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应用运气学说辨治皮肤病

首先给大家简单说明一下,因为我在我们学院附院是一个中医的综合科,不是皮肤专科。突然想起一首诗,是明代梅之焕的一首诗: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诗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那最后一句话,鲁班门前弄大斧说的就是我现在的情况吧。对于皮肤病临床上自然是也经常见到,但毕竟不是专科,所以今天给大家汇报一下,我在临床上,还有我的老师,顾植山老师在临床上,在皮肤病的治疗方面习惯用的思路。可能跟各位的有点不太相同,所以应该给大家汇报一下。


首先对于皮肤病的病因的认识,不管是皮肤病还是其他,《内经》里边提到的“三虚致病,是天人合一”。三虚致病中这“三虚”指的是:天、人、邪。在临床上,应该辨天,辨人还要辨病证,这三个方面结合。


那辨天呢,就是辨自然,因为天人合一。《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我们中医学的基本观点,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也就是天人合一。只有把这三方面都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的体现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在临床上,运气辨治有自己的思路,一个是“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这是《内经》的原文。另外牵扯到每一年的时候要“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也就是说每一年,这一年的岁气是什么情况,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但是要“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就是说五运六气不完全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这一年是怎么样的,是什么运,是什么司天,什么在泉,不一定就是完全一样。还要注意到“象”的不同。《内经》里边也特别强调说:“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那是要看一下这一年,是不是跟常气相同,如果有不同,他的“象”的改变是什么,临床上要根据这一点来做适当的调整。

下面就给大家汇报几个案例,希望能通过这个案例能够说明在临床上是如何用药的,如何用运气思路。大家看这个病案,是乙未年的,这个病人呢是1998年出生,他是2015年5月7日首诊。2015年按照五运六气这个理论是乙未年。这一年是金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这是他就诊时候的这个时间段。这个病人呢他的病情是这样的。


在2015年1月底的时候,外感发热,输液了3天,发热也退了,这外感病也好了。半个月以后,皮肤出现了红疹,斑块状的红疹两处,后来就逐渐增多,一直到全身泛发,角质层增厚。现在他的皮肤主要表现为瘙痒,这个瘙痒后半夜比较厉害,脱屑也很重;皮肤的皮屑,脱掉以后可以再生。伴有的症状,就是大便稍微偏稀点,每天一次,别的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舌质是暗红的,苔中淡黄还偏厚,脉是沉弦的。皮疹全身都是,头皮、脖子,还有整个的下肢基本都满了。他去外院诊断为:牛皮癣,然后也用过激素,用的时间并不长,用了以后呢他自己上网查了一下,说激素有什么副作用,也吓坏了,也就不敢用了。以后又用过中药,清热、利湿、解表、凉血的都用过。这是一个高中的学生,当时看到他这么重,因为他要这样上学的又不方便,那就要休学在家里治疗,请假在家里治疗,所以我也比较紧张。那看到这个情况,说该用的哪个中医哪种思路啊,之前外院已经都用过了。说到这儿来,当时我的想法就是,那一般的普通的辨证论治效果不是很好,那就考虑从五运六气的思路来。对,翁老师介绍的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里边的这个备化汤,后来呢,又经过清朝的“缪问注释”,成为一本小书,叫《三因司天方》,这是《三因司天方》里边介绍的。


所以这个病例,就主要是从太阴湿土司天这个角度来治疗。到了第二次来的时候,这个患者的皮肤仍有瘙痒,他的皮肤脱屑比较多,在背部的上端,皮屑脱的比较多一些,然后能看到一些少许的正常皮肤。大便还可以,脉象就是稍微有点偏数,别的跟前面的差不多。所以这就是说他的局部的症状有一点有点好转,可能就是对路了,所以就继续用这个方。到了6月3号他再诊的时候,他这个症就逐渐的向好,所以我还是有这个方继续用的。他的皮损已经开始逐渐缩小,这个皮屑还是满布,耳朵上也是满的,而且来诊的早上,患者起床的时候,这个耳朵上脱皮屑呢,是全都一下子脱下来了,她的爸爸说整个的就脱下来一只耳朵,但是这样呢,就觉得还是很着急,就希望他能够快一点,因为要影响他上学。我就跟这个病人给他的家属说,然后这个病啊,能不能去找我老师顾植山教授给看一下,就给他约定了要去跟找顾老师看病的时间。但是临到的时候他给我打电话,说他去不了了,是因为他家里老人突然去世,他就去不了了。我就带着这个病人的情况,把他病历还有这个图去找老师。我说我很着急,下来吃的是这种情况,老师怎么办?顾老师呢,当时就说了一句,他说这个病比较重的,药啊,一定要用重剂。我就记住这句话了。回来以后啊,把方子就给调了一下,怎么调的呢?看一下这个方。大家看这个方呢,跟前面的方没有很大的出入,但是有一味药,第一味药。原来的附子用的是10克,这次附子用的是50克。因为备化汤里边,它的君药是附子。老师又说用重剂,所以我就把这味药一下子加大到5倍。这样,到了6月18号,整个的面部的基本上都退静了,脸上的这个皮肤特别的嫩。但是耳朵那个地方,因为睡觉的时候压着,他就会再出,有一些渗出,那个地方还差一点。到了6月28号,耳朵和面部的基本上都好了,脖子这个地方,颈部的也都差不多,就是正常的皮肤那个地方反而颜色黑一些。到后来一个是他背部和面部逐渐好转,最后就全都退光了。这个病人就完全痊愈了,是先从头部的皮疹,就是头发里边的皮疹,逐渐的面部、背部、再就是颈部,一直往下,就从阳到阴,从上到下,这样一个顺序,最终一直到脚,完全痊愈。随访至今,没有发作。


还是这个时间段,一个小孩的牛皮癣。这孩子出生于2013年5月29号,来看的时候是2015年4月9号。还是15年的,也就是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乙年是金运不及。他来看病的这个时间,主气,这段是属于二之气,二之气的主气,主要是少阴君火,他的客气也是少阴君火。这个孩子出生11个月以后,就出现了全身的皮损,他去外院的诊断为:牛皮癣,至今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他吃点鸡蛋啊,海鲜啊等等,这些东西,吃完以后就出现过敏,这个皮疹和瘙痒的症状也随之加重。这个孩子虽然是也是在15年来看的,但这孩子舌质是红的,大便有点干,这是表现得是有点热象,看病的时候主客气又都是少阴君火,所以当时就考虑用清火的方法。用的方子呢,一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还有一个就是四逆散,是清相火的。我常常用四逆散清郁火。这个量基本上是按照成人的量,但这个孩子是每一副药是分两天来服,就是半量的。到了4月23号,说皮损就有点儿好转了。然后她吃饭差一点儿,不太爱吃饭,大便干结一点儿,所以我就在上方加了2味药,一个是蝉蜕,一个是大黄。加这两味药取的是升降散的意思,用蝉蜕来生清、解表、止痒,用大黄来泻下,下降,一个是升的一个是降的,就也是有升降散的意思在这。


那在5月20号,孩子又来了,它的皮损有明显的减轻,还是剩下一个问题,吃饭还稍微差一点,有一点盗汗,大便还可以,就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了一点焦内金,这时因为大便已经调整好了,所以就把升降散又去掉。到六月十五号,这孩子这个皮损,就是基本上是看不出来了。另外,他家里边也给他吃那个鸡蛋和牛奶,逐渐的试着加的,加了以后也未再出现过敏的症状。


我介绍第三个病案,还是个牛皮癣,是乙未年的年底,也就是2015年12月25号,这是首诊。这个病人是女性,1987年出生的,患牛皮癣两个月,两个月前呢,就没有明显诱因就直接出现了,一些皮疹泛发,伴有瘙痒。这个病人本身也是从医的,二十多天前外感发热,用了头孢类抗生素来输液治疗,输液以后,发热退了。然而皮疹是骤然加重,周身遍布,颜色红,比较瘙痒,大便是两到三天一次,舌象表现的是舌淡苔白,还有齿痕舌,脉沉细玄小数。当时是因为他舌象表现的也是偏寒一些。另外,她来就诊的这个时间段是乙未年的终之气,也就六之气,来诊时间也是终之气。他的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呢,也是太阳寒水,就两个太阳寒水相结。这样就考虑从寒和湿来治,用的方子,还是乙未年的备化汤,前面介绍的第一个病案就是备化汤,稍微做了加减,加了皮肤科常用的白鲜皮。到了1月8号,就说这个瘙痒和脱屑有点减轻,还是从面部减轻的比较多一些,吃了药以后大便偏稀,那舌质呢,是淡红的,苔白,但是中间有点小小的裂纹,舌的齿痕呢,较前要轻,脉相跟前面差不多,那就觉得见效就继续用这个药物。到1月22号再来就诊的时候,皮肤瘙痒和脱屑较前减轻,前额部皮损就几乎没有了。这次呢,因为中间跨着一个春节,1月22号已经到了16年的初之气了,也就是丙申年初之气。丙申年初之气的这个运气呢,就有变化了,因为前面这部分还比较好,另外这终之气的太阳寒水啊,特别强烈,大家都还记得吧,我不知道其他地方哈,山东反正是大雪大寒是特别冷,多少年来以来的最冷的天,所以我还是给他用了备化汤,但是要跨过这个春节到一之气,我们预计有大寒可能会有这个热会复,然后到16年就是丙申年,他的运气,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初之气是厥阴风木,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呢,就是少阴君火,要考虑到少阴君火的特点,所以就给他开了两张方,第一张方就完全用备化汤,第二张方就加了丙申年的运气方升明汤。它也是三因司天方的一个方子,它适用于寅申之岁,又有少阳司天,厥阴在泉这个表现呢,就用紫檀,车前子,青皮,半夏,酸枣仁,蔷薇和甘草,生姜。注意到其中一个药——酸枣仁,酸枣仁呢,在里边起了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君药的作用,泻相火,泻少阳相火。但是酸枣仁炒用,就是熟的酸枣仁,就不是泻火的作用,而泻火呢,就用生的酸枣仁,所以这个地方用的生枣仁。枣仁味是酸平的,这熟用补肝阴,生用清胆热,用它做为君药来泻少阳之火。2月14号,后背和前胸都基本上好了,手臂上变白了,一直到2月27号就背部的皮损脱屑已经没有了,就是手臂有浅色的斑点,但是也没有瘙痒了,舌象脉象没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就继续用备化汤和升明汤来用。


这几个病案都是说的是牛皮癣,有单纯的发作,有伴随的发作,有年轻的,有小孩,也有年龄偏大的。现在再给大家介绍一个,还是一个肿瘤,但是伴随的是老年的皮肤瘙痒案。


这个病人已经80岁了,男性,他是在2012年的年底查出来食道癌的,病理诊断证实为食道癌,来看的时候是2013年的5月27号,是放疗一个疗程以后,吞咽噎阻,呛咳,甚至呕吐,他需要半流质或者是流质饮食,他平时怕冷,容易感冒,尤其是背部的寒冷。另外,这病人有一个皮肤瘙痒,是顽固的皮肤瘙痒,已经5年了,就看他的背部啊,几乎没有完整的皮肤,除了皮疹就是抓痕,因为老人本身是一个西医,还是主任医师,他一直在治疗这个皮肤瘙痒,还有一些技术什么的一直在用,但是一直瘙痒很严重。来看病的时候呢,精神也不好,反应迟缓,行动非常缓慢,另外表现的是大便干结,3到4天排一次大便,非常不通畅。在他的舌的右边,颈肩处,有一块瘀斑,是突出的瘀斑,舌质是淡的,苔中淡黄而稍微厚腻,脉是浮玄涩,浮得很厉害,然后,他在5月27号之前,我已经给他用这个温阳法治疗一周症状没有明显的变化。进入5月27号首诊是因为,当时呢,有一个五运六气的临床应用会议在山东召开,就这个病人呢让顾老师给看一下,当时就诊的病人很多,因为是在会议期间,排队,当时时间很紧张,然后这个病人进去以后,郭老师就给她切了下脉,看了一下,就问了一句话,你是背部很冷吧?我当时就觉得奇怪啊,他直接就问了这一句话,确实是这个背部冷,她平时呢,整天就是护着这个背部,夏天的时候还要再在背部呢,再加一层马甲。这段时期,那个2013年癸巳年,就二之气刚刚过,就经过了这个二之气,二之气是少阴君火,主气,客气是太阳寒水。大家看顾老师用这个方,就是附子是60g,干姜30g,桂枝30g,白芍30g,防风15g,人参30g,甘草15g。说癸巳年,火运不及,厥阴风木司天,那少阳相火在泉,说为什么出这样一个方子?这又插一段了,顾老师呢,平时是在南方,在江苏的无锡江阴在这坐诊,顾老师平时用药非常的谨慎、小心,他用的剂量,在我北方人看来,我有的时候跟我们这个是师兄师妹开玩笑,我说你看老师用这个方,有的3克,有的5克,这不是治人啊,是喂鸟啊;但是在13年的二之气,也就是4月份左右,3月下旬到5月下旬,这段时间内,我在跟师的时候发现顾老师的用方,跟原先的是完全不同,在就诊的患者当中,80%的要用到附子,并且附子的第一次初诊的量,基础量都放在60g。我心里嘀咕说,老师怎么摇身一变成了火神派,就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当时是这样的,13年年初的时候,就刚刚过了春节,天气就骤然变暖,有的人呢,就甚至于在微信在短信上调侃,说,今年怎么没有春天,直接到了夏天,或者说冬天就突然一下子就过去了,冬天瞬间消失,夏天一下子就来了,一直到二之气,二之气到春分嘛,就是春分前的那几天,有的年轻人甚至穿起了短袖,但是到二之气春分这一天,天气来了一个突然的变化,就天气突然变冷,飘起了雪花,又到4月20号谷雨这一天,山东这个地方下了大雪。也就是说,老师预料到了,二之气的时候出现倒春寒,但谷雨季节出现这么大的雪,还是很少见的,二之气的太阳寒水来的太过太强,

从运气学的角度就是太阳寒水客气太过太强,太过的太阳寒水就会引起临床的病症。

所以这段时期,我在临床上用的温阳的药比较多,那顾老师给这位患者开的就是平常量的附子,然后这个病人是我看的,嘱咐如果应用平常量的附子没有明显的不适,那就把附子加量。到了5月28号,用了上面的方,一副药,没有明显不适,就把熟附子加到了80g,用了3服以后大便通畅,每日一行,精神好了一些,体力也似乎好转,舌像同前,但脉型较前稍细,临床上发现临床上病人病情较重的时候,或体质较差,脉反倒浮在上面,脉型也比较粗大。等到病情好转的时候,脉反倒沉下来,脉型也变得细一些。到6月1号,他的噎阻感已经减轻,流质当中已经掺杂了正常饮食,呕吐不再发作,皮肤瘙痒明显减轻。后逐渐用这个方大致,一直到8月底,复查肿瘤的大小已经缩小了三分之二,余无异常。唯一改变的附子,寒证重的时候最多附子每天用到160g。小量的时候也没有小于30g。到14年5月26日,已经治疗一年,复诊,病人已经毫无噎阻感,吃饭比较好,体重增加了3公斤,背寒已经不明显,皮肤瘙痒已经完全好了,然后就按照甲午年的运气特点,用附子山萸汤来善后。这老年皮肤病也好了,肿瘤也好了,这个病人虽然没有考虑到皮肤瘙痒的事情,也没有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思路,用抗肿瘤的药,也没用噎膈常用的启膈散等方,只参考五运六气来用药。


从五运六气的理论解释,此既是二之气的客气太阳寒水太过,也是对一之气的后期气温偏高的复气。也就是报复之气,从脉象反应,此偏胜的寒气一直影响到三之气时段,所以在三时候用附子的量还是比较大的,就是考虑到二之气太过的太阳寒水。再加上患者年老,癌症命火衰微,阳气不振,宜温阳扶正散寒,我最早用温阳扶正的方法方向虽然不错,但星星之火难融坚冰,顾老师重用附参桂姜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比较喜欢耳针,临床上也注意和耳朵的诊断配合起来,这个病人因为长得部位不能做手术,所以就没做手术只做了些放疗,他耳朵突起的部位是耳轮脚的下端靠近外侧缘,正好是食道的位置。临床上还发现肿瘤做手术的患者,其病变相应出皱褶,向下凹陷,没做手术的病人相应的部位是个突起。这个病人后来的状态很好,80多岁每天外出2个小时左右,整体状态很好。再给大家介绍一个病人,是同时期的一个脱发患者,年轻人。这个病人是顾老师首诊,窦某,男24岁,2013年7月3号首诊,患者脱发,皮肤干燥两年,加重4个月,西医诊断为皮肤淋巴瘤,头部多处斑秃,大小面积不一,约3*3厘米多见,求治不效,心情极差,夏日带帽,欲盖弥彰,舌质偏暗,脉沉细。当时这个病人熟附片用到80g,还用了上白术,茜草根、淡干姜、干生地、炙甘草、川桂枝、杭白芍,当时就给他用了七付药。到了11月21号,因于外地求学,上方28剂新发生,斑秃痊愈。患者自述停药数月后又有脱发,但没有斑秃,皮肤仍有干燥,吃饭很好,老师又用上方,加了一个定风神丹,首乌和白蒺藜。这个时候附片用了90g。


这个病人病变头部,属足厥阴肝经走行,当时是癸巳年,厥阴风木司天,病在巅顶,到癸巳年二之气,从五运六气理论看,火运不及,二之气客气太阳寒水太过所以用助阳的原则,在7月份用80g附子,一个月头发就都出来,百余天感觉良好,苔白润边有齿痕,仍为寒湿之相,继用前方。另外这个方里面平时顾老师就用茜草白术生地配对治疗脱发,效果满意。


再给大家介绍顾老师治疗湿疹病案,1月23日就诊,此病人顽固湿疹8年,08年夏搬入新装修房子后发湿疹,全身泛发,四肢重,瘙痒流脓水,量大可湿衣被,夜卧需带手套,中西医多方治疗疗效不满意,缠绵不愈。14年7月,甲午年四之气,听说顾老师治皮肤病就赶过来,顾老师给开了清暑益气汤。为什么开清暑益气汤?甲午年,甲年土运太过,甲己化土,用清暑益气汤治疗多科疾病,升清降浊,用了这个方以后症状明显减轻。很少有新发,皮损几乎全好,16年1月23日复诊,用了15年的备化汤。2016年3月11日服药月余,微信告知皮疹减退,3月11日三诊,瘙痒无,渗出止,基本痊愈,舌淡红苔稍黄,脉小弦,予16年的川连茯苓汤。


还准备了几个病例,但是今天时间不多了,先讲到这,大家对三因司天方不太熟悉,这方一共有16首,我虽然提到哪一年用哪一年的方,但并不是说一定要这样用,这方的方子有这样一个解释,要看运气的情况,病若不是当年气,看与何年气运通,和哪一年的运气相通,就用哪一年的方,这16首方就是把运气的方做成了一个模板的样子给了一个思路的方。这些方的设立都是根据《内经》,什么年火重了用什么味道的药,以什么为主,以什么为辅,根据这个设立的方子。方子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名字也都是《内经》里的。天干有十个方,地支有六个方,每两个地支有一个方,一共十六首方。


王肯堂大家非常熟悉,他有很多著作,他在晚年的时候才接触运气学说。他给运气学说下了一个定义,他说“运气学说,为审证之捷法,疗病之密钥”,我们在临床上感觉他说的太对了。平时我们讲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但在临床上发现有些病症辨证论治正确效果也不好,导致无证可辨,无所依从。等到从顾老师那学习五运六气,在临床上应用,感觉就在临床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我们有时皮损辨证,红的是热,脱屑不脱屑,还有很多辨证非常仔细,但是疗效不一定好,这样辨证下去是内服外用虽然很详细很用心,但效果不一定好。那运气学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路,就是向上看,天人邪,治病用驱邪的方法治不好,调人的方法治不好,那我们让他顺应天时。顺应自然,我们要平时治病的时候想着太极图。病在哪,太极图里有三阴三阳,病在太阳少阳还是阳明,看看大概的时间段,还有昼夜的节律等,来调整方药,顺应自然的变化。


我跟各位同道很得益于这个运气理论。似乎为我们开了天窗,有一个忽然顿悟的感觉。我常说老师介绍五运六气给我们,就像是在云门山上的云门洞,思路顿开。词不达意,敬请各位指正,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