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總是“人來瘋”?家長的過度放縱,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什麼是“人來瘋”?顧名思義,“見到來人就調皮瘋鬧”,也許是在“譁眾取寵”,又或者在向“來人”示威?總之原因千變萬化,不離其宗的是:孩子的“人來瘋”多半

與父母的教育方式脫不了關係。

有許多小孩單單喜歡挑家中有客人做客的時刻進行“翻天倒海、上竄下跳”,興奮過頭,欣喜過分就是“人來瘋”小孩的常態。

為什麼孩子總是“人來瘋”?家長的過度放縱,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這裡舉一個例子,引以為證:

米爾是一個幾歲的調皮小男孩,他頑劣的程度也讓本想來拜訪父母的客人都望而卻步,不過孩子的這些劣性習慣都離不開父母的“溺愛薰陶”。

平常家中一來客人,米爾就跑前跑後的喧鬧不停,生怕自己家的屋頂沒被掀開。最近一次的胡鬧徹底讓父母“斷了人緣”。

一次一位十分重要的客人來拜訪米爾父親,兩人正在進行主要話題時,米爾總是不厭其煩的來搗亂,切斷話題、捉弄客人等等一系列頑劣行為直接將客人惹“毛”了,客人笑著說了米爾幾句:小朋友你這樣做可是不禮貌的哦,叔叔在和爸爸談話呢。

這下可好,米爾鬧起了小脾氣,直接躺在地上打滾,哭鬧不停,而米爾爸爸見狀當機立斷的選擇去哄孩子,冷落了一旁等待的客人,當把孩子哄好後,又責怪了客人:不該訓斥我家孩子。隨後客人原本的交談之意全然消退,最終不歡而散。

為什麼孩子總是“人來瘋”?家長的過度放縱,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美國社會學博士戴維·托馬斯曾說過:父母應該充滿感情地教育孩子,而不是在教育孩子時感情用事。拗口的話語透露出令人折服的真理,即便很難去拆解,但是至少“感情用事”的教育孩子本身就是家長的失職。

上述案例中米爾的父親就是因為過於溺愛,沒有給定孩子為人處世的規則,從而養出來一個沒有禮貌、不懂規矩的“定時炸彈”,這也為孩子的將來路途埋下了隱形的導火索。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正確的引導和思想工作是少不了的,而父母就承擔起了這個至關重要的角色。

那麼“人來瘋”的原因有哪些呢?

“人來瘋”不是好習慣,但是也不一定都是出於“惡意”。難道孩子肆無忌憚的干擾單純的只是孩子某種惡作劇心理?亦或是出於調皮搗蛋的本質特性?其實不然。

一、孩子內心深處的渴望

當孩子的心理發育到一定的時期時,就多少比較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可、受到別人的關注,或者由於在家無人傾訴內心的疑問,就愛找陌生人“問東問西”,又或許是“孤獨感”在悄悄作祟,家中一來客人,於孩子而言,就多了一個“交朋友”的機會。

然而大多數時刻,父母會覺得孩子的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客人的心理感受,有時直接制止加訓斥,從而孩子的思想會被慢慢扼制,這是一個方面。

為什麼孩子總是“人來瘋”?家長的過度放縱,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父母的過度寵愛

然而,另一個方面恰恰相反,往往溺愛孩子的家長會秉持著“百依百順”的原則,因為什麼事都依著孩子,自然會將其寵的天花亂墜,毫無秩序可言,一遇到家中有客人的情況,人來瘋就愈發嚴重。

而不明智的家長並不會因此而意識到自己的失職,反倒更加的寵溺孩子,最終孩子就養成了這種人見人怕的惡習。

美國教育學博士賽西·高夫曾經說過:管教是為了引導和保護孩子。父母的放任將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良隱患,在未來引發更大的反應。

為什麼孩子總是“人來瘋”?家長的過度放縱,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人來瘋”會有哪些影響?

孩子的自我意識發育自然是要提倡的,因為三歲以後的孩子在這方面的需求就更加明顯,只是物極必反,凡事必得有度,過度的放縱最終只能換來一個沒有禮貌的“熊孩子”。

(一)不懂得尊重他人

如上述案例所示,擾亂談話秩序還算是小事,如果傷及他人人身安全就是教育的大紕漏了!譬如故意拿掃把打鬧不小心打到客人,或者甚至是故意打到客人之類的行為,都是比較惡劣的。

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再進行偏袒維護,用孩子太小不懂事來搪塞他人,不僅不會真正的保護到孩子,反而毀掉了孩子的一生。當拖著滿身掉壞習慣走入社會後,他們就會發現路途是多麼艱難坎坷了。

為什麼孩子總是“人來瘋”?家長的過度放縱,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自找麻煩

家為小,國為大,國家法律是義不容辭的規則與秩序,是每一位公民必須遵循的法則,如果家長不及時教育制止孩子的人來瘋行為,他們便有可能觸碰到法律的底線。當然特定的年齡尋求關注度也是正常心理,但是一旦過度就會造成不良影響。

為什麼孩子總是“人來瘋”?家長的過度放縱,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對於孩子的“人來瘋”,父母應該怎樣引導?

關於孩子的人來瘋想想,其實在群體中是一種常見現象,尤其是剛剛懂事和青春期的孩子,尤為注意別人看待自己的眼光,初步懂事的孩子會為了獲得大人的認可而作出一些調皮搗蛋的行為。

而青春期的中學生往往會通過眾人對自己的關注度而尋求滿足感,當然這並不能成為家長斥責孩子的理由,如若一遇此事就劈頭蓋臉的兇孩子,那麼必定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倒不如——

1.教育孩子學習禮儀規範

適當的禮儀規範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要學的必不可少的社會技能,當有客人前來拜訪時,父母一定先給孩子打好預防針,基本的打招呼、倒茶等工作還是要提前預習的。

除此之外,在父母與客人交談時應儘量保持安靜與禮貌,而後也可以將孩子加入到談話中,活躍氣氛但不要過火。客人離開後,父母也要對孩子總結今天的表現,出色予以表揚,錯誤及時改正。

為什麼孩子總是“人來瘋”?家長的過度放縱,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2.暗示孩子“別來打擾”

有時孩子實在是抑制不住“人來瘋”的興奮心情,家長眼看孩子蠢蠢欲動,應該及時暗示他們:阿姨喜歡安靜的孩子,你快回房間自己玩耍去吧。之類的話語。

3.先滿足,後抑制

孩子的表現慾望和心理行為是不能強制抑制的,如果遇到孩子“人來瘋”的情況,家長先別急著教訓孩子,為了讓孩子真正的“消停”,不如先滿足他們的需求。

譬如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一個節目或者才藝,在他們獲得表揚和讚賞後,再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在與叔叔阿姨談事情,你先自己回房間玩吧。這樣的效果十分可觀。

為什麼孩子總是“人來瘋”?家長的過度放縱,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4.溺愛不可取

當然,孩子犯錯家長一味地“護犢子”而冷落客人的情況不常見,但也存在於家長之中,這也就表明了家庭教育中的根本問題,一旦溺愛過頭就會讓孩子產生“我最大”的錯誤思想,久而久之,對他們今後的人際交往方面也會有決定性的不良影響。

5.正確使用“將錯就錯”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有著“不認生”、“不怯場”的本領,那麼這一定不是壞事,相反只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朝著口才、表演等方面去發展,那麼孩子便會我可愛。

不過這也得建立在家長的支持與培養下,當孩子可以氣質非凡,優雅得體的站在眾人面前毫無畏懼的講說是,那麼這條路就證明走多了。

為什麼孩子總是“人來瘋”?家長的過度放縱,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解決孩子的“人來瘋”,最根本的方法還是——基於父母,有了關注、引導與培養,孩子反倒會化缺點為優點,勇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