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若相反相違,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兩手分書,一喉異曲,則又莫不同條共貫,科以心學性理,犁然有當。”
這是錢鍾書在鉅著《管錐編》中評價項羽的話。
錢鍾書評價項羽的性格,“有似兩手分書,一喉異曲”,巨大的矛盾性與複雜性看似無法兼容,但卻毫無違和的同時存在於項羽身上。
項羽既仁愛憐憫,又兇殘之極;既志向高遠,又心胸狹隘;既勇猛無畏,又婦人之仁,可謂美醜並舉,善惡兼具。
這樣一個複雜的人物,儘管他有很多缺點,甚至有無法原諒的錯誤,但不妨礙項羽的英雄本色,在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中,西楚霸王始終以一個標準中國式英雄的形象,影響著每一箇中國人,氣貫長虹,英氣逼人!
但是,這樣迅速建立霸業的英雄,卻在短短五年的時間內,敗光所有基業,成就之快令人驚歎,失敗之快,同樣令人驚歎。我們希望從歷史典籍的字裡行間,找尋一代英雄隕落的痕跡,以史為鑑,深省深思。
我們從一件小事、也不算小事入手。鉅鹿之戰之後,秦軍大將章邯在司馬欣的勸說下,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向項羽投降,項羽立即立章邯為雍王,並在之後分與關中之地。
章邯是秦國名將,我們不用瞭解章邯太多的卓著的戰績,我們只需要知道,章邯,在定陶之戰,大敗楚軍。在這場戰役中,項羽的叔父項梁戰死。對於這樣一個可以說有著深仇大恨的人來說,立王重用,倒也不是說一定不可,唯才是用,不論過往。
但是項梁生前是楚軍最高將領,深得楚國軍民的心,定陶之戰對於楚軍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恥辱,項羽這麼簡單地就重用這場屈辱之戰的將領,在楚國其他將士心中,恐怕還是會有一些觸動,我們不敢說觸動有多大,但是一定會降低對項羽的忠誠度。
一個很顯然的例子,項伯是項羽的叔父,我們讀《史記·項羽本紀》鴻門宴一段,會很納悶為什麼項伯會如此幫助劉邦,難道就是吃裡扒外?顯然是有原因的。
項伯和項梁是兄弟,項羽是項伯的侄子,關係上要遠一層,項梁被章邯的軍隊所殺,在項伯心裡一定很不舒服,但是不久項羽就立章邯為王,項伯意識到,這個侄子不一定靠得住。
對於項梁的死,項伯難以釋懷,殺兄之仇,可謂不共戴天,但項羽好像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項伯對項羽一定會有不滿,這種不滿,可能導致了項伯對項羽的背叛。凌稚隆在《史記評林》中就點到了這一點。
項羽接受投降的敵人也就罷了,但是在此後,他卻又擔心收編的秦軍會有怨言從而留下隱患,於是坑殺降軍二十萬。
這樣項羽就把楚、秦兩方面都得罪了。
可能會有人覺得這件事情微不足道,但是民心向背自古就是取勝的一大重要因素,項羽這樣把兩方面的民心、軍心全部失掉了。我們知道蝴蝶效應,這件事情引發的震盪可能是致命的。
這件事還沒有完,項羽讓投降過來的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分關中,企圖鉗制劉邦。
項羽顯然太過天真,三人是能將不假,但是項羽剛把三人所帶的降兵統統坑殺,對於這三人來說,恐懼還是次要,對項羽的不滿可能負面影響更大。
三人的軍隊被坑殺,在秦地民心皆失,楚軍顯然也不會心甘情願為之用。這樣,劉邦突破關中向東發展,易如反掌。
還有一件事,更突出的顯示出項羽政治眼光的短淺。當初,劉項共尊的義帝曾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先入關中,義帝作為名義上的皇帝不好毀約,結果是項羽大咧咧就得了毀約之名。後來,項羽更是嫌義帝礙事,一殺了事,又得到一個弒君之名,失去天下民心。
《史記·高祖本紀》寫劉邦聽說項羽誅殺義帝之後,歡呼雀躍,好似心頭一大心事釋然。但是劉邦很是精明,立馬宣佈為義帝發喪,對外表現得極其悲傷。
凌稚隆在《史記評林》中寫道:漢王袒而大哭,特藉此激怒天下,非真哀痛也。要知項羽不殺義帝,漢王豈能出義帝下者,項羽為漢驅除耳。
劉邦在天下諸侯眼裡樹立起忠君形象,劉邦對項羽作戰就成了誅無道的義戰,天下民心一失,項羽的末日也就不遠。
除了這兩件事情,項羽深深的性格缺陷也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鴻門宴眾所周知,不再贅述,我們來看另一件事。
項羽推翻秦朝,入秦地之後,很多人建議定都關中。關中沃野千里,定都於此,很大程度上可以穩定秦朝故地的民心,穩定西部。東方本來就是項羽大本營,根基很穩,顯然西部更為重要。
從後來看,項羽如果定都關中,劉邦起事顯然要困難得多。但是項羽以“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為藉口,選擇定都彭城。
實際上,項羽看天下霸業已定,不願離開舒適圈,江東是他的故地,他熟悉那裡的一切,人總願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大丈夫志在四方,顯然從這一點來看,項羽顯得有些小氣,沒辦法割捨一些東西。
劉邦兵敗彭城的時候,范增勸說項羽急圍劉邦於滎陽,但項羽卻希望與劉邦中分天下,加之劉邦離間項羽和范增,最終項羽再一次錯失擊敗劉邦的機會。
從這兩件事來看,項羽雖然勇猛蓋世,但還是太過小氣,外在的勇猛並沒有使他擁有大丈夫胸懷,沒有堅定地統一天下、建立霸業的信念,一有機會,便想求安,這樣,怎麼能成霸業!
我們從幾件事情分析了西楚霸王覆滅的原因。雖說,項羽不完美,可以說很不完美,但我們還是願意把他看做英雄。
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蓋世的氣魄,衝鋒陷陣,手下將士無不以一當十,其餘諸侯都看傻了,項羽勝利後,都不敢直視項羽,跪著向項羽稱王。
垓下之圍,項羽氣勢如虹,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屢次衝入敵軍,斬殺數百。
項羽胸懷坦蕩,令人同情,與之相比的劉邦,總讓人感到善用權謀、缺乏情義,我們說項羽是英雄,劉邦卻差點。
烏江邊上,不肯回鄉,無論有多大的可能捲土重來。英雄寧願無愧而死,不願抱愧而生。
閱讀更多 開心且娛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