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跨越國界,溫暖守望——深圳一條國際街道里的抗“疫”故事

“我在中國住了那麼多年,這裡是我的家。”在深圳市南山區招商街道居住了8年的比利時教師布魯諾·斯庫滕,看到街道發佈的國際志願者招募公告後,主動請纓到小區出入口處“站崗”,協助做好外籍居民的問詢、測溫等工作。

布魯諾所在的招商街道,是深圳市外籍人口最多的街道之一,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人口6547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涉外防疫成為街道日常防疫的重要一環,在夯實黨員、小區工作者、網格員、樓棟長、轄區警、社康醫生組成的共建共治戰線的同時,街道還探索“以外籍人士管理外籍人士”的做法,築牢防疫屏障。

新華社:跨越國界,溫暖守望——深圳一條國際街道里的抗“疫”故事

布魯諾·斯庫滕參與涉外防疫志願服務(左一)

“車上有位女士鬧肚子,要上廁所,能不能幫忙溝通海關讓她返回船艙?”“90後”韓國女孩梁睿智在招商街道長大,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這段時間一直在協助街道專項工作組協調入境外籍人士轉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新華社:跨越國界,溫暖守望——深圳一條國際街道里的抗“疫”故事

梁睿智在郵輪母港轉運入境人員(前一)

在3月初參與蛇口郵輪母港入境人員轉運隔離過程中,梁睿智遇到了一對韓國祖孫,多賢(化名)是蛇口一所學校的學生,和奶奶剛下船,看到碼頭上不同以往的場景,心情非常緊張。

“你們不用擔心,街道已經安排好了專車,一會會把你們統一送到酒店進行核酸檢測,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問我。”聽到梁睿智說著熟悉的家鄉話,多賢和奶奶頓時安心了不少。兩次檢測結果都是陰性後,她們被街道送回家中,自覺進行14天的居家隔離。

多賢和奶奶原本擔心剛剛回來,又要隔離,生活物資會成問題,但社區送來了蔬菜、肉類、油和米等,考慮到韓國人的飲食習慣,還配送了韓國的醬料和泡菜。梁睿智和其他志願者還給她們送去了消毒溼巾、酒精、口罩等防護物資。

“沒想到自己能得到這麼好的照顧,中國很安全,也很溫暖。”多賢奶奶感動地說,自己拍了照片發給遠在韓國的親人和朋友,告訴他們自己在中國很好。

新華社:跨越國界,溫暖守望——深圳一條國際街道里的抗“疫”故事

梁睿智翻譯宣傳材料(右一)

除了參與入境韓籍人士轉運,梁睿智還和幾位志願者小夥伴在街道的指導下,連夜趕工翻譯《致返深韓籍人士的倡議書》《韓語版自主申報指南》等20餘份宣傳材料,方便入境韓籍人士全面及時瞭解中國的防疫政策,

“終於可以復工了。”來自英國的珍妮說。她在招商街道外企最集中的園區——蛇口網谷園區上班,這裡還落戶蘋果、IBM等大型外企。

隨著轄區外企陸續復工復產,招商街道積極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確保疫情防控不放鬆。復工當天,珍妮收到街道送來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還有一本小巧便攜的《招商街道外籍居民防疫指南》。

珍妮發現,園區多了很多復工“神器”。例如,園區入口的熱成像體溫檢測儀,可以“無感測溫、快速通行”﹔通過身份核驗終端機,刷刷身份證,就能自動比對連通街道數據庫的復工人員信息,定向放行。園區裡的自動巡航5G無人消殺機器人的逗趣模樣,也讓她駐足觀察半天。

跨越國界,同心戰“疫”。越來越多外籍人士加入招商街道戰“疫”行列:從事進出口貿易工作的美國人加內特協助小區開展上門測溫、發放防疫宣傳材料等工作﹔來自意大利的心理健康諮詢師伊曼紐爾舉辦在線交流活動,為轄區外籍人士提供心理諮詢……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在街道抗“疫”的日子裡,來自不同國度、有著不同膚色和語言的外籍人士,同心戰“疫”,溫暖守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