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開拓數字經濟新藍海

疫情彰顯我國數字產業優勢,也暴露出傳統產業數字化短板,其中以中小企業居多。對此,工信部日前印發《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力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開拓數字經濟新藍海,加快我國“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步伐。

都說“船小好調頭”,然而在數字化浪潮中,如果連“船”都沒有,也就談不上“調頭”,而是直接被巨浪無情吞噬。疫情期間,雲辦公、雲教育、新零售等數字產業逆勢上漲,數字化程度較高的銀行業推出的“無接觸理財”也在持續走熱,尚未完成數字化轉型或者數字化程度較低的產業則沒有那麼幸運,其中尤以中小企業居多。

一般而言,我國數字產業內企業,不論大小,數字化生存能力強大,尤以BAT(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為代表。數字產業之外,已有大型企業藉助外部數字化力量或者組建內部數字化團隊,順利完成數字化轉型,把疫情衝擊降至最低,至於其他大型企業也能借助歷史資本應對疫情衝擊,必將在疫後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

唯獨尚未完成數字化轉型的中小企業,既沒有數字型企業的數字化生存能力,也沒有大型企業的對抗外部衝擊資本,受疫情影響最大,目前仍在恢復中。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3000萬家,個體工商戶數量超過7000萬戶,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

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開拓數字經濟新藍海

換個視角,這些亟待數字化轉型的中小企業,其實已經構成了巨大的數字經濟新藍海,亟待於開拓。此次疫情,恰好把它們推到數字化“聚光燈”下。2020年至今,我國進一步明確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培育壯大新動能,尤其加快新基建進度。對此,工信部3月18日印發《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力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按照方案,我國將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用為支撐,集聚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服務商,培育推廣一批符合中小企業需求的數字化平臺、系統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助推中小企業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賦能實現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從而提升中小企業應對危機能力、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增添發展後勁,提高發展質量。

方案還提出十三項重點任務:利用信息技術加強疫情防控;利用數字化工具儘快恢復生產運營;助推中小企業上雲用雲;夯實數字化平臺功能;創新數字化運營解決方案;提升智能製造水平;加強數據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發展數字經濟新模式新業態;強化供應鏈對接平臺支撐;促進產業集群數字化發展;提高產融對接平臺服務水平;強化網絡、計算和安全等數字資源服務支撐;加強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

加快“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步伐,培育壯大新動能

可以說,我國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是“產業數字化”重大舉措,也為數字化服務商提供了數字經濟新藍海,進而促進“數字產業化”。我國近年來大力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新產生的數據資源正從2018年約7.6 ZB數據增至2025年48.6 ZB,數字經濟規模2018年已達31.3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發展潛力仍需深入挖掘。

作為貴州成立的全國第一家大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率先構建數據要素價格市場,探索數據貨幣化場內交易,賦予數據金融產品的功能特性,交易驅動數據有序高效流通;自成立以來穩步擴大數據交易“朋友圈”,攜手數千家會員,依託匯聚的海量多維數據資源與大數據先進技術,已經並將繼續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強而有力的數據支撐。

隨著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普及,我國各個實體產業鏈必然孿生出行業“數據鏈”,源源不斷地催生出海量行業數據資源。《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業已明確,“加強數據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其中提到的“產融對接平臺服務”,正是當前行業數據開發利用的重點領域。對此,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將持續加強與行業企業交流合作,共同推動行業數據鏈建設,助力行業重塑全球產業鏈,提升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