美國定會首當其衝,可別忘了當時還是80年代,蘇聯解體要到90年代後去了。那麼誰來扛蘇聯這頭巨大的共產主義蠻獸是個巨大的問題。所以一定要和美國人,歐洲人說明問題的嚴重性,聯手把美元的匯率壓下去,先把老大哥扶起來扛著蘇聯再說。

而這裡面也包含了日本人對日元國際化的小算盤。此後日本企業果然依靠著飆升的日元匯率大肆投資海外市場,成功地再造出第二個日本。

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在日本的發展史上可謂是濃墨重筆的一章。

泡沫經濟

在日本泡沫經濟巔峰,東京證券交易所日均交易額達到8.8兆日元,總市值突破了611兆日元,佔到了全球證券市場28%的市值比例。日本股市的成交量比大洋彼岸紐約證券交易所高出1.8倍。

全國中心的東京城市圈的地價也開始起飛,1987年漲了23%,1988年,一年直接漲了65%,一直到泡沫經濟的破滅房產價格才剎住了車,而在那之前,僅東京城市圈內的房產價值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了,雖然後者是前者面積的800多倍。

雖然泡沫經濟的開始源於《廣場協定》的簽署的1986年,但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像國內鼓吹的那樣緊密,更多的是因為當時日本央行錯誤的政策,同樣是簽署《廣場協議》貨幣大漲,國內軍事力量主力是美軍的德國卻並未失去所謂的十年,二十年。

導致日本泡沫經濟“繁榮”的一個主要因素是當時日本央行實行的寬鬆的金融政策,它是“泡沫生成的必要條件”(日本前央行總裁速水優語)。面對1986年稍顯衰退的經濟徵兆,日本央行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準利率從 5%下調到3%,並且在87年2月再次下調0.5%,達到當時的歷史低點2.5%。

日本股市

日本企業的競爭力本來就強,而且也有當時國內產業政策的扶持,靠著經營方式的轉變與自身的高水平技術日本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大增。央行只要撥亂反正,維持過去的金融政策即可平穩度過貨幣升值的窗口期,加速國內企業的國際化。

到了87年年中,雖然經濟就開始出現復甦的跡象。本來這時央行應考慮加息以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可是由於當時國際及國內的情勢,迫使日本央行把2.5%的超低利率維持了2年零3個月,直到89年5月31日才上調到3.25%。長期維持低利率政策的最大負面效應是,強化了人們對低利率將長期持續的幻覺。

大量低廉的資金被企業貸出後不知何處安放,只好一股腦地投入金融投機炒作之中。日本國民也陷入了泡沫的幻夢中無法自拔。

低利率造成日本全國都敢於大肆舉債,此時日本央行也看出自己錯誤的金融政策,打算通過去槓桿來降低全國的負債率。但國運這個東西真是說不清道不明,日本央行前期錯誤的金融政策導致泡沫滋生,而後期又不幸地遇到了有“瘋狂原始人”之稱的三重野康。

本來去槓桿這個東西就要謹慎行使,因為稍不注意就容易不分好壞地將所有企業都一網打盡。截斷企業的現金流,讓多年幸苦發展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成功的去槓桿就像美聯儲2008年面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那樣,短短几年就一掃陰霾,美股牛到至今,創造了有史以來最長的繁榮期。而失敗的去槓桿莫過於日本在1989年做的那樣給整個國家帶來了長達數十年的失落。

三重野康

1989年底,三重野康出任日本央行行長,這位日本經濟奇才極度討厭通脹,當時主流的經濟學家認為投機是自由市場不可避免的副產品,自有市場規律來進行獎懲,但他就是不聽。

他上臺後五次提高利息,終於在1990年8月,日本的利息由最低的1%飆升到6%。一頓操作猛如虎,弄得日本連叫苦。

隨著市面上流動資金的缺少,日本的股票開始暴跌,緊隨其後是1991年房價開始下跌。在三重野康上任一年內,日本股市市場蒸發了將近50%。由於日本的整個金融市場環環相扣,經濟增長又和虛高的資產價格,消費泡沫相關。老百姓早已經把錢從銀行搬到了股市,樓市和其他理財產品中。最終整個資產價格泡沫的破滅,對社會引起了連鎖反應。這讓許多日本人的財富一夜之間回到瞭解放前。

同時大量優質企業因為現金流的短缺而不得不屈辱的進行破產重組,大量銀行也因為爛帳,壞賬跟著倒閉,一時間,大量日本員工湧入了人才市場,但公司卻寥寥無幾。在經濟泡沫破裂後,日本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經濟蕭條,更為重要的是,此後社會上長期瀰漫著一種無法擺脫,找不到出路的低迷情緒。

細細的分析下來我們會發現實際上決定成敗的多在自身,外力終究只是影響而不是決定,否則的話我們無法解釋為什麼同樣是互相開放市場,同樣是施加了苛刻的限制的情況下豐田卻能越活越滋潤,同樣簽訂了《廣場協議》的德國為什麼沒有失去那二十年。受害者心理不可為,打鐵還需自身硬。


莫道讒言如浪深,

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狂沙始到金。


花果山下者行孫


同樣一個《廣場協議》,針對不同的國家,但是其結果卻迥然不同。

《廣場協議》,簡言之,就是美國召集了包括日本、德國(西德)、法國等西方主要工業國家一起開會,逼迫這些國家的貨幣升值,以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逆差)而在一個叫做“廣場飯店”簽下的一份協議;

為了敘述方便,下面主要看看這個《廣場協議》對日本以及德國兩家的改變:

日本於德國,這兩個國家可說是難兄難弟,同病相憐——同樣是二戰對戰敗國,同樣迅速恢復經濟,同樣對美國形成了貿易逆差,同樣受到了美國的打壓;

不過,面對美國的打壓,本國貨幣的升值,兩國卻採取了完全不一樣的套路;德國繼續“工業立國”的方針,完善擴大整個產業鏈;

日本面對日元升值,玩起了現在人們津津樂道的“虛擬經濟”——投資房地產和股市;日本資本大舉進攻美國房地產業;甚至引起了美國人的驚呼:這是要買下整個美國啊!(日本主動限制了自己向美國市場出口的商品,只有去進軍房地產)

日本股市的錢也多了,水漲船高,股市指數一路飆升,一夜之間造就了多少億萬富翁!

其後果都知道了,那就是股市房地產(包括美國的房地產)泡沫破滅;再後來,日本陷入了數十年的經濟滯脹期,到現在都沒有緩過勁來;

德國就完全不一樣了,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抓實體經濟;不但起死回生,而且還消化了“東德”合併以後的退休養老金以及就業的壓力,成了歐洲名副其實的老大。

同樣一種打壓方式,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令人深思,發人深省。


閒看秋風999


https://www.toutiao.com/i6711157370828882446/

東芝事件時間點

日本東芝公司為了開拓蘇聯這個巨大的市場,於1980年派了幾名高級職員,在莫斯科召開酒會,跟蘇聯的政府官員套交情,設法獲得訂單。1983年早春的一個深夜,由蘇聯海運公司開到日本的萬噸貨輪"老共產黨員"號,從日本芝浦碼頭出港,運走了數十箱"五軸聯動的數控機床"的部件。

一直到1985年12月,蘇、日秘密協議當事人之一、日本和光公司的熊谷獨因與他的僱主發生糾紛而辭職,並憤而向"巴統"主席蓋尼爾·陶瑞格揭發了東芝事件

87年4月30搜查

1987年5月27日,日本警視廳逮捕了日本東芝機械公司鑄造部部長林隆二和機床事業部部長谷村弘明。東芝機械公司曾與挪威康士堡公司合謀,非法向前蘇聯出口大型銑床等高技術產品,林隆二和谷村弘明被指控在這起高科技走私案中負有直接責任。此案引起國際輿論一片譁然,這就是冷戰期間對西方國家安全危害最大的軍用敏感高科技走私案件之一---東芝事件。1988年1月,文藝春秋社一馬當先公開發表了熊谷的自述:《再見吧!莫斯科——違反巴統管制事件的背景》,東芝事件的內幕大白於天下。美國提出了一大堆制裁東芝的議案,包括:罰款150億美元,對所有從東芝集團進口的商品加收100%的關稅,停止從東芝集團進口任何商品5年,關閉東芝在美國的所有工廠,把東芝從美國永久趕出去,以前賣出去的商品售後服務全部免費等。東芝乖乖服軟,美國製裁大棒高高舉起,最後輕輕落下。1988年通過的法案,制裁對象從東芝集團縮小為東芝機械,期限從5年縮短為3年。當年東芝集團在美國年銷售額20億美元,而東芝機械(生產機床的)只有2000萬美元。

但是,根據美國中情局自己的檔案顯示,當時並不只有日本偷偷給蘇聯賣機床,美國其他的盟友也賣。西德、意大利、法國、英國都賣機床給蘇聯。論數量,意大利賣得最多,論精度,精度最高是德國,無論怎麼排,日本都排不上號。

意大利出口機床數25臺,其他幾個國家,甚至直接出口軍事裝備。然而,哪怕中情局1980年就清楚英、法、意等國的小動作,它也從來都裝作不知道。遠的不說,同樣是賣機床,挪威的康士伯公司也參加了,但美國卻隻字不提挪威,在他們的新聞報道里只強調“日本東芝”說到底,美國搞東芝只是一個藉口,他的真正目的是藉機敲打日本,在貿易戰中逼迫日本政府低頭。

為什麼偏偏是日本?是東芝呢?因為1985 年,日本東芝開發出 1 兆位 CMOS 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 ,並推出全球首款筆記本電腦。當時的東芝是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垂直產業發展路線的,技術先進,掌握全局。1985年,日本正式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生產國,當時世界十大半導體廠商中,日本佔了一半。在70年代,日本跟美國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家電、鋼鐵、汽車領域。就在這個時間點,日本開始大力發展半導體、信息產業。

本來,日本的半導體技術是落後於美國的。不過從7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政府開始實施一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創新項目。這個項目聚集了日立、三菱、東芝、富士通、日本電器五家大公司,投入了700多億日元的鉅額研發經費。這五家公司平時本來是互相競爭的,但是這時候所有人都統一了目標,就是要在半導體的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迅速領先美國於半導體技術、光纖技術和智能機械技術等領域。日本搶佔了芯片市場,在微電子領域的技術趕上了美國。到了80年代末,日本芯片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達到了53%,而美國僅僅37%。當時的日本生產的芯片是世界最好的,而東芝是其中的佼佼者。日本東芝公司,世界半導體份額佔40%,在1986年春,美國和日本簽訂了一份《美日半導體協定》,這個條約基本可以說是喪權辱國,同時要求日本必須給國外20%的市場份額,對日本的芯片進行100%反傾銷徵稅,包括之前3億美元的產品徵收100%懲罰關稅,直接從搶走日本半導體積累多年的積蓄,是不是很熟悉,參考中興。最後韓國說服了美國政府從背後捅了日本一刀,吃掉了日本吐出來的DRAM業務,成就了三星,搭上美國的快車奔向了小康。當時三星的反傾銷稅只有0.74%,日本被徹底排除在外。同韓國半導體也異軍突起,日本芯片產業開始沒落,東芝因此陷入了創新窘境。

事件總結

1.1987年,以洩漏情資給美國的敵人蘇聯為理由,美國要求日本警視廳逮捕日本東芝機械鑄造部長林隆二和工具機事業部部長谷村弘明,二人後來雙雙被判刑入獄。

2.迫使東芝關閉美國工廠。

3.對東芝銷往美國的產品徵收100%的鉅額關稅,日本東芝公司,世界半導體份額佔40%。

4.作為3的代替性懲罰措施,5年內禁止東芝對美國出口(後改為制裁對象從東芝集團縮小為東芝機械,期限從5年縮短為3年)。

5.向東芝徵收1萬億日元鉅額罰款,相當於今天的160多億美元以上。

和現在的中國不一樣,日本當時作為美國的附庸,不敢違抗美國的意志。美國駐日大使率先出馬,他一個使者竟然居高臨下地連續4次命令日本首相,讓他為“美國蒙受的損失道歉並拿出賠償措施”。同時,美國國內群情激奮美國人紛紛抵制日貨,美國企業還擔心:“每個日本留學生都是間諜”,跟現在特朗普說中國留學生都是間諜一樣。美國找你茬不是因為你犯了錯,就是鐵了心要遏制你的發展,你再怎麼找自己的原因,再怎麼跪地求饒也沒用。

2014年6月21日,阿爾斯通與通用電氣簽署收購協議。前排從左到右:阿爾斯通CEO克朗、法國經濟部長蒙特布爾、通用電氣CEO伊梅爾特

還有一個特例:法國電力和交通運輸集團阿爾斯通在2010~2015年間遭到過來自美國的法律訴訟,並在2014~2015年的一次交易中,將大部分資產出售給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

廣場協議

所謂“廣場協議”,指的是在1985年9月,由美、德、法、英、日五國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舉行會議,所達成關於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鉅額的貿易赤字的協議。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所以簽訂此協議。“廣場協議”簽訂後的10年間,日元幣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本經濟迅速泡沫化,並在五年後崩潰,日本因此進入“失去的十年”。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導致美國能源價格大幅上升,美國消費物價指數隨之高攀,美國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超過兩位數。到1984年,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達到創歷史紀錄的1000億美元。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日本製造的產品充斥全球。日本資本瘋狂擴張的腳步,令美國人驚呼"日本將和平佔領美國!",東芝集團在美國年銷售額20億美元

廣場協議這件事雖然是日本和美國貿易衝突裡面的關鍵節點,但其實美國對日本的貿易打壓早在50年代就開始了。60年代,打壓日本的鋼鐵產業。70年代,打壓彩電和汽車產業。到了80年代,又打壓半導體和電信產業。

這段時間裡,發生過很多特別轟動的事兒。比如,1982年6月22日,美國以產業間諜的罪名,直接將日立製作所及三菱電機的6名員工逮捕,被指控涉嫌竊取IBM技術。1987年,美國政府禁止日本富士通收購一家叫Fairchild的計算機公司,即使這家公司當時實際上屬於法國人。

“廣場協議”本身並不足以導致日本經濟持續蕭條,最多隻能算一個導火索而已。多數研究者認為,“廣場協議”至多隻能算是誘發日本病的原因之一而已,日本經濟持續蕭條的根源還在於經濟結構的自身缺陷和日本政府錯誤的經濟政策。

為什麼打壓華為、中興

中國到現在都沒有互聯網,只有互聯網應用。我們現在用的互聯網都是租用美國的,我們真正有自己的互聯網是從5G時代開始,要從2021年開始。按中國和美國簽訂的協議,用美國的互聯網直到2020年,我們每年都付高額租金給它,到2020年,光這一年就達到6萬5千億人民幣的租金(一萬億美元)。

真正擁有我們自己的互聯網是在2021年以後,而且是建立在5G基礎上。正因為中興通訊和華為是中國5G通訊領域中兩個領頭的企業,而且在5G通訊領域領先發達國家將近五年的時間,而把這兩家企業給打壓下去中國的5G通訊就不領先了。把這兩家企業打壓下去了,我們中國5G通訊又租用他們的,年年付租金給他們。光一個互聯網的租金就是一萬億美元,而我們累積的外匯儲備才3萬億美元。

中興公司美國商務部與中興宣佈達成最終的和解協議,和解中聲明需要中興再交10億美元的罰金,另交4億美元作為保證金並由第三方公司保管。

中興的“芯片”之痛,讓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短板,同時也激起了國人的奮起之心。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個旨在減少對國外芯片依賴的政府補貼項目),在最近一期集資中擬募集2000億人民幣資金。第一期募集的1400億人民幣已經投入20多家企業中。

中國在2016年正式建立離岸人民幣支付系統,建立當天就有13個國家正式宣佈用人民幣和中國發生貿易結算,擺脫美國的SWIFT支付系統,這樣我們發生貿易,美國一點都不清楚,不像之前,任何一個國家發生貿易美國都瞭如指掌,因為用的是它的結算系統和貨幣。美國利用這樣的信息,一般在五分鐘之內就可以傳達到華爾街,華爾街利用這樣的信息進行炒匯、套匯,通過匯市交易“剪羊毛”把利潤給剪走。

https://www.toutiao.com/i6711157370828882446/


機械公社為機械而生


日本經濟的衰退主要是因為日本經濟過渡依賴於出口和房地產,日元升值後日本企業界“亞洲世紀”的文化自信,頭腦發熱要“買下美國”,最後導致金融和房地產泡沫破裂。這個怨不得廣場協議,廣場協議只是觸發了危機而已。另外所謂日本“停滯的十年”和俄羅斯崩潰論以及厲害了我的國一樣,很大程度上是宣傳的故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