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蓋栽培蔬菜需要掌握哪些技術才能獲得最佳種植效果?

農民也優雅


現在種植蔬菜時,在春、秋季用地膜覆蓋的較多。如茄科類、豆科類,姜蒜等,可以說能用地膜覆蓋的蔬菜,只要適合的季節,都在適用。那麼,用地膜覆蓋有什麼好處呢?需要掌握哪些技術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呢?

地膜覆蓋栽培蔬菜的好處

【1】提高地溫施用地膜覆蓋後,由於地膜吸熱能力強,能提高土壤溫度,促使蔬菜根系發育、生長,較早進入收穫期。

【2】保水、保肥由於地膜的覆蓋,水分不宜蒸發,保持土壤長期溼潤;同時施用的肥料,特別易揮發的氮肥,不容易蒸發。所以起到了保水、保肥的作用。

【3】保持土質疏鬆覆蓋地膜後,土壤不因澆水的沖刷和下雨的衝激而沉實,可以始終保持土質鬆散,有利於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和外界空氣中的營養;同時不易造成水土流失,致使養分大量減少。

當然種植蔬菜還有較多好處,如可以減少地下害蟲的侵入等。但怎樣才能在施用薄膜後,讓種植的蔬菜達到最佳效益呢?

【1】薄膜適宜的地塊: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塊,施用薄膜後,由於薄膜保溫、保溼、保肥,適宜根系發育、生長,促進植株粗壯、葉大而厚,所以增產潛力大。

【2】重施基肥由於施用薄膜後,追肥需要澆水時衝施或施用噴灑葉面肥,對蔬菜整體生長不利。所以在種植蔬菜前,需重施基肥,增加土壤整體肥力,達到根系發達、植株健壯的目的。

【3】合理澆水種植蔬菜時,應做到先澆水,後覆膜。如我們當地種植大蒜,為了插播方便,較多農戶怕沖走蒜種,在覆膜後再澆水。這樣很容易致使地膜粘貼在土層表面,致使土壤通透性不好,對出芽不利;

另外,在溫度較高時澆水,要選擇早或晚,應避開中午。因為在中午時,薄膜下的溫度較高,遇冷水後容易造成蔬菜“感冒”,引發病害。

【4】儘量起壟種植大蒜等必須平畦種植,但有的蔬菜平畦或起小壟種植都可以,使用薄膜儘量選用起小壟種植。好處是:起壟形成弧形,增加光照面積;最大的好處是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5】合理施肥施用薄膜種植蔬菜,不管基肥還是追肥,切勿施用氮肥過多。以防在溫度較高時,由於薄膜的作用造成大量蒸發,致使蔬菜發生氨氣中毒。特別追肥時要做到少施、勤施。

【6】適時破膜蔬菜生長達到一定週期,需要吸收較多的外部養分,增加通透性。否則影響根系生長、根莖生長和塊莖膨大。如地下作物土豆、大姜等。因此在生長中後期要合理破膜,甚至去膜。

總之,種植蔬菜使用薄膜後,即提前了種植、收穫時間,又增產、增收。給菜農增加了收入。但在施用時,要達到施用薄膜後獲得最大利益,必須科學、合理施用。


泰山農家人


地膜覆蓋栽培蔬菜需要掌握哪些技術才能獲得最佳種植效果?

地膜覆蓋栽培蔬菜就是在精細整地、開廂的基礎上,覆蓋一層很薄的塑料薄膜,再種植蔬菜的一種栽培方式。


地膜覆蓋栽培蔬菜的效果

1、提高土壤溫度,由於覆蓋地膜有透光蓄熱作用,能夠有效地防止散熱和減少投入熱量的損耗。


2、抗旱防澇,在乾旱時由於地膜能夠有效地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散失,有較好的抗旱作用,在多雨季節,又由於覆蓋地膜避免雨水沖刷而有防澇作用,從而起到保持土壤疏鬆、防止土壤板結,改善土壤等作用。


3、增強土壤保肥能力,由於覆蓋地膜後提高了土壤的溫度和溼度,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加快了有機質的分解,便於作物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時,在覆蓋地膜的條件下,可以減少土壤肥分隨土壤水分蒸發而損失或者被雨水沖刷而流失,尤其是可以減少土壤氮素的揮發。


4、提早上市,增加產量和產值,由於地膜覆蓋改善了土壤的水分、肥力、通氣、熱量條件,不僅可以提前播種,而且加快植株的生長髮育。因此,蔬菜地膜覆蓋栽培與露地栽培相比較,一般早熟7—15天,產量增加30—60%、純收入增加25—50%。如我家鄉種植的馬鈴薯,如果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新馬鈴薯上市可以提前半個月,每公斤馬鈴薯可以買到6元以上,等到露地馬鈴薯上市時,市場馬鈴薯每公斤2—3元,銷售價格非常懸殊。


地膜覆蓋栽培蔬菜需要掌握哪些技術才能獲得最佳種植效果?

茄子、番茄、辣椒、黃瓜、南瓜、冬瓜、菜豆、豇豆等喜溫果菜類蔬菜,地膜覆蓋栽培效果最佳。


一、種植前的準備

1、田塊選擇,地膜覆蓋栽培要選擇土壤比較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塊。土壤過沙、過粘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塊不適宜採用地膜覆蓋。

2、整地開廂,整地質量是基礎。耕地前,首先清除前作秸稈和石塊等雜物,以免劃破地膜,然後耙平碎土,以乾淨、土壤細、耙平為好。接著按照種植的行距開廂,廂面要做成“瓦背型',就是廂面中間稍微高點,兩邊緩慢變低。開好廂後不要隨便踩踏廂面,使廂面鋪塑料薄膜時容易繃緊,塑料薄膜與土表接觸緊密。廂以南北向為宜,使接受的光照均勻。一般廂的高度為10—15釐米,當時排水較差的水田要以20—30釐米為好。廂寬隨著種植作物種類的不同而不同,番茄、黃瓜、豇豆、蔓生蔬菜、苦瓜、絲瓜等蔬菜以廂寬83—90釐米種植兩行為宜。辣椒、、茄子以廂寬1—1.3米種植三行為宜。矮生四季豆、毛豆以廂寬1.3米左右種植四行為好。種植西葫蘆一般廂寬1米交叉種植兩行。南瓜、冬瓜的早熟種以1.7—2米的廂寬種植一行。


3、施足底肥,淋足底水,地膜覆蓋後不便於追肥,一定要施足底肥,把蔬菜全生育期所需要的磷、鉀肥和氮肥的70%作為底肥。基肥每畝最少要施腐熟的優質有機肥1500公斤以上。過磷酸鈣每畝瓜類20—25公斤、豆類15—18公斤、茄果類5—10公斤。氯化鉀每畝瓜類8—12公斤、豆類15—20公斤、茄果類20—25公斤。尿素每畝瓜類15—20公斤、豆類10—15公斤、茄果類15—20公斤。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引起徒長。

為了保證植株生長髮育時期對水分的需求,必須淋足底水,覆蓋地膜時一般土壤持水量要求在70%以上,如果土壤過幹,而且澆水不容易浸透,可以在種植的前一天傍晚打窩後淋足底水,第二天再播種或者定植淋水,要爭取雨後覆蓋或者澆水後趁土壤溼潤時覆蓋地膜。


4、除草,地膜覆蓋後,溫度、水分適宜,雜草比露地多而且長得快,因此在覆蓋地膜前,每畝可以用25%除草醚250—300克加水100—150公斤,或者撲草淨200克加水75公斤,均勻噴灑在廂面,可以取得比較好的除草效果。


5、地膜準備,每畝地膜的用量與地膜的厚度和種植蔬菜品種有關,番茄、黃瓜、苦瓜、豇豆、蔓生四季豆大約每畝需要0.006—0.008毫米的微膜4.5公斤、0.1毫米地膜6.5公斤、0.015毫米地膜9.7公斤,塑料薄膜寬以130—140釐米為好。西葫蘆、南瓜、辣椒、茄子、矮生四季豆、毛豆大約需要每畝需要0.006—0.008毫米的微膜5公斤、0.01毫米地膜7公斤、0.015毫米地膜10公斤,塑料薄膜寬以150—160釐米為好。


二、選擇適宜的蔬菜品種

地膜栽培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要在增加早期產量的前提下兼顧總產量,還要重視質量,以選擇早熟或者中熟的優質品種為宜,一般情況下不選擇晚熟品種。

三、適時播種有育苗移栽

地膜栽培比露地栽培,育苗時間要適當提早,一般果蔬類各種作物育苗的播種期比露地栽培的播種期可以提前10天左右,移栽期可以提前4—6天,直播的播種期比露地的提前7—10天。

1、直播,可以進行直播栽培的果菜有黃瓜、豇豆、四季豆,直播栽培有先播種後蓋膜和先蓋膜後播種兩種方法。

先播種後蓋膜是將種子播在窩內、蓋泥土、澆水後蓋膜。土表與地膜空間2—3釐米,等待幼苗出土後破膜、封口。這種方式因為土面溫度高,出苗快,但是幼苗出土頂膜後如果不及時開口,容易燒傷幼苗。

先蓋膜後播種是在鋪好地膜的廂面上按照作物所需要的行株距與刀將地膜劃成十字切口,然後播種,再用細泥土將播種周圍的塑料薄膜壓住。這種方式,幼苗出土後暴露在空間,容易受到冷空氣影響,因此播種期要比先播種後蓋膜的方法稍微晚幾天。

2、育苗移栽,果菜地膜栽培都可以採取育苗移栽,培育適齡的壯苗、定植是早熟、豐產的關鍵措施之一。育苗移栽有先蓋膜後定植和先定植後蓋膜的兩種方法。先蓋膜後定植的方法是在整好的廂面上用石灰在窩心打點做記號,使株行距均勻,做到規範化栽培。蓋膜後用竹片從地膜上往泥土內劃破,定植後將幼苗旁邊的泥土壓緊,淋少許定根水,然後用泥土封口。先定植後蓋膜的方法是先將幼苗定植在廂面上,淋定根水後蓋膜,在正對幼苗的第膜處剪孔,將苗從孔處掏出,薄膜再鋪平在廂面上,最後封口,注意操作時不要損傷秧苗。

四、合理密植

地膜覆蓋栽培提高了地溫、保水、保肥,使土壤處在均衡溼潤狀態,蔬菜生長旺盛,所要求的營養面積比較大,因此採用適宜的密度是早熟、豐產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提高地膜及土地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各種果菜地膜栽培的株行距要比露地栽培的稍微大一些。

五、提高蓋膜質量

蓋膜質量直接影響地膜覆蓋的效果,蓋膜要求拉緊鋪平,薄膜緊貼土壤表面,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土壤增溫效果,防止颳風吹壞地膜,如果地膜覆蓋後損壞,口子小要及時用石塊壓住破口處,口子大就要補膜,防止降溫及水分散失。蓋膜要選擇沒有風或者微風天氣進行,如果遇到大風要立即停止,以免吹破地膜。

六、破膜掏苗

先播種後蓋膜的地塊,破膜掏苗是保全苗的重要環節,掏苗的關鍵一是時間,二是方法。掏苗時間要適時,掏苗過早幼苗容易失水乾死。掏苗過遲又容易形成高腳苗,或者造成高溫燒苗。一般要掌握掏綠苗,不掏黃苗的原則。綠苗出膜時,如果遇到低溫天氣就暫時不要破膜掏苗,等氣溫回升後再及時破膜掏苗。如果掏苗過遲如果遇到高溫天氣會燒死植株。避免燒苗的辦法是及時掏苗和“開天窗”,就是在掏苗前用小刀將地膜劃2—3釐米的小口通風透氣,縮小膜內外溫差,暫時不掏苗,這樣既防止燒苗也防止受凍。破膜掏苗最好選擇晴天下午4—5點後進行,如果必須在上午開口掏苗的就要淋一些水,降低膜內溫度,防止幼苗萎焉。破膜的方法是用小刀對準幼苗的地膜處劃破,口徑以4—5釐米為宜,過大不容易封口,過小苗不容易掏出。

七、地膜封口

直播的幼苗出齊後,隨著用泥土封口、壓膜。封口泥土直徑在15釐米左右。封口泥土太多,廂面遮陰面大,吸熱少,不利增溫。封口的泥土太少,風容易吹開地膜口子,容易散熱,蒸發水分。移栽的幼苗定植後立即用泥土封口,封口後要隨時檢查,特別是大雨後,封口的泥土常常被衝散,要重新封泥土,並且保持地膜表面的清潔,以利透光增溫。在先蓋膜後播種的地塊,出苗後的一段時間內,由於幼苗弱,加上土壤結構不好,淋水後,容易造成嚴重板結,使幼苗根莖部磨壞,至使缺苗。這種情況可以用竹片小心將幼苗基部的板結泥土疏鬆保證幼苗的正常生長。

八、加強肥水管理

地膜栽培要根據土壤肥力水平及作物種類進行追肥。一般比露地栽培的減少2—3次。為方便追肥,可以用短竹竿或者木棍插入根際地膜內,再用清糞水順著杆緩慢倒入。辣椒、茄子植株封行時,可以將根際地膜口撕大,追肥後培土,以防植株倒伏,減少水肥散失。地膜覆蓋減少了水分蒸發,土壤含水量有所提高,但是水分供應不足或者不及時,特別是在乾旱條件下,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髮育,所以要補充水分。一般結合追肥進行澆水,營養生長時期土壤持水量維持在6070%,初花及開花時期要控制淋水,以免徒長和落花落果,土壤持水量以50—65%為好,結果期土壤持水量掌握在60—80%。黃瓜、豇豆、四季豆幼苗時需水量少,如果淋水多,容易使土溫降低,出現漚根、葉子發黃,抑制生長或者死苗。要適當控制淋水。


九、病蟲害防治

地膜覆蓋後,土壤溫度高,溼度大,有利於根部一些病原菌的活動,所以番茄、茄子青枯病及黃瓜、番茄、辣椒的枯萎病,四季豆、豇豆的根腐病,辣椒、茄子白絹病都比露地栽培的高,因此需要加強這些根部病害的綜合防治。


十、揭膜

揭膜要看天氣、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及蔬菜的長勢靈活掌握。如果土壤底水比較充足,雨量比較充沛,土壤比較肥沃,蔬菜的長勢較強的可以不揭膜。如果天氣乾旱,土壤底水、底肥不足,蔬菜的長勢比較差,可以在植株封行後揭膜,以便加強肥水的管理。


老周說三農


地膜覆蓋在農大老家當地農村最早應用是80年代,當時村裡面免費給村民提供地膜,可是很多村民對此並不接受,認為地膜沒有什麼作用,並且使用還比較麻煩,現在還記得清楚,很多農民領取了地膜,卻很少在種植當中採用,只是到後來才發現,用地膜與不用地膜的棉花長勢截然不同,這才真正瞭解了地膜覆蓋的好處。

在對地膜覆蓋應用的時候,首先是需要對土地的平整,然後在能保證地膜覆蓋相應的範圍內做出小於地膜寬度的畦,在播種之前把地膜先在畦上鋪好兩側壓好,或者是先把農作物種植完畢,然後再進行覆蓋地膜,這些方法通常應用於大蒜、棉花等農作物的種植。


在蔬菜種植當中採用地膜覆蓋的種植方法,就需要做出較高的梯形寬壟,壟高要在15公分左右,寬度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調整,地膜要覆蓋在壟上,這樣受光照的效果更好,對土壤的溫度提升的更高,並且還比較方便進行澆水,這種方法在農村種植蔬菜的時候通常採用的較多。

其次還有高畦、溝畦、穴畦等地膜覆蓋種植的方法,這些種植方法通常與種植的農作物品種想接應,根據不同的地勢需要,不同的農作物品種,採取不同的地膜覆蓋方式,其作用與效果也都是大致相同的,具體的操作方法這裡也沒有必要一一進行介紹了。


農作物或者是蔬菜採用地膜覆蓋的種植,不僅對於提升土壤溫度,增強土壤保溼保墒,覆蓋雜草,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都有很大的作用,而且能夠提前對農作物的收穫,以及增產與提升農作物的品質也都有明顯的效果。

但是在地膜覆蓋的應用當中,也需要注意它的弊端與不良影響,我們在經常採用地膜覆蓋的地塊中,就能夠發現有殘留的地膜,由於這些殘留地膜在土壤內是非常難降解的,這樣對於農作物的生長就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另外,不是所有的土壤性質都可以使用地膜覆蓋種植的方法,比如像旱沙土壤,貧瘠的土壤,以及粘度太重的土壤。這些土壤如果採用了地膜覆蓋種植,在高溫的作用下會造成土壤出現乾旱,對原本貧瘠的土壤後期追肥造成一定的障礙,會因為肥效不高並不能夠提升農作物的產量,甚至還有可能會造成減產。

通過以上的這些綜合分析,在地膜覆蓋的應用之前,要有充分的瞭解,利用地膜覆蓋的種植方式發揮它的最大作用,而減少其弊端的存在隱患。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本欄目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

農大知事


一、整地

整地是種植的前提,要把土壤翻得鬆軟些。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深翻,然後再在陽光下暴曬。

二、 種植

在早春蔬菜種植前,種植戶們首先要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催芽後再播種。通常在較為暖和的地方先育苗,等小苗長到一定高度再鋪設地膜。然後挖定植穴的時候,要注意挖的大一點,再把小苗倒栽進去,這樣更利於蔬菜的生長。

三、上肥料

上肥料一般是在鋪設地膜前,不然到時候鋪好了地膜就很難追肥了。所以通常在施肥的時候就剛開始把肥施足。

施肥主要是施用一些餅肥,另外施用一些豆腐渣、生畜糞便等。上肥料的時候,把這些肥料埋到土壤裡面,讓肥力慢慢散發出來,然後再鋪設地膜。

四、 鋪地膜的方法

1.將地膜拉直,因為一般早春蔬菜都是露天的,風大,所以要拉直壓好;

2.挖洞,把小苗倒栽進去;

3.倒栽,澆定根水。

鋪設地膜之後可以保水保肥,後續的水肥就可以少施用了。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關於早春蔬菜種植要點及地膜鋪設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廣陵迴響


大棚蔬菜種植一般都會用於地膜覆蓋,即覆膜種植。地膜覆蓋可以預先種植,也可以是淡季栽培,那麼具體地膜覆蓋的好處是什麼呢?讓我們來看一看地膜覆蓋的好處和地膜覆蓋的類型。

一、用地膜覆蓋蔬菜的益處

1、提高地溫

地膜覆蓋的明顯效果之一是提高土壤溫度。春播地膜覆蓋可使地溫提高2℃4℃,出苗提前6-12天,苗期生長良好。溫室蔬菜多為冬春茬和秋茬。冬春茬蔬菜在元旦前後移栽時,地膜覆蓋可以很好地提高土壤溫度。在移植前,我們要整好土地,做好邊界,用塑料薄膜覆蓋。

2、保持土壤水分並降溫

地膜覆蓋能有效地防止土壤水分蒸發,長期保持土壤水分,在較高水分條件下,蔬菜種植後更容易減緩苗木生長。地膜還能減少各種病害的發生,因為溫室溼度很高,容易導致灰黴病、枯萎病、軟腐病等低溫高溼病害。

3、提高土壤肥力

地膜覆蓋后土壤不易形成,通氣性好,有利於有機質的分解和氮的硝化,由於地膜變暖,有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促進有機質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4、抑制雜草的生長

雜草出來後,由於地膜下的高溫和通風不良,它們很快就會死掉。

二、溫室蔬菜種植用塑料薄膜的種類

1、普通透明塑料薄膜

價格是最便宜的,地膜覆蓋后土壤溫度上升很快,易種雜草,不適合夏季使用,地溫過高會燒掉幼苗。在溫室蔬菜中,大多數人仍然使用這種普通透明地膜,可佔80%。

2、黑色塑料薄膜

價格稍貴,主要功能是防草,具有保溫效果,但溫升緩慢,保水能力好,地下5cm含水量,高於透明膜4%≤10%,對土壤水分要求較高的草莓種植,一般採用黑色塑料膜生長。

3、銀黑色塑料薄膜

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昆蟲和草,價格是最貴的。覆蓋時,銀面朝上,黑色面朝下。銀反射可以驅趕蚜蟲、飛蝨和其他害蟲。

溫室蔬菜是用地膜覆蓋的,由於冬季低溫和春季留茬移栽,在移栽前必須覆蓋地膜。秋茬種植時,土壤溫度很高,可以先移栽,慢苗成活,再用地膜覆蓋。


我是王三哥


一、整地

整地是種植的前提,要把土壤翻得鬆軟些。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深翻,然後再在陽光下暴曬。

二、 種植

在早春蔬菜種植前,種植戶們首先要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催芽後再播種。通常在較為暖和的地方先育苗,等小苗長到一定高度再鋪設地膜。然後挖定植穴的時候,要注意挖的大一點,再把小苗倒栽進去,這樣更利於蔬菜的生長。

三、上肥料

上肥料一般是在鋪設地膜前,不然到時候鋪好了地膜就很難追肥了。所以通常在施肥的時候就剛開始把肥施足。

施肥主要是施用一些餅肥,另外施用一些豆腐渣、生畜糞便等。上肥料的時候,把這些肥料埋到土壤裡面,讓肥力慢慢散發出來,然後再鋪設地膜。

四、 鋪地膜的方法

1.將地膜拉直,因為一般早春蔬菜都是露天的,風大,所以要拉直壓好;

2.挖洞,把小苗倒栽進去;

3.倒栽,澆定根水。

鋪設地膜之後可以保水保肥,後續的水肥就可以少施用了。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關於早春蔬菜種植要點及地膜鋪設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周邊用土埋起來,保正裡面不透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