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研究:试论二里岗文化构成的演变

瓷器鉴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对夏朝历史的认知,离不开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最近比较热,很多朋友在讨论。而郑州的二里岗文化,则比较冷。二里岗文化是早商文化,也就是商汤灭夏之后建立起来的全新商文化。对它的研究,揭示了商灭夏之前的文化来源。本文为转载,转载于社科院中国考古网,作者为侯卫东。有删节。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对喜欢上古史的朋友进行科普。原文配图比较专业,已删节。侯卫东,单位: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原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16年第4期 。


夏朝历史研究:试论二里岗文化构成的演变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转载

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岗文化的过渡期,郑州商城及其周围主要分布三类遗存,包括洛达庙晚期、南关外期和二里岗下层一期;这个过渡期多元文化因素共存、尚未形成稳定风格和基本器物组合,是郑州商城的形成阶段。

典型二里岗风格在二里岗下层二期逐渐形成、并在二里岗上层一期进一步发展,白家庄期又逐渐形成了新的风格。可将二里岗下层二期和二里岗上层一期称为典型二里岗期,是郑州商城发展繁荣的阶段;白家庄期是郑州商城逐渐失去都邑地位的衰落阶段。


一 过渡期:郑州商城形成阶段

过渡期为郑州商城的形成阶段,陆续营建了最早一批宫殿宗庙建筑、宫城和内城,内城外围也有不少居住点。该阶段遗存丰富、文化传统多元,下面举例说明。

夏朝历史研究:试论二里岗文化构成的演变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转载

郑州商代城墙


1.黄委会夯土墙出土陶器

黄委会青年公寓1985~1986年发现一段夯土墙,1998年在其西南30米发现了同一道夯土墙。黄委会夯土墙内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二里头文化因素,也存在多种风格。深腹罐等四件器物的风格为下七垣文化因素。鬲T207为辉卫型因素。深腹罐T207为岳石文化因素。

C8ⅡT166M6随葬铜鬲、铜盉、铜戈各一件,还随葬有玉柄形器,铜盉、戈、玉柄形器都属于二里头文化因素,铜鬲的器类则属于下七垣文化传统。

3.南关外

南关外遗址位于内城之南的外城内。鬲C5T87③:47的特征为辉卫型因素,C9.1H118:8的特征为漳河型因素,C5T5②:92的器形为辉卫型因素、绳纹为二里头文化因素,C9T124②:73的特征为岳石文化因素;鼎C5H9:8的特征为二里头文化与辉卫型融合的风格;甗C5T87④:142的特征为岳石文化传统,C5T95④:108为岳石文化与下七垣文化融合的特征。

南关外遗址过渡期遗存的文化面貌比较复杂,包括二里头文化因素、辉卫型文化因素、漳河型文化因素、岳石文化因素等,也有不同文化因素融合后的产物,一些学者指出其中岳石文化因素比较扎眼。

邹衡先生认为“南关外型”是由“辉卫型”发展而来的,说明他认为辉卫型因素比较明显。王立新先生指出“南关外期”遗存中辉卫型因素比较明显,与邹衡先生的认识是一致的。

夏朝历史研究:试论二里岗文化构成的演变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转载


4.二里岗C1H9

安金槐先生把二里岗C1H9作为二里岗下层一期的代表单位,袁广阔等先生对二里岗C1H9出土的陶器进行了重新整理(图四),这些陶器的特征似乎略有早晚,应当与二里岗C1H9是个较深的水井有关。二里岗C1H9的文化因素构成比较复杂,漳河型因素、辉卫型因素、二里头文化因素皆有,还有新器类和融合风格,表现出过渡期的复杂面貌。

综上,郑州商城过渡期文化面貌复杂多样,二里头文化因素、漳河型因素、辉卫型因素、岳石文化因素常常在同一个遗迹内共存,融合风格的器物较多。

二里头文化的陶器器类大口尊、捏口罐、圜底深腹罐等总量居多,青铜容器、玉器也以二里头文化因素为主。各种文化因素接触、共存、融合,既有各种文化特征鲜明的器物、又有各种文化因素融合之后形成的新面貌;二里头文化因素仍然是主体,漳河型、辉卫型、岳石文化等都有典型器物,不同文化因素融合风格的器物也比较常见;漳河型因素虽然不是主体,但其出现打破了此前的文化格局和稳定态势,主导了郑州商城所在地的文化向典型二里岗文化发展。

过渡期最大的特征是形成一种多元文化接触、共存、融合的格局,是多元文化格局最鲜明的阶段,文化因素特别多样、新的风格不太定型。

夏朝历史研究:试论二里岗文化构成的演变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转载


二 典型二里岗期:郑州商城发展阶段

典型二里岗期以安金槐先生所说的二里岗下层二期、二里岗上层一期为代表,分为早、晚两段。该阶段郑州商城各项设施完备、遗迹非常丰富,各类遗物种类繁多、特征鲜明。

1.典型二里岗期早段

典型二里岗期早段相当于二里岗下层二期,二里岗C1H17是最具代表性的单位,其出土的鬲、豆、簋、斝形成了典型二里岗风格;罐形鼎(H17:39)以二里头文化因素为主;立耳鼎(H17:19)与同时期的铜鼎风格接近,有仿铜礼器的倾向(图五)。

典型二里岗期早段较常见岳石文化传统的深腹红陶罐,总体上多为零星出土,占的比例很小。二里头文化、漳河型和辉卫型的遗风犹存,主体上已形成典型二里岗文化。

崔镐玹指出C5M1、C7M25、C8M7、C8M32等铜器墓的年代相当于典型二里岗期早段,铜器的风格仍然是二里头文化传统。C8M32出土的铜爵、斝具有浓郁的二里头风格,陶鬲、斝已经形成典型二里岗风格(图六)。C5M1出土的铜爵、鼎具有浓郁的二里头风格,开始出现兽面纹;陶尊、鬲则仍有辉卫型的遗风(图七)。

夏朝历史研究:试论二里岗文化构成的演变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转载


2.典型二里岗期晚段

典型二里岗期晚段相当于二里岗上层一期,邹衡先生称为商文化第Ⅳ组,张文军等先生称为郑州商城二期Ⅲ段,皆以二里岗C1H2乙为代表。

典型二里岗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面貌,二里头文化和漳河型的陶鬲、平底深腹罐、大口尊、圆腹罐、捏口罐、豆、深腹盆、浅腹盆等被选择为主要器类,形成特征鲜明的典型二里岗文化。

同时,二里头文化、漳河型、辉卫型、岳石文化的遗风犹存,除了以融合风格出现之外,岳石文化的红褐陶深腹罐等仍然有零星发现。典型二里岗期早段已经常见青铜器,风格仍以二里头文化因素为主;铜器上已经有简约的兽面纹,陶器上则罕见兽面纹的例子,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案例也比较罕见。

典型二里岗期晚段青铜器比较流行,已经形成时代特征,即铜器此时才形成典型二里岗风格;铜器上开始流行兽面纹,陶器上也常见兽面纹、总体比例极小。典型二里岗期既形成了新的主体风格,又不同程度地继续发展多元文化,经历了多元文化格局向一元文化发展的过程。二里岗文化在典型二里岗期逐渐形成稳定风格,陶器先形成典型二里岗风格,随后铜器才逐渐形成典型二里岗风格,反映了器物规格和器用制度逐渐规范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与郑州商城的发展繁荣几乎是同步的。

三 白家庄期:郑州商城衰落阶段

夏朝历史研究:试论二里岗文化构成的演变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转载


郑州商城的主要发掘者和报告撰写者安金槐先生将白家庄期称为二里岗上层二期,邹衡先生称为商文化第Ⅵ组,张文军等先生称为郑州商城二期Ⅳ段,以白家庄上层为代表。

从很多学者的认识来看,白家庄期是郑州商城逐渐崩溃并失去王都地位的阶段,但郑州商城仍然有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城墙依然存在,大型夯土建筑也没有人为破坏的迹象,铸铜作坊、制陶作坊等继续使用,仍然常见高规格墓葬,青铜重器埋藏坑也都形成于该阶段。

陶器、铜器、卜骨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规格器物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甚至陶器也有标准化的倾向。以白家庄上层出土的陶器为例,陶鬲、斝、豆等器类的标准化程度较高,深腹罐依然存在圜底的二里头文化传统和平底的下七垣文化传统、总体风格有了新的面貌,浅腹盆出现了圆圜底的新风格,素面平底浅腹盆具有浓郁的岳石文化传统,有些器类如大口尊的体量大幅度增加。

白家庄期形成了识别度很高的时代特征,器物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层度更高,器物的体量有明显增大的趋势,仍有少量多元文化的遗风、但痕迹已不明显,仍有个别岳石文化因素的案例。铜器上的兽面纹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装饰,形成了白家庄风格的铜器。陶器上的兽面纹比较常见、总体比例极小。

白家庄期总体上呈现出一元文化的格局、仅零星存在多元文化,从形式上增强了统一性和控制力,似乎也让郑州商城的发展失去活力、缺乏弹性,整个都邑系统在强大的张力下似乎比较脆弱。在这个一元化的过程中,郑州商城失去了都邑地位。

夏朝历史研究:试论二里岗文化构成的演变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转载


四 结语

郑州商城代表的二里岗文化在过渡期最大的特征是形成一种多元文化接触、共存、融合的格局,二里头文化因素仍然是主体,文化因素特别多样、新的风格不太定型。漳河型因素的出现打破了此前的文化格局和稳定态势,主导了此后典型二里岗文化的形成。

总之,郑州商城代表的二里岗文化从过渡期、典型二里岗期到白家庄期,文化构成的总体演变趋势从多元逐渐走向一元,反映了郑州商城作为中心都邑逐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一方面体现了王权的控制力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使都邑的发展逐渐失去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