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車:明贏實虧,政府補貼才是財報最大“功臣”

這是一份需要“你品,你細品”的財報。

3月18日晚間,江淮汽車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72.86億元,同比下降5.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6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7.86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扭虧為盈”,讓深陷泥潭的眾泰汽車、力帆股份等一眾小夥伴們,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

但,實際上,在這一連串數字表象的背後,卻有著另一重光景。

扉旅汽車注意到,江淮汽車當期非經常性損益合計約為10.84億元,其中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約為11.17億元,扣非之後的淨利潤約為-9.78億元。

實際上,扣非淨利潤往往才是真實反映企業經營盈利狀況的指標,從這個角度看,江淮汽車在2019年並沒有真正翻盤,只是明贏實虧。而加之2017年和2018年,江淮汽車扣非淨利潤分別虧損0.93億元和18.77億元,已經連續三年虧損。

這也意味著,盈利背後,政府補貼才是最大的幕後“功臣”。

根據財報顯示,江淮汽車涉及政府補助的應收款項包括中央及地方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合計餘額約為38.82億元,預計在4年內收取。不過,江淮也表明,新能源補貼的持續退坡是公司日後要面對的風險之一。

江淮汽車:明贏實虧,政府補貼才是財報最大“功臣”

短短几年前,江淮汽車還算得上中國車市中的明星企業。

這家發跡於安徽合肥的小廠從生產汽車配件開始,逐步涉獵貨車、底盤、客車以及乘用車領域,曾創下連續20年平均增速40%以上的記錄。

但好景不長,近些年來江淮汽車逐漸掉隊,市場份額和銷量也不斷萎縮,正在偏離主流視野。

扉旅汽車梳理資料顯示,2016年,江淮汽車的銷量曾高達64.3萬輛,但2017年,迅速縮水至51萬輛,2018年再度降為46.2萬輛。伴隨銷量下滑,江淮汽車的利潤也連年下滑,2018年甚至虧損了7.86億元。事實上,2019年如果不是政府補貼,其財報必然也將以赤字告終。

而這一切,與其戰略轉型不無關係。

自2005年江淮汽車開始“商轉乘”的發展戰略以來,江淮汽車在國內乘用車市場的定位較為尷尬。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江淮汽車一直存在商用車市場定位與乘用車發展戰略之間的矛盾。加之乘用車研發力量薄弱,導致江淮汽車“商轉乘”戰略一路坎坷。

財報顯示,2019年,江淮乘用車的營業收入為172.1億,同比下降了12.43%;商用車營業收入為220.6億,同比增長3.83%;客車營業收入為31.5億,同比增長12.93%;底盤業務營業收入為3.87億,同比增長23.28%。

很明顯,難以回暖的乘用車市場依舊是江淮汽車前行的桎梏所在。

江淮汽車:明贏實虧,政府補貼才是財報最大“功臣”

在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逐漸減少的同時,江淮汽車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領域,先後推出包括iEV3、iEV4、iEV5等多款純電動車型。

然而,受多起iEV系列車型起火事故,以及所搭載的電池未能進入當年工信部目錄影響,江淮汽車一度錯失新能源車市增量機會。

數據顯示,2019年江淮汽車新能源車型銷量為5.8萬輛。而競爭對手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2019年新能源車型銷量分別為22.95萬輛和15.06萬輛。

這意味著,江淮汽車已被新能源車企第一梯隊甩在身後。

雖然身陷窘境,但江淮仍抱有“希望”,兩個“合夥人”,或許能帶來“好運”。

江淮汽車:明贏實虧,政府補貼才是財報最大“功臣”

一個,來自“救星”大眾,但恐難如願。

2016年9月,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簽署合資合作諒解備忘錄開始,外界就猜測西雅特將借勢重返中國市場。此後,江淮、大眾、西雅特三方曾多次簽署協議,計劃將西雅特品牌引入。

此舉一度被外界視為江淮在乘用車市場的“孤注一擲”。

然而,頻頻簽署協議,項目實際卻進展緩慢。

3月17日,大眾汽車集團“掌門人”迪斯更是在大眾汽車集團2020年度線上媒體溝通會上直言,西雅特近期無緣中國。

“西雅特進入中國市場的原定時間不太合適,雖然大眾在華市場佔有率依然上升,但2019年小品牌受到很大打擊,比如斯柯達,十年前就進入中國市場,去年依然挑戰巨大,2020年不進入中國市場比較合理,這可以避免大量投資,畢竟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已經晚了。”

不僅僅是西雅特,江淮與大眾的合資項目也未能獲得預期的回報。

扉旅汽車查閱數據顯示,江淮大眾旗下目前在售的唯一一款車型思皓E20X,上市至今單月最高銷量2200輛,今年1月銷量為零。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項目,不僅未能在市場上激起浪花,甚至還大有“爛尾”之勢。

江淮汽車:明贏實虧,政府補貼才是財報最大“功臣”

另一個,來自“老鄉”蔚來,卻只能賭未來。

一直以來,沒有獨立汽車生產資質的蔚來,採取的都是代工模式,而位於合肥的江淮工廠正是蔚來汽車的生產基地。

“保時捷的工廠肯定比不上江淮的工廠。” 蔚來汽車的CEO李斌甚是捧場。

今年2月,蔚來總部落戶合肥,他們關係變得更為“親近”。

根據江淮財報披露,蔚來將對江淮投產前三年的虧損進行全額補償,2019 年度營業收入中確認的虧損補償金額超過2億元。

事實上,在拿到蔚來代工補償款的同時,江淮更有意與其深度捆綁。

3月13日,江淮發佈公告稱,將以公司名下估值不低於27億元人民幣的土地和房產作為抵押擔保,擬在2020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期間,向中國進出口銀行安徽分行申請最高不超過本外幣摺合16億元人民幣的授信業務。

關於此次授信的資金用途,江淮並未透露,但外界普遍推測“提前授信”可能與“蔚來中國”公建項目有關。

押寶蔚來,亦是押注江淮的“未來”。

進入2020年後,因春節假期和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江淮汽車前兩個月銷量共計4.93萬輛,較去年同期的8.5萬輛同比下滑42%。其中2月份銷量僅為1.16萬輛,同比下滑超六成。

不過,江淮汽車依然樂觀表示,2020年計劃產銷各類整車及底盤45萬輛-50萬輛,同比增長6.83%-18.70%,預計可實現營業收入500億元-550億元,同比增長5.57%-16.13%。

如今看來,江淮汽車想實現目標,只能靠自己翻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