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家屬篇:你在湖北“戰鬥”我在家鄉“守望”

援鄂家屬篇:你在湖北“戰鬥”我在家鄉“守望”

大家寧小家才能安

後方無憂前方才能全力奮戰

春暖花開之時,英雄凱旋之日。臨沂市第一批、第二批10名援鄂醫療隊員回家啦!兒子第一次說“老媽,我愛你”,妻子守候家中老人和孩子,母親準備好了韭菜餡餃子,這些醫療隊員的家屬用這些特殊的方式,歡迎他們回家。

戰必應,召必回,山河無恙,人間皆安!“你在前線奮戰,我在後方堅守。”一個又一個家庭的默默付出,讓千里馳援湖北的醫療隊員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奮戰在抗疫一線。

家屬張益豪:

表裡不一,兒子“不當回事”

“老媽,我愛你!”臨沂市中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長董豔豔的兒子張益豪看著宣傳欄上媽媽的照片,對著攝像機大聲喊出了對媽媽的愛與想念。這也是張益豪有記憶以來第一次對媽媽說這三個字,他希望媽媽回家後能夠好好休息。

張益豪給董豔豔準備了炸雞翅,爸爸張巖做了油燜大蝦、炒雞,姥姥馮守華準備了薺菜餡兒餃子......這些都是媽媽的最愛。“這應該是媽媽第一次吃我做的炸雞翅。”張益豪告訴記者,炸雞翅裡全是對媽媽的愛,也是兒子對媽媽的思念。

大年初一,董豔豔出征湖北,讀高一的兒子不敢表現出擔心與想念。“我不能表現出擔心,也不能表現出關心,否則媽媽會更擔心更害怕,沒有辦法全身心投入到援鄂工作中。”張益豪認為,自己越是表現得“不當回事”,媽媽遠在湖北就能越安心。

由於援鄂工作又忙又累,董豔豔並沒有太多時間與家人聯繫,但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兒子。“一天24小時的嘮叨,突然壓縮成半小時,一日三餐問‘吃了嗎’,突然變成一次問三餐,太難受了!”張益豪說,媽媽工作太忙了,他很擔心,希望媽媽能夠快點回家,她的嘮叨能夠常伴耳邊,其實也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作為一名高一年級的學生,學習任務還非常重的。自從董豔豔離開家遠赴湖北,張益豪一直在努力學習,但效果並不理想,尤其是動腦子的學科完全學不進去。他一天刷五六個小時的新聞,時刻關注著疫情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張益豪稱,男子漢對感情的表達是深沉的,但太深沉了就不會表達了。其實,他內心深處對媽媽的擔心與思念就像野草一樣瘋長,但為了讓媽媽能夠安心工作,只能將這份感情藏在心底,假裝輕鬆,假裝無所謂。

白衣卸甲,英雄歸來。“媽媽回來,我就安心了!”張益豪抱著爸爸給媽媽準備的一大束玫瑰花,開玩笑地說,“我不能搶了老爸的風頭。”

52朵玫瑰,代表著一個丈夫對妻子最真摯的愛。“她能夠平安歸來,花肯定是要買的。”相比兒子的深沉,張巖除了準備了玫瑰花、大餐,還特意將董豔豔的父母接來,一起歡迎她平安回家。

家屬唐共珂:

你在前線放心,我在後方安心

“照顧好兩個孩子,照顧好家裡老人,不能讓他在一線有任何後顧之憂。”平邑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王相海的妻子唐共珂告訴記者,讓他在前線放心,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好王相海的大後方。

大年初一,王相海收拾好行李,千里馳援湖北黃岡醫院。那一刻,唐共珂將所有的擔心與遲疑藏在心底,“你就放心去吧,家裡有我呢,但你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就這樣,帶著複雜的心情,唐共珂在萬家團圓之時送別丈夫,從此,唐共珂的心也跟著丈夫飛去了千里之外的黃岡醫院。

唐共珂稱,最初,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她每天都期待著丈夫的電話、微信。“說實話剛開始那幾天真是寢食難安,除了擔心還是擔心。”唐共珂說,他希望自己能夠與丈夫一起馳援湖北,但因家中還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實在是脫不開身。

每次接到王相海的電話,唐共珂14歲的大女兒總要拿著電話,躲到自己房間,跟爸爸說說悄悄話。“女兒和爸爸的關係特別好,這次爸爸馳援武漢,女兒表現得更加乖巧懂事。”唐共珂說,按時完整學習外,大女兒還力所能及地幫她做些家務。

“兒行千里母擔憂。”唐共珂的婆婆在得知兒子馳援黃岡時,擔心、惦念無時無刻不在,晚上睡不好,白天吃不好,她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不敢跟婆婆說太多關於疫情的事情,更不敢提及他在黃岡的情況,只告訴婆婆一切都好。”唐共珂說,這個特殊事情,她必須扛起家中的重擔,照顧老人,不能讓他擔心。

然而,作為丈夫的同行,唐共珂和王相海都在平邑縣人民醫院,她更擔心丈夫。“起初不只是醫療物資短缺,除了擔心安全問題,還擔心飲食。”唐共珂告訴記者,從丈夫傳來的一張張飯菜圖片來看,搭配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食慾,她才漸漸地放心了。

在接到王相海要回家消息的那一刻,唐共珂無法掩飾內心的喜悅,她將兩個孩子託付給老人,和單位同事一起迎接丈夫回家。在相見的那一刻他們擁抱在了一起,唐共珂淚流滿面,所有的擔心、思念都煙消雲散。

家屬李勝寶:

舍小家保大家,國家有難就得衝上去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護師李善超的父親李勝寶稱,“國家有難,他作為一個男子漢,就得義無反顧地衝上去,這才是一個戰士應該有的精神。”

大年初一下午兩點,李善超接到通知集合,兩個小時後就從醫院出發了。這時,李勝寶才知道兒子要去馳援武漢,他說,“擔心是沒有用的,現在是國家需要他,舍小家保大家嘛!”

說起來輕鬆,但這兩個多月時間,李勝寶所經歷的煎熬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只是這個樸實的老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他選擇了國家。

“我就盼著兒子能夠平平安安,趕緊回來!”李善超的母親張鳳銀紅著眼圈、強忍著淚水,這是她對兒子唯一的要求。自從李善超參加工作之後,這是第一次離開家這麼久。不善言談的張鳳銀,急切地盼望兒子平安歸來。

自從李善超馳援武漢的那一刻起,張鳳銀的惦念與日俱增,她將手機時刻放在身邊,擔心一不留神錯過兒子的電話。每每看到電視上關於湖北的新聞,張鳳銀雖不能完全明白,但還是看得非常認真,她期待能得到更多兒子的消息。

黨張鳳銀得知兒子平安歸來的消息,難掩激動的心情。“回家就包餃子給他吃,善超最喜歡吃韭菜餡餃子了!”張鳳銀一句家常話,飽含母子深情。她用這種最樸實、最特別的方式歡迎兒子回家。

當李勝寶和張鳳銀見到兒子的那一刻,他們心中的那一塊大石頭落了地。“終於回來了!”張鳳銀長舒一口氣,眼淚止不住留下來。

臨報融媒記者 龐尊利 王曉 褚菲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