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虧為盈仍靠補貼,江淮“轉型”發展何時能見成效

依靠11.17億元的政府補助,連續兩年虧損的江淮汽車終於再度實現盈利。

3月18日,江淮汽車公佈的2019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在汽車行業壓力下行的宏觀條件影響下,江淮汽車2019年營業收入為472.86億元,較上一年度同比下跌5.60%;歸屬股東淨利潤為1.06億元,與去年同期的-7.86億元相比,實現扭虧為盈。

扭虧為盈仍靠補貼,江淮“轉型”發展何時能見成效

對於此次業績表現和本期內公司的經營狀況,江淮汽車在財報中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其認為一方面在2019年進行結構調整,推進產品升級與技術進步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另一方面在強化風險管控,深挖降本降耗空間上為全年經營目標的達成起到了促進與助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江淮汽車2019年度盈利並不那麼的光鮮與勵志。財報顯示,2019年江淮汽車非經常性損益金額總計10.84億元,其中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貼就高達11.17億元。2019年江淮汽車扣非淨利潤為-9.8億元,依然難以由負轉正。此前2017年和2018年,江淮汽車扣非淨利潤分別為-0.93億元和-18.8億元。至此江淮汽車已經連續3年扣非淨利潤處於虧損狀態。

據不完全統計,江淮汽車在業績較為艱難的2017年至2019年三年時間裡,至少收到約30億元的政府補貼。除此之外,其在財報中明確表示,截止該報告期末,應收國家及地方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共計餘額為38.82億元左右,計劃在4年內收取完畢。這意味在今後四年內,江淮汽車平均每年將收到9.75億元的補貼款,對於當前市場疲軟的江淮汽車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扭虧為盈仍靠補貼,江淮“轉型”發展何時能見成效

公開資料顯示,江淮汽車自2016年出現銷量高點後,至今已經連續3年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2019年,江淮汽車累計銷售各類汽車及底盤42.12萬輛,同比下降8.91%。其中乘用車累計銷售16.24萬輛,同比下滑17.8%;商用車累計銷售25.89萬輛,同比下滑2.3%。依靠商用車起家的江淮汽車雖然經歷十餘年的商乘並舉發展,但如今其乘用車板塊依然難以獨挑大樑。2019年財報顯示,乘用車板塊全年營業收入雖達到172.11億元,但毛利率僅有3.52%,較商用車全年220.61億元的營業收入和13.59%的毛利率相比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由商用車擴容至乘用車發展的並非江淮汽車一家企業,此前福田汽車的發展路線便與江淮汽車十分相似。不過當前,福田汽車已擺脫連年鉅額虧損的寶沃乘用車,重新聚焦商用車領域,並提出“打造商用車第一品牌”的目標。外界有觀點認為,在“商轉乘”的條件下,單就乘用車的發展而言,江淮汽車能夠取得如此成績已是十分優秀。

扭虧為盈仍靠補貼,江淮“轉型”發展何時能見成效

江淮汽車始終在努力向上發展,在汽車電氣化變革趨勢下,江淮汽車將發展戰略聚焦到新能源汽車。然而其新能源業務同其乘用車板塊一樣發展不容樂觀。2019年,江淮汽車新能源車型銷量僅5.80萬輛,與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年銷十幾萬輛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不過江淮汽車表示,將在2020年繼續堅持“大力發展新能源車”的企業戰略,圍繞產品研發升級、新能源技術突破應用等方面,提高市場競爭優勢。

此外財報中還提及江淮汽車2020年的產銷計劃。江淮汽車計劃產銷各類整車及底盤45萬輛-50萬輛,同比增長6.83%-17.80%;預計可實現營業收入500至550億元,同比增長5.57%-16.13%。

然而因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江淮汽車今年前兩月產品銷量僅有4.93萬輛,若想實現全年目標存在不小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