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戶人家”的選擇——小米路由器Mesh體驗手記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宅”在家裡,筆者也不例外。然而因家裡房子頗大,路由器的穿牆能力太弱,當筆者想在臥室“葛優躺”看直播、玩遊戲就成了一種奢望。另一方面,在網絡信號好的地方,對象又老是追劇,讓筆者在遊戲世界中“卡成狗”,甚至卡成小學生眼中的“豬隊友”。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解決的辦法不能是換房子,更不可能是換對象,於是筆者更換了一款路由器——小米路由器Mesh。

  

“大戶人家”的選擇——小米路由器Mesh體驗手記

  長得像“空氣淨化器”的路由器


  之所以選擇小米路由器Mesh,首先便是因為它的顏值。以往的路由器,大都長得太醜,寬大的體型,加上幾根大天線杵著,就像一隻被掀翻了的螃蟹,與人類的審美觀背道而馳。而初見小米路由器Mesh時,會覺得它很特別,沒有天線,橢圓柱體也能讓人在“茫茫機海”中一眼發現。

  

“大戶人家”的選擇——小米路由器Mesh體驗手記

  小米路由器Mesh的整體設計風格簡約、大氣,珍珠白機身顏色,不管是與“歐式”還是“中式”家裝風格搭配,都不會顯得突兀,甚至擺放在電視櫃上還讓人覺得有一種“點睛”之美。

  

“大戶人家”的選擇——小米路由器Mesh體驗手記

  佈局方面,小米路由器Mesh的機身正面設有開關機按鍵,正常工作狀態下四周會顯示藍色燈光,側面印有MiWiFi MESH標識,背部設有三個千兆WAN/LAN自適應以太網端口和電源接口。值得好評的是,小米路由器Mesh的三個WAN/LAN自適應以太網端口,戶線接入哪個端口都會自動識別(接入戶線之後,其餘兩個接口就會自動切換成LAN口模式),實現即插即連,毫無上手難度,就連筆者那隻知道看韓劇的對象都表示很簡單。


  除了簡潔好看之外,必要的功能性設計自然也一個不能少。小米路由器Mesh將散熱孔設計在了機身的頂部和底部——其實頂部和底部有幾絲對稱設計的味道,中間都是小米的LOGO,周圍一圈則是散熱孔。這樣的設計,一來保證了散熱效果,二來不會處於視覺中心,頗為討巧。


  作為一款分佈式路由器,小米路由器Mesh自然不會是“形單影隻”的,包裝盒裡一共有兩臺小米路由器Mesh,不分主次,都可作為主機。此外,包裝盒裡除了電源線和說明書之類的標準配件之外,還贈送了一根1.5米長的“麵條”形網線,值得加分。


  徒有其表?沒有的事兒


  徒有其表自然不行,筆者選擇小米路由器Mesh的第二個原因便是因為它的“硬實力”。在硬件配置上,小米路由器Mesh採用了高通DAKOTA IPQ4019四核處理器(單核心主頻達到717MHz)和256MB內存空間,輔以四顆信號放大器——兩顆2.4GHz和兩顆5GHz。“四管齊下”的好處是,小米路由器Mesh的信號發射功率強、信號接收靈敏度高,隨之而來的是信號傳輸更強、覆蓋面積更廣。不僅如此,在軟件方面,小米路由器Mesh支持LDPC糾錯算法,增強了數據傳輸時的抗干擾能力,提高傳輸效率。


  在組網方式方面,小米路由器Mesh也有自己的特別之處。縱觀當前市場上的分佈式路由器,多數採用無線組網的方式,即通過2.4GHz Wi-Fi和5GHz Wi-Fi信號組網。這樣組網的問題在於信號的穿牆能力不能盡如人意。當然,也有通過網線進行組網的,然而這樣操作的問題是會存在兩個Wi-Fi信號,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的時候,就不免會出現掉線重連的情況,這對於“分秒必爭”的手遊玩家而言,簡直不敢想象。


  而小米路由器Mesh除了無線組網的方式,還可以通過電力線進行組網——小米路由器 Mesh內置了1300M電力線,即通過電源線將信號從一端傳輸至另一端,因此完全不懼牆體對信號的阻礙和干擾,讓你“穩穩地”遊戲。那麼究竟有多穩呢?咱們接著聊。


  比想象中還要簡單的安裝過程


  在使用小米路由器Mesh之前,我們還有一些工作要做——聯網配對。在智能化深入發展的2020年,路由器的連接自然也不需要搬出筆記本電腦或者PC了,一部手機便能搞定。使用手機掃描使用指南上的二維碼,或者去各大應用商店搜索,即可下載APP《小米WiFi》,然後便可進入連接的過程了。

  

“大戶人家”的選擇——小米路由器Mesh體驗手記

  將小米路由器Mesh連接上電源和戶線之後,在《小米WiFi》中會搜索到路由器,接著跟著系統提示撥號上網(不需要則跳過)、設置Wi-Fi名稱和密碼、選擇設備擺放位置(以便後續用戶在系統中區分兩臺路由器,這一操作可按實際使用環境來選擇,如客廳和臥室等。)等,整個過程並不複雜,亦談不上使用門檻。


  萬事俱備後,這時小米路由器Mesh的開關機按鍵上會亮藍色燈光,同時如果你將這一臺小米路由器Mesh作為單機使用的話,直接點擊APP上“完成”即可;如果你需要添加下一臺小米路由器Mesh,則需要點擊APP上的“添加下一臺Mesh路由器”。


  連接第二臺小米路由器Mesh的過程也不復雜,接通電源(無需連接戶線),系統會繼續進行連接第一臺小米路由器Mesh類似的操作,不同的是最後一步的“創建Mesh網絡”會變為“擴展Mesh網絡”,成功後同樣有相關提示。


  再來兩堵牆又何妨?


  說了這麼多,小米路由器Mesh的信號表現又是如何呢?接下來以只使用一臺小米路由器Mesh來和其他產品進行對比測試。

  

“大戶人家”的選擇——小米路由器Mesh體驗手記

  首先,筆者將聯網設備分別靠近小米路由器Mesh以及筆者之前使用的號稱“無敵穿牆王”的路由器,兩者的信號強度分別為-12dBm和-20dBm,差別不算太大。


  其次,當相隔一堵牆之後,小米路由器Mesh的信號強度為-22dBm,“無敵穿牆王”的信號強度則遜色不少,為-59dBm。


  而為了一探小米路由器Mesh的穿牆能力有多強,筆者跑到了兩堵牆之外的地方,這時小米路由器Mesh的信號強度為-56dBm,反觀“無敵穿牆王”的信號強度就有點“慘不忍睹”了,僅有-91dBm,如果“姿勢”稍有變動,甚至還會出現沒有信號的情況。


  除了穿牆能力令人滿意,讓人感到驚喜的還有信號覆蓋的穩定性。當手機距離小米路由器Mesh較近時,下載速度為93.6Mbps,而把手機拿到兩堵牆外時,下載速度仍有93.3Mbps,幾乎沒有損耗。

  

“大戶人家”的選擇——小米路由器Mesh體驗手記

  需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只是一臺小米路由器Mesh的表現,當筆者將兩臺小米路由器Mesh進行組網後,無論是從自家客廳走到最遠的臥室,再走到廚房和廁所等地,Wi-Fi信號都是“滿格”,這下就可以“隨時對地穩穩地”玩遊戲了。當然,看到此你可能會問,是不是隔壁老劉家也可以和我家一起組網?當然是不可能的了,必須在同一電錶下,才能通過電力組網。


  這裡多聊幾句。其實本篇的體驗編輯之前一直在使用小米路由器R1D,小米一款經典路由器,五六年的歷史了。如今小米路由器 Mesh在手,對比一下也是有趣的。當手機靠近二臺路由器時,小米路由器Mesh信號強度為-12而小米路由器R1D則為-18,或許大多數人認為信號相差6不足為其。


  當然,在路由器與手機接近時確實展現不出小米路由器Mesh的優勢。當在臥室遠離二臺路由器時,小米路由器Mesh信號強度為-21,而小米路由器R1D信號強度為-51,不得不說在穿牆性能方面小米路由器Mesh效果確實不錯。


  大多數細心的朋友他可以發現,當手機距離小米路由器Mesh較近時下載速度為92.5Mbps,而手機在臥室與路由器較遠時,下載速度為92.3Mbps幾乎是0損耗,所以無論在屋內還是客廳小米路由器Mesh確實可以達到信號全覆蓋。


  還有加分項


  除了硬件足夠“硬”,作為一款智能產品,軟件也必須要足夠“軟”才行。最後一個購買小米路由器Mesh的原因, 便是因為它的配套APP“小米WiFi”。實際上,如果是小米路由產品的老用戶,絕大部分人對這款APP的評價都是很正面的。也難怪,畢竟小米的“軟”實力一貫深得人心。


  “小米WiFi”的界面直觀,用戶除了能清楚地看到各聯網設備和速度這類常規信息以及實現WiFi優化、防蹭網、路由器設置、智能限速等操作之外,還可以看到兩臺路由器的連接方式,真可謂“一機在手,網絡盡在我手”——筆者默默地給對象的設備網速進行了“合理地分配”,這下打遊戲再也不卡了。


  體驗點評

  

  如果非要抱著“雞蛋裡挑骨頭”的心態,那麼小米路由器Mesh的缺點還是有幾個的。


  首先,LAN接口較少算是缺點,但還不是太嚴重,畢竟選擇Mesh就是為了照顧無線網絡的需求。另一個“槽點”在於,因為是2.4GHz Wi-Fi和5GHz Wi-Fi信號混合組網的緣故,某些網絡設備只能無法使用,比如我們編輯家裡的燈泡魚眼監控鏡頭就只支持2.4GHz頻段匹配,在更換小米路由器Mesh之後,這些設備只能放棄。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發現很多用戶都提出了“建議軟性開放”的要求,但似乎目前小米還沒有這個打算。網絡上甚至有專業玩家提供了第三方軟改教程,但我們不建議各位使用,還是等小米的官方升級吧。另外,缺乏USB存儲接口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遺憾,這裡就不細說了。


  如果各位能夠忍受這幾個小遺憾,對於房子比較大這類擁有“幸福煩惱”的用戶而言,小米路由器Mesh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