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廣場還是成都必去的地標嗎?是什麼吸引你去的?

炙人物


其實,無論從官方還是民間,成都從來沒有評選過地標。大家也沒有地標這個說法。所以,乍一問成都的地標,還真不好回答。真要問出個子曰的話,應該是“一千個成都人,有一千個成都地標”。外地的朋友,同樣可能有自己心中的成都地標。

天府廣場的確是幾十年來,外地人到成都後必去的地方。老天府廣場很小,歷史上是皇城外的公共區域,俗稱皇城壩。到了七八十年代,成都百貨大樓修在那裡,所以,大家到天府廣場必逛成百,去成百必逛天府廣場。

但,天府廣場要說作為地標的話,還是欠了點氣場。

到了現在,成都南門飛速發展,但客觀說,依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地標。因為成都的建築,都沒有全國拔尖的。

可能東門的綠地中心478米的摩天大樓修起後,會有成為地標的可能。但是!

天府新區正在規劃的712米的中國第一高樓,竣工後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地標。


凌波貓步

天府廣場肯定是成都的地標,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是在本地土著還是外地客人的眼裡,這一點從來沒有改變過,我就從身邊幾個典型的例子或者切身感受說明:

1、

2002年,初中畢業,第一次來成都,逛過的景點只記得天府廣場。是的,那時候,天府廣場在一個小女孩的心裡就是一個必須要去的城市標誌性景點了。人生中第一頓麥當勞是在天府廣場吃的,大概就在現在星匯廣場、遠東百貨的位置,叫什麼樓已經不記得了。那時,仁和春天,城市之心就已經存在,尤其是城市之心,據說是成都最高的樓?用老話說就是“好洋盤的房子哦”。

至今仍依稀記得,當年在城市之心下面,我穿著我那心愛的吊帶小紅裙,我姐手操傻瓜相機,給我照了N張美膩的照片。吃完東西,照完照片,然後就是shopping。現在已經快要瀕臨倒閉的泰華,當年可是把我看花了眼,又便宜又美麗,而九龍這樣的,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真是貴得“離譜”,買不起。

2、

2005年,高中畢業,已經來過N次成都,住在四川大學老校區旁邊,每天自由穿梭於大街小巷。後來因為接了一份網吧市調的兼職,幾乎跑遍了成都的東南西北。也是在那時,對龍泉、郫縣有了初步印象,一句話就是,簡直遠得要死要死,分明就已經是另外的城市,而且環境都是灰頭土臉,不怎麼樣,生活也不方便,還是天府廣場附近好啊……

3、

2009年,大學畢業,正式決定定居成都,並開始在紅星路二段上班。因為這裡離天府廣場很近,當年那夥子小夥伴,沒事就從辦公室溜出去胡吃海喝,甚至有段時間,必勝客因為下午茶免費續杯而成為了我們“腐敗”的據點。我現在好奇的一點是,8年前,成都有多少家必勝客了呢?

那些年,面朝以及背靠天府廣場的摩爾百貨、北京華聯,都還是成都比較牛氣的百貨商場。我有一個成都本地的閨蜜,因為從小就習慣在這邊逛,所以,很多次,我陪著她在那邊幾乎逛到吐。現在呢,這已經是兩家只存在於大家記憶裡的商場了。

4、

2012年,前後,陸續有北京、上海、西安各個地方的同學,來成都出差旅遊。無一律外地,他們都把住宿酒店預訂在了天府廣場附近。問說為什麼?因為大家都覺得這裡是成都的最中心,好找,不容易走丟,而且不管要出去哪裡,都會很方便呢!

5、

2014年,在城南上班,同一個公司的同事大部分都住在華陽、中和、大源,而這些區域基本上沒有什麼逛街購物的好地方。所以每次有空的週末都會有同事提議要“進城”,到天府廣場逛街。這裡有最集中的商業,選擇性多得不止一點點,逛一天下來不愁找不到自己想買的任何品牌,或者某樣商品。還有的同事每週六都不惜開車一兩個小時到仁和春天做美容美體,原因很簡單,就是覺得市中心的更“靠譜”。

6、

2017年,在城東上班,多年的老同事、好朋友,有的住在城西,有的在城南或者北門,難得湊一起聚會玩耍,一定是找一個“中間地帶”,大家都方便,而這也就是天府廣場。各路地鐵在這裡交匯換乘,要吃要喝,要逛街玩耍,即使到半夜很晚,任何需求都能滿足。這也是咱們“高大上”的國際城南很難滿足的。

說到城南,某年的公司年會晚宴後,一幫同事從酒店出來想再找地方另聚,結果接連找了好幾個地方,不僅全部客滿,而且馬上就要關門,最後還是打車到市中心才找到地方。


成都消費情報

離開成都多年,從一線城市回來後發現,原來成都根本不輸一線城市,甚至覺得我進了一個更大的城市,成都變得陌生而且豐富。曾經繁華又衰落的春熙路又涅槃昇華了,曾經絕對的中心天府廣場也從商業中心沒落貴族華麗轉型為文化功能中心,幾大場館的集中效應在全國都能首屈一指。聽說現在又規劃千畝中央公園,非常期待天府廣場的下一次蛻變,絕對值得成都人驕傲。



泰勒大熊

當然是!


我是四川小縣城裡長大的,小時候,去一趟成都不容易,坐客車要大半天。

我記得自己讀大學之前,去成都的次數是能用手指頭數出來的。

但就這樣,我們縣城所有人都知道“天府廣場”。

我爹年輕的時候,還叫那裡“人民南路廣場”,他有時坐一上午的客車到成都,下車後會很珍惜地在附近吃碗抄手;

我叔叔年輕的時候,跟我嬸嬸談對象,結婚之前專門坐車子到成都,帶著她在那裡逛商場,大包小包地挑新婚用品。

天府廣場,是老一輩四川人心目中的地標。到成都不到天府廣場,就好像是白來了一場似的。


現在,成都的城市規劃是向東向南發展。

但不管再怎樣變化,天府廣場的地標意義不會變。

文化地標

成都,建城3000年,2500年城名未改。不論在過去還是未來,成都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不會改變。

天府廣場,在古代就是成都的城市中心。

“萌點”四射的鎮水神獸石犀牛就是在這出土,給李冰治水的功業再填重磅猛料。現在,它就保存在成都博物館。

可以說,作為成都市的“一環核心”,成都建城之始,就有了天府廣場。

現在,四川美術館、四川圖書館、四川科技館、成都博物館、成都圖書館環抱在天府廣場左右,形成成都乃至四川的文化核心聚集帶,它們攜著各自獨特的文化基因,承載市民教育、增強民眾文化認同感的社會功能。

四川省圖書館,藏書及古籍大館,藏書560餘萬冊,它的雲計算中心輻射雲、貴、川、藏、渝;四川美術館是版畫藏品大館,收藏近現代國內外版畫7000餘幅;成都博物館“敦煌·絲路”大展3個月累計參觀人數突破100萬......

精英地標

此外,城市發展看高端人群。

正如北京的國貿,上海的陸家嘴。

成都的財智群體在哪裡聚集?——天府廣場。

城市在向南發展,但時代前行的指揮棒仍然指向天府廣場。

“成都中心”規劃對標紐約中央公園、倫敦海德公園等世界級中央公園。

現在,天府廣場後子門片區一個上千畝集文化中心、城市遺址、中央公園和產業高地於一體的園區也將亮相,和寬窄巷子、太古裡一樣,將成為成都有一張大氣、時尚時代新名片。

成都古代,市中心有一個“

摩訶池”。

摩訶池始於隋朝,隋文帝開皇二年(586年),益州刺史楊秀鎮蜀,展築成都子城,取之坑因以為池。

唐人盧求《成都記》:“隋蜀王秀取土築廣此城,因為池。有胡僧見之,曰:摩訶宮毗羅。胡語謂摩訶為大,宮毗羅為龍。言此池廣大有龍也。“

不久前,在天府廣場附近出土了摩訶池遺址。而新的文化中心,就建在摩訶池之上,並會保持出土建築遺址與文物。

時光流逝,明清時的貢院、御河及城牆……昔日的文化盛景,如今,僅殘存在老一輩成都人的記憶中。為了復興歷史,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和世界文化名城,成都將以天府廣場、後子門區域為核心,打造“成都中心”。人們將又一次走近天府廣場,靜心聆聽歷史迴音的同時,享受現代文明飾潤下城市中心的原力覺醒。


敢問,天府廣場距離成都城市價值核心地帶有多遠?

答案是:觸手可及!


豹小白的雜貨鋪

關於天府廣場的這個問題,看到前面這麼多同學都談到了周邊的幾個文化場館,可見文化這個東西對於一個區域的帶動和滋潤作用。沒錯,成都就是有這種魄力和胸懷,把天府廣場——這個城市中最核心的位置拿出來,傾斜於做公共文化服務。不過,平時估計大家也是在各大館走馬觀花,下去後沒怎麼深入瞭解它們吧?作為一名老成都人,在各個館都有過1個月以上服務經歷的志願者,下面我就來幫大家小小梳理一下:

作為幾大館中最網紅的成都博物館,開館還不到一年,它的日均承載觀眾就逼近20000人次。外觀由無數三角形拼接而成的嶄新的“金鑲玉”,想必就已經亮瞎了各位的雙眼。1.7萬平方米的展區,包含有20餘萬件青銅器、金銀器、畫像磚、石刻、陶瓷器、書畫、道場畫和木雕等各類文物,這裡陳列著成都平原4000多年的歷史記憶。從去年開始的“敦煌·絲路”展,舉行3個月內,參觀人數就突破100萬。最近的網紅文物“陶俑馬龍”就是出自這個館,前面也已經有同學提及過……平時的各種全新展覽和展品,更是每週都沒中斷,是從其他地方運送過來交流展示的寶貝。




同樣開館不久的四川美術館,也給大家帶來了嶄新的面貌。作為“四川省公眾美學教育基地”,它們倚靠高科技安保、藏畫設施,在最近引進了許多國際級、大師級的名家畫作展覽。學術交流、講座論壇也幾乎是每週都有,同時附帶的咖啡廳、餐廳、休息室等設施,可給市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服務,巴適得不得了。據內部消息,美術館正在同萬達談判,明年有個大型展,畢加索、梵高、莫奈、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等國內外大師級別的作品,都將在這裡呈現。大家到時候有空都可以來觀展,這麼難得的機會,最好不要錯過了。



四川省圖書館是我們西南地區最大的圖書館,日均接待讀者6000人左右,最高峰更是達到了15200人。神似漢代宮殿門闕的外觀,暗示著成都這片土地的歷史過往,因為新館選址緊鄰原成都皇城所在。古典與潮流並重是它的主要特色:作為藏書及古籍大館,其藏書560餘萬冊,珍貴的古籍善本77.6萬冊,其中就包含歷時27年才雕刻完成的“僅存之孤本”《洪武南藏》;同時,它們的數字圖書館資源達到200TB,輻射雲、貴、川、藏、渝的雲計算中心,是信息交換的樞紐。這家圖書館在新媒體運營方面的能力也是槓槓的,上週由清博指數發佈的全國圖書館微博傳播力排行榜中,四川省圖書館是排到了全國第三。




談了省圖書館,再來說說成都圖書館。你們知道嗎?今年央視大火的節目《朗讀者》在成都的第一站便來到了成都圖書館。這座坐落於文翁路的場館,已有百年的歷史。館藏紙本文獻277萬冊,以文史哲類圖書及工具書較為完備,並有一定數量的成都文獻和革命文獻,數字資源100.39TB,去年全年接待讀者共109萬人次。他們尤其注重傳統文明的傳承,館內掛牌成立了“成都市古籍保護中心”,流沙河先生的中國詩歌通講、李裡先生的中國歷史通講系列講座更是常年不中斷,形成了圖書館的特有IP。



在天府廣場的正對面,就是四川科技館,毛爺爺雕像背後最堅實的靠山。十年來,這座城市中的科技高地累計接待觀眾2312餘萬人次,是真正意義上“全民的科學中心”。航空航天、機械、虛擬世界、機器人、天地萬象、信息科技、生命科學、生態與環境等不同的展區,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展品,藉助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讓市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科技的魅力。從去年6月,四川科技館開始閉館,以從展館設計到展品更新進行全方位的改造升級。據說今年國慶節就要重新開館了,大家期待嗎?



小柴捕娛記

作為在成都上了四年大學,畢業後又定居成都的人來說,我覺得天府廣場完全可以代表成都,就像趙雷《成都》裡唱的,“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大學期間,我最愛的就是和朋友在天府廣場周圍走一走。說起來你也許會覺得我可能在裝逼,但是作為一群偽文藝青年,我們經常會在週末去美術館看看畫展,流連於一幅幅畫作前,可以讓浮躁的內心沉靜下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城南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高樓集聚,年輕人湧向城南,似乎曾經的中心,天府廣場就要被冷落了。

但,成都人都知道,無論以後城南、城東聳立多少高樓大廈,出現多少商業圈,成都的中心永遠在天府廣場。因為那是成都這座城市的根脈,是成都人的根脈,人不會忘本,城市也不會。

你問我,天府廣場能代表成都嗎?就像問我的靈魂代表我自己嗎?當然能啦


程小程MAGGIE

我覺得天府廣場是外地人必去的成都標誌性地點,也是成都本地人滌盪心靈的精神棲所。

14年來成都讀大學,第一次來到成都,自然要到處逛逛。當時不知不覺就來了一個很大的廣場,還和朋友留了影,後來才知道那就是成都市的中心地帶:天府廣場。


14年10月們的天府廣場,天氣很涼爽,周圍也有很多行人。當時覺得我後面的建築很氣派,之後還以為那是美術館,前幾天去看了俄羅斯夏宮展,才知道那就是成都的網紅博物館:成都博物館。當時成博還沒開業,但是建築已經成形。


當時還去旁邊的科技館逛了,不過裡面的許多設施有點落後。聽說現在科技館在閉館修建,會在下半年開業,到時候會引入很多的新的技術,小小期待下吧。

從那以後,再去天府廣場,大多數時候留只是一個匆匆過客了。

後來,和朋友有去過省圖書館看書,當時被省圖的藏書量所震驚,發現了許多我們學校沒有的藏書,只是我們學校太偏僻,否則我一定願意經常來省圖書館看書。

天府廣場這裡有著省圖,市圖,美術館,博物館,科技館,錦城藝術宮,裡面有很多都是僅憑身份證就可免費進入的。現在我也因工作原因在市區租房,離天府廣場更近,若是週末沒有加班需求,我都會到天府廣場那幾大館去看看。

也許現在大家一提到出來玩,都是去春熙路等地。如果說春熙路滿足的是人們的物質需求,那天府廣場滿足的就是精神需求吧。

手機碼字,好累,大家將就看哈。


黑白格Zero1

咳咳~接下來感覺是暴露自我年齡的時候了

高二那年剛開學,我們縣裡的教育局就通知給我們放幾天的高溫假。

當學生的,得知這個消息開心極了!

恰好,我的偶像阿妹9月3日要在成體中心開演唱會。

軟磨硬泡,爸媽終於同意讓我去看!

但我從來都沒有去過成都,自己就在網上搜攻略。

當時只知道天府廣場是成都的市中心,成體也挨著它不遠。

坐動車到了東站,我想只要再轉到天府廣場,就大概知道路了。

地鐵在天府廣場站下車,拿出自己畫好的地圖。

儘管還是找不到路,但已被天府廣場的景色所吸引。

沒有壯觀的高樓大廈,很平很大的地塊,似乎很有故事的樣子。

我從這裡出發,邊走邊問身邊的路人,他們都很熱情地給我指路。

最終我到達了目的地,見到了自己的偶像,這是很愉快的一次旅遊。



除了演唱會本身,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當然還是天府廣場了。

我依靠天府廣場這個地標來建立起自己對成都的方向感。

那真的是我第一次到成都,也正是因為天府廣場——

讓“天府之國”的形象終於從書本上、電視裡跳轉至眼前。

原來是那麼的親切自然、平易近人。

自此後,越來越愛成都,所以大學志願也填了成都的大學。



遊戲大機密

那是必須的,很小時候聽大人們說去省城成都天府廣場非去不可。雖不知道為什麼,但一定有道理的。後來長大了,也去了成都,才知道天府廣場是成都最中心的地方,如果說成都是個圓,天府廣場就是圓心。這理由是相當充分了吧。記得那時去時,天府廣場還在大改造,但也去看了好幾次,不為別的,就為了心中那份眷戀、嚮往。後來離開了成都,也時刻關注著天府廣場的進展,如今天府廣場已經換了新衣裳,更是美得不要不要的。待回家時一定會再去看看,成都最中心的地方——天府廣場!



逛吃逛吃專列

作為天府來客,天府廣場是我來成都的必入之地,在這裡感受到了成都的氣魄和包容,然後周邊的各種文化館,也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吸引我的地方太多,只能說天府廣場是成都的窗口,在此我看懂了成都,愛上了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