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藍”築起的這道安全防線 堅不可摧


“火焰藍”築起的這道安全防線 堅不可摧

有一種顏色叫“火焰藍”,始終守護著百姓平安,它的名字叫“消防”。危險逆行,於他們是不變的使命。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天津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天津消防員奮戰在防疫情、護安全的第一線。


逆行!這一戰,武漢


如果說,一次滅火救援就是一次“逆行”。濱海支隊海洋高新區消防救援站的梅啟亮,5年消防生涯中已完成2000餘次“逆行”。這一次,與以往不同,不是滅火,而是戰“疫”,戰場在距離天津1000公里以外的武漢。


梅啟亮的老家在湖北隨州,庚子新春,是他5年裡第一次休假陪父母過年。團聚的美好被來勢洶洶的疫情打亂了節奏。無法返津歸隊的他,盤算著要為抗疫出點力。機會來了!“因疫情滯留湖北的消防員迅速集結支援武漢……”3月3日,天津消防救援總隊下達集結指令,包括梅啟亮在內的19名天津消防員主動請纓,參戰“援漢突擊隊”。


武漢船舶學院康復人員隔離點是梅啟亮至今還在奮戰的地方,一棟沒電梯的7層宿舍樓內,200餘名康復隔離人員的生活保障,由梅啟亮所在的一分隊三班負責。黑白兩班倒,一班6人,除了隔離人員的基本生活,還要負責整棟樓的消殺。417的大爺要送藥,705的小夥子要加餐,219的姐姐感冒需加送水果,117的奶奶拉肚子得多喝熱水……事無鉅細,隨叫隨到。每天穿戴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在樓裡上上下下跑個幾十趟,成了梅啟亮的工作常態。


汗水浸透了衣服,體力透支時,憋悶得有些喘不過氣……疲憊至極時,梅啟亮說,讓自己撐著的是職業榮譽。“你們都是我的伢兒(武漢話:孩子)!”這是74歲的陳靜芳奶奶解除隔離時說的話,梅啟亮覺得暖暖的,再累也值得。


當梅啟亮在7層樓裡上上下下時,靜海支隊北華路消防救援站的陳恆正駕車跑在武漢礄口區的馬路上。他的任務是接送華夏理工學院康復驛站的醫護人員,為他們送餐。“隨叫隨到,安全出行”是陳恆的工作準則。為此,他習慣了錯後吃飯,不脫衣服睡覺……任務電話隨時可能響起,即便是凌晨兩三點鐘,陳恆保準第一時間到場。“醫護人員為武漢豁出了命,我必須為他們出份力!”


“關鍵時刻,共產黨員就得衝上去!”22歲的南開支隊延安路消防救援站的曾少文說這話時,還不是共產黨員。他是在武漢礄口區執行社區巡邏任務時,遞交的入黨申請書。武漢封城後,各種生活保障物資源源不斷從全國各地匯聚而來……除了巡邏,曾少文還要協助社區為居民搬運、發放生活物資。動輒好幾萬斤的物資,要在最短時間內卸車,發放到居民手中,10來個年輕小夥兒忙活完已是大半天,都累得直不起腰來。趕上發放活魚等“鮮物”,還要小跑著挨家去送。一次,曾少文自己就跑了一百多戶。“時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曾少文語氣堅定。


堅守!他們一直都在


1月24日,天津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後,市消防救援總隊迅速組織了一支220人的應急處置隊,作為津南區消防救援支隊警訓科科長的郝斌主動請纓。4部車,20人,4個噴霧器,30套簡易防化服……接到命令,郝斌就緊鑼密鼓籌備起津南區消防救援支隊洗消分隊的各項工作。此時,郝斌的愛人、市第三中心醫院護士楊小明值守在醫院一線。大年夜,他們3歲的兒子和奶奶兩人過了年。


北辰支隊西堤頭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侯森也“丟”下了年僅2歲的兒子,一直堅守在消防抗疫一線,而侯森的妻子喬雅楠,作為海河醫院呼吸科的醫生更是衝在了戰“疫”最前沿。


消防員和醫生,是為生命擔當的兩種力量,職業不同卻又相通,每當突發事件來臨時,他們的選擇都是“衝鋒”。


戒指卡手,對於有著8年救援經驗的“老消防”曾國良來說,處置起來早已“輕車熟路”,但2月6日那次特別救援至今令他難忘。“求助者是一名發熱人員!”疫情之下,救援不能中斷。防護、救援、洗消……靜海支隊東方紅路消防救援站做足了充分準備。最終,這起原本只需10來分鐘的“小救援”足足花了35分鐘。


逆風而行,忠誠堅守。戰“疫”期間,“火焰藍”築起的這道安全防線,同樣堅不可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