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同心曲·民進篇②】建言獻策:助力科學防控 推動精準施策

《民主黨派戰“疫”同心曲-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特別報道由《團結報》與各民主黨派中央宣傳部聯合推出。

疫情發生以來,面對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壓力,圍繞全國疫情防控的難點和重點,民進中央發動廣大民進會員,建諍言、獻良策,為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獻計出力。

完善網絡教育體系

提升重大疫情應對能力

為做好防控新冠疫情工作,教育部迅速做出了延遲開學、“停課不停學”和“停課不停教”等系列部署。但是,這些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困難,也凸顯了學校教育的傳統供給方式多樣性、彈性不足,不足以應對重大疫情等突發情況的衝擊,亟待做出改變。

網絡學習準備不足。網上教育資源不足、良莠不齊,教育內容、教學節奏、授課水平等差異較大。

教育技術資源配置的區域、城鄉差異較大。我國信息化發展不平衡,網絡學習對於發達地區、優質學校、條件優越的家庭能夠發揮較大的作用,而對農村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等網絡條件較差地區,則作用有限,甚至無法操作,如強制要求進行網絡學習,會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問題,擴大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

網絡學習效果待評價,與學校學習如何結合亟待研究。利用網絡開展教學能否替代或部分替代學校教學,其效果很難評價。從短期看,居家網上學習和返校復課後學習能否有效銜接,學生復課後是否還需要開展大規模的網絡學習;從長遠看,網絡學習如何與學校學習有機結合,網絡學習如何更加個性化、精準化都亟待探討和進一步明確。

通過學校提供的教育,對具體的學習時間、內容安排、考試節奏等都有統一的規定,在遇到重大災害、突發事件時,這些制度設計就會遭遇難以克服的困難。應在教育領域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多元、多樣、靈活、個性的教育需求。

一、構建服務於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資源體系

儘快建設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網絡教育資源平臺(線上學習中心),彙集全國,甚至全世界最優秀的課程資源,由國家統一採購,免費為所有的學習者提供,並優化課程分類,加強選課指導,建立課程評價體系、持續動態更新。各地著力開發適合本土教育需求、各具特點的課程資源,作為國家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非同一教學內容的不斷重複建設。各學校應著力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積極適應“互聯網+教育”趨勢需要,對學生使用網絡課程資源給予必要的指導,並負責作業批改、答疑解惑、學習諮詢等,而非強制要求人人上網課。

二、加強資源支持,縮小城鄉信息技術差距

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儘快實現行政村光纖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普遍覆蓋的要求。加大對農村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中小學信息化教學設備的配備力度,進一步鼓勵城市名校、社會教育機構幫扶農村地區教育,倡導公益組織、慈善基金等對貧困家庭進行網絡學習設備捐贈。同時,為農村地區提供多類別、簡便易得的教育資源獲取渠道,如電視播放、廣播推送、刻錄光盤等。

三、調動家庭積極性,做好家校共育

更加重視對家庭關係調適的指導,對家長幫助學生做好居家學習計劃、助手的指導,並監督學生有效執行個人學習和生活計劃。教師要結合居家學習與生活的特點,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居家學習課程資源,包括自學材料、作業、檢測試題等,同時指導學生開展好各種居家學習活動,如讀書、家務勞動、體育鍛煉等。

四、研究網絡學習效果評價方式

在家學習過程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並適時予以指導;開學後,儘早對學習效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決定學校教育的內容、進度和安排,對學生提供補救性措施。

完善我國疾控體系要注重關口前移

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伴隨全球氣候變化,人類與病原體自然攜帶生物的接觸越來越多,逐漸打破了病原體宿主的中間屏障,新發病毒性人畜共患傳染病的發展形勢越來越嚴峻,近三十年全世界新發傳染病大部分是人畜共患的,如埃博拉、非典、禽流感、豬流感等,而這正是我國當前疾控體系較弱的一環,儘快強化這一環節對於完善我國疾控體系至關重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完善我國疾控體系必須加強部門協作、關口前移,堅決防止動物到人的傳播。

儘快完善相關法律體系。《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應確立野生動物普遍保護的理念,同時體現對公共衛生和健康的影響;應擴大野生動物保護法適用的範圍,增加生物安全的內容,科學分類施策;應構建全流程和全鏈條的野生動物保護體系,提高行政處罰標準,強化法律責任,嚴格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執法,健全野生動物食用和交易的監管機制。在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之外,應同步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體系。同時建議制定《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治條例》,對管理體制、管理手段、法律責任等加以明確規定。

加強對野生動物的監測檢測。林草部門承擔著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林草部門目前的裝備、經費和人員隊伍還十分薄弱,不適應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和監管的現實需求,急需儘快強化,特別是儘快提升對病毒等病原體的檢測能力和水平。應加大投入,提升監管能力,每年秋冬積極開展對野生動物攜帶的病原體的監測檢測工作,同時加強查處違法捕獵、販運、營銷、屠宰野生動物等非法行為的力度。

進一步完善動物疫情監控體系。農業部門應加大對畜禽養殖場和動物產品進行檢查的頻率。完善養殖技術標準,加大技術扶持力度,提高健康養殖水平。對於進入市場流通的養殖業產品要完善產地標籤制度。

加強畜禽產品流通銷售環節的環境建設。工商部門應以按類別分流為原則規劃佈局、改造改建畜禽市場。加強畜禽市場衛生工作,補齊公共衛生短板,減少病原體跨物種變異傳播的可能性。城區內的肉菜市場取消活禽交易和現場宰殺,增加冷鮮禽畜肉類的加工供應能力。完善餐飲業標準,禁止餐廳採用動物產品活體存養、現場宰殺的烹飪方式,加強督察力度。

完善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央和地方疾控、醫衛、農業、林草、工商等有關部門共同參與、定期會商研討的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縮短地方疾控部門和國家疾控中心等有關單位聯檢聯測的時間差,增加工作的主動性、及時性、協同性和有效性。

精準施策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影響

疫情期間,脫貧攻堅工作顯著增強了貧困地區鄉村基層組織的群眾動員能力、社會治理能力、醫療服務能力,使前期貧困地區的疫情防控務實有效。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面廣、時長、勢猛,若不能精準施策克服不利影響,可能給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帶來不確定性,造成因疫返貧、因疫致貧、因疫無法脫貧。

影響就業扶貧收入。對不少貧困人口而言,就業扶貧是最穩定、最現實、最主要的脫貧手段,據調查農民收入中“工資性收入”佔到近一半以上。若週期過長,勢必帶來年收入的顯著減少,甚至影響脫貧,或造成已脫貧的建檔立卡戶返貧。

影響扶貧產業發展。從種植業看,農民無法及時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影響春耕春播;從養殖業看,封村管理和運力降低,阻斷部分養殖戶飼料供給和產品外銷,餐飲業停業導致銷路中斷,造成農畜品積壓;從鄉村休閒旅遊及特色餐飲業看,春節黃金長假本應火熱的農村旅遊市場、農家樂消費瞬間凍結;從鄉村小微企業看,已面臨供應鏈和資金鍊斷裂、招工難的困境。

影響扶貧項目推進。相對城市而言,農村在防控體系、防控資源乃至居民防控意識等方面都是薄弱環節,封路、封村、禁行等簡單的防控手段下,扶貧項目的編制、扶貧政策的落實、扶貧工程的復工都暫時停滯。

當前形勢下,若沒有建立相應的防控能力,過快推動農村人口從“宅”轉向“動”,隨之而來的大規模人口的聚集攢動和快速流動,將明顯超出農村的疫情防控能力和範圍,給疫情防控帶來風險和隱患。因此,必須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

加強農村疫情防控能力。統籌城鄉疫情防控資源,加強農村疫情防控物資的供給,著力解決農村口罩、體溫監測儀等防疫物資匱乏問題,為農民工有保護地進城或復工提供防控物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發揮鄉村醫生作為農民健康“守門人”的作用,加強疫情防控知識的宣傳,提高農民的科學防控意識。建立城鄉統一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機制,為農村儲備必要的防護物資,建全“橫到邊、縱到底”的農村網格治理體系。

支持協助好農民復工務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駐村工作隊儘早恢復入村,組織農民適時開展春耕春種,推動扶貧項目復工,逐步恢復生產。儘快疏通物流,建立種子、肥料、農機、飼料及糧食、蔬菜、水果、畜產品運輸的綠色通道。加大就業引導幫助,對外出務工人員就業情況進行摸排,有針對性地指導外出就業。從交通運輸、隔離監測、崗前培訓、上崗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細化落實,分層分類分批次操作,減少聚集、減少交叉,特別是減少不必要的重複隔離措施。對暫時無法就業的人員實施職業培訓。

多措並舉增加農民收入。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對因疫遭受重大損失的種養殖戶、旅遊從業者給予貸款延期償還、無息或低息貸款、財政補貼等幫扶,對因疫情導致的特困行業和人群免除其部分債務,對特種養殖戶實施國家補償政策。完善扶貧資金分配機制,向受疫情影響大的領域和人員傾斜。加快推進農村農業改革,鼓勵社會資本下鄉發展種植、養殖和農村旅遊產業,讓農民有更多渠道獲得收益。

助力民營企業克服困難健康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疊加春節期間返鄉群體滯後返工等因素,對民營企業相對集中的製造業、交通運輸和旅遊餐飲等服務業造成巨大沖擊,這對於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已經處境異常艱難的民營企業如同雪上加霜,尤其是民營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幾乎陷入“絕境”。當前民營企業主要面臨以下困難:

由於各地政府對外地務工人員返城以及企業復工時間的限制、員工實際返工難、復產中的防護標準和物質條件不足等原因,民營企業復工被迫推遲,其間承受著稅收、利息、租金、保險以及固定資產折舊等巨大的經濟負擔和大量熟練技術工人流失的壓力。為此,建議:

財政政策應更加積極和有針對性。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且民營企業相對集中的行業給予專項稅收減免,進一步擴大免徵增值稅的優惠政策範圍。發行適當數量和期限的特別國債,適當提高赤字率,幫助地方政府解決政府財力不足的問題。提前做好基建項目儲備,加大對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投資。

貨幣政策需適當寬鬆。鼓勵但不強制商業銀行對主要疫區下調貸款利率,尤其是對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給予支持,給予特殊時期還本付息延期政策支持。建議在二季度疫情緩和後開始進一步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實體經濟提供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探索對疫區重點金融機構定向降準等措施。

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確保2020年小微企業信貸餘額不低於2019年同期。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通過續貸、貸款展期、調整付息方式、減免罰息等措施,減輕企業還款壓力。提高信貸審批效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推出更具針對性的專項應急基金,向處於財務困境的中小微企業進行政策性貸款,並短暫放鬆銀行對中小微企業借貸的資本監管要求。

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通過臨時性短期融資為受疫情衝擊較大行業的困難民營企業提供週轉資金。加強政府政策性擔保力度,出臺風險共擔措施。加強與金融機構溝通,排查梳理民營企業債務,關注民營企業的資金如期兌付工作,緩解企業還債壓力。通過政策鼓勵和適當補貼,鼓勵各類園區、雙創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等載體(業主)減免對中小微企業房租。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作用。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協調各方資源,幫助民營企業宣傳展示企業、提升品牌。鼓勵受疫情影響較輕的大企業與受疫情影響較重的中小弱勢企業互利合作。積極表彰和大力宣傳在抗疫戰中表現優異的民營企業家,增強企業家信心。

千方百計穩定就業。鼓勵企業與職工協商採取遠程辦公、輪崗值班、待崗等多種形式穩定工作崗位。落實員工帶薪休假制度的同時,延長的假期及推遲開工的期間內可按一定比例支付基本薪酬,避免企業因負擔過重而在復工後大規模裁員。對疫情期間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進一步加大失業保險費返還力度。

開展清理野味庫存專項行動

當前,在各地嚴管嚴控之下,所有涉及野味銷售的電商平臺被強制下架,各種公開獵捕、銷售、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暫時銷聲匿跡。然而,南方及東北諸省長期形成的野味產業鏈和銷售網,並未被徹底沖垮和摧毀。近期多地暗訪發現,許多被禁售的野味或被無良商家暫藏冷庫等待監管放鬆後捲土重來,或為躲避監管“下沉”轉入地下黑市,並通過微信、QQ群等更為隱蔽的網絡點對點方式進行非法交易。濫捕濫殺野生動物和獵奇食野之風之所以難以禁絕,一是受到飲食習慣的陳規陋習影響,二是有關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制不夠健全,三是野味產業監管環節存在明顯漏洞,四是各種線上交易增加了調查取證難度。

為從根本上革除濫食野味陋習,斬除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產業鏈,必須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建議:

開展“清查野味庫存”專項整治行動。疫情階段,在對公開野味攤點、餐館進行休市整頓的基礎上,借鑑“掃黑除惡”專項行動的做法,由公安部門牽頭,會同林草、市場監管、農業農村和動植物檢驗檢疫等部門,在全國範圍開展聲勢浩大的聯合執法活動,全面排摸清查散落各地的冷庫野味及流通黑市野味,重點打擊各地下野味批發商、中轉站聚集地,清除未經檢疫的野味庫存,同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切斷病毒傳播的源頭和途徑。

建立健全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長效監管機制。移風易俗非一日之功。在專項整治行動之後,必須建立從源頭端到消費端的長效監管機制,斷絕非法捕獲野生動物流入餐桌的一切可能。在已建立的多部門聯合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協調機制基礎上,針對當前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區域化、線上化、隱蔽化等趨勢,藉助大數據及“互聯網+”技術,由公安部門牽頭,儘快建立起全國性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信息聯控平臺,並以此為契機,切實加強公安系統與林草、農業農村、市場監督、檢驗檢疫、海關等部門之間的協同聯動,共同建設和維護好野生動物案件實時數據庫,全面實現線索聯查、情報共享、聯動打擊、動態管控,合力將野味產業鏈斬斷在每一個環節。此外,地方政府要會同相關部門,在日常監管上下移重心、深入村居,廣泛發動和組織群眾,儘快建立起群防群治網絡及平臺,共同做好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此外,要及時更新調整可經營利用及人工養殖繁育的野生動物名單,並責成有關部門據此建立健全防疫檢疫屠宰規程,堵住非法盜獵盜捕進入市場的漏洞,審慎規範引導產業可持續發展。

在全社會開展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生態意識教育。這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宣傳,讓各類有關野生動物保護的倫理、理念、法規和相關衛生健康知識深入人心,破除食用野味滋補健體迷信、匡正身份象徵觀念、糾正獵奇炫富心理,引導群眾自覺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飲食新風,在全社會培育起尊重生命、愛護自然就是愛護自己、保護人類的生態意識和健康理念。尤為重要的是,這種宣傳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以案說法、以文載道、以文化人,把歷次疫情災難的前因後果編入教材、搬上課堂、植進頭腦,以銘記歷史、開啟未來。

疫情期間民進建言獻策情況

8篇

民進中央以直通車形式報送有關“防範新冠狀病毒肺炎”等內容的建議8篇。

5篇

報全國政協黨派提案5篇。

3篇

報中央統戰部建議3篇。

4篇

報教育部建議4篇。

1800餘篇

民進中央共收到各省級組織報送社情民意信息稿件1800餘篇。

161期

向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報送《民進信息》161期。

專題民進篇

【戰“疫”同心曲·民進篇②】建言獻策:助力科學防控 推動精準施策


【戰“疫”同心曲·民進篇②】建言獻策:助力科學防控 推動精準施策


【戰“疫”同心曲·民進篇②】建言獻策:助力科學防控 推動精準施策


【戰“疫”同心曲·民進篇②】建言獻策:助力科學防控 推動精準施策

來源 :《團結報》

供稿 : 民進中央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