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有用吗?——读《颠覆者:周鸿祎自传》有感(下)

书接上回。就在周鸿祎利用360安全卫士,以及随后开发的360免费杀毒,在互联网江湖里杀的人仰马翻、如醉如痴的时候,噩耗来了。2010年,腾讯推出了和360安全卫士同类产品QQ医生(后来改名电脑管家),并利用QQ的高装机量向用户推送,管家安装后和360安全卫士不兼容。

周鸿祎打电话给马化腾,希望腾讯能放弃电脑管家的强制安装。老周对马化腾在电话里的回应,记忆的很形象,他写道:“马化腾在电话里语言缓和,他安慰了我,大概意思是说,腾讯不会把360置于死地,但市场是大家的,腾讯的安全也是一定要做的。”

紧接着,周鸿祎如此记录他接下里的思维活动:

既然QQ用客户端强制安装的方法来攻击我们的领地,我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继续在客户端上做点文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60安全卫士的客户端也可以产出一款更受QQ用户欢迎的产品,让用户们欣喜若狂地下载,让QQ的产品经理也同样感受到360产品经理们的无奈。


这是一个以战求和的出发点,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回合的争夺,让QQ停止强制安装,从而回到公平竞争的道路上来。当然我们也会撤回这款客户端,然后大家偃旗息鼓,让用户拥有自主选择权。行走江湖多年,我知道我不能再莽撞行事,无论如何不能仓促迎战,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必须让用户受益。


在仔细分析QQ软件之后,我们发现QQ对用户的电脑有扫描硬盘的行为。扫描的最终目的是给用户进行画像,但是这个动作用户并不知情。


诚然,作为一个成熟的上市企业,腾讯不会通过获取用户隐私与个人信息去牟取非法利益,但是QQ扫描的事实却没有公之于众。这相当于腾讯在用户上网时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用户的秘密——这就是我们推出360隐私保护器的前提。


周鸿祎此时忘记了前面自己深刻反省过的:“这是我当时犯的一个很重要的错误,竞争态势危急,我的眼睛里只有对手,只有竞争,忘记了去体会用户的感受”


当再次面临竞争的时候,周鸿祎再一次忘记了用户感受,眼睛里仍然只有对手。他找QQ客户端的毛病,并不是为了考虑用户的感受,而是为了“让QQ的产品经理也同样感受到360产品经理们的无奈”。


老周自己也知道“腾讯不会通过获取用户隐私与个人信息去牟取非法利益”,但毕竟找到了腾讯无法狡辩的瑕疵:“QQ扫描用户电脑的事实却没有公之于众”,于是便抓住这个下瑕疵,开始了引导舆论的战斗。此时,用户体验是老周抨击对手的旗帜和工具。


反思有用吗?——读《颠覆者:周鸿祎自传》有感(下)


老周写到:

在中秋节结束后的一周之内,我召集了程序员花了一周的时间封闭开发这款软件,迎战QQ进攻的武器——360隐私保护器。


我们告诉用户,360隐私保护器的本质是工具,其功能是帮助用户监控电脑中的软件在系统后台的所有行为。这款软件将软件行为变得透明,变成能让普通用户充分感知和了解的工具。


当隐私问题日渐成为网民的话题时,人们对于隐私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我们将隐私问题抛到公众面前的时候,毫无疑问,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360隐私保护器”刺激了对手还击的欲望,而且还击的力度和速度非比寻常。在隐私保护器发布的第二天,如我们预期的那样,腾讯的还击开始了。


这是中国互联网江湖里寻常又不寻常的一幕——腾讯联合了很多公司,大多是我们平时“得罪” 过的和有竞争关系的公司,发出了一个联合声明——


2010年9月,360悍然推出“360隐私保护器”,将正 常的用户操作和QQ安全检査模块诬蔑为腾讯QQ窥视用户隐私。任何第三方程序凡是名字被修改为“qq . exe”后,都会被提示窥视隐私。该公司还通过其软件弹窗、官方网站专题、博客及微博等各种方式进行恶意传播扩大影响。


3Q大战爆发了。后面的故事,就是周鸿祎和少年班某甲之间战争的重演了:上门挑战被揍了一顿,花钱买平安修养生息后,集结力量重新揍回来,然后某甲告老师……周鸿祎在书中写到:


本以为推出“隐私保护器”之后,双方会各退一步,一场交战就此可以消停了。但是很显然,对手已经被激怒了,战争升级的可能性骤然加大,在“隐私保护器”推出之后,我们掀起了一轮又一轮你来我往的公关战,氛围格外紧张。


我组织了团队在怀柔进行了三个星期的封闭开发,目的是研制出一款能够遏制对手的“秘密武器”,让未来的灾害能够减轻到最低。10月4日,我开了两瓶茅台和我的员工一起喝了,就这样,我在这三个不眠不休的星期里度过了我的41岁生日。


到底什么武器才能和QQ抗衡呢?我在家里苦思冥想。通过研究腾讯过往的经历,我想找出QQ软件的软肋,做一款让用户爱不释手的软件。我想到,曾经著名的珊瑚虫事件搅动得互联网行业鸡犬不宁。一个网络爱好者和编程爱好者做出的外挂辅助软件,曾经受到腾讯用户的大力欢迎,也让腾讯烦恼不堪。这款软件可以显示IP,提示好友的地理位置,屏蔽腾讯的广告,还有丰富的定制功能。虽然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其中珊瑚虫可以显示IP的功能受到了强烈的争议,因为这泄露了用户的隐私。


我们再次研究了QQ软件的利弊,希望做出一款保护用户隐私、让用户喜欢、使用更便捷的软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第一,QQ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垃圾,用户也不知道该不该清理,因此经常选择不去清理,从而导致电脑变慢;第二,QQ的广告弹出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必须缴纳会员费用;第三,一旦QQ开启,它的功能很多,往往几十个模块同时运行,造成电脑卡慢。


针对QQ软件的这些弊病,我们开发了一款软件,也就是最后引爆战争的、激发出“一个艰难决定”的著名的“360扣扣保镖”,如同对Windows的优化功能一样,我们做了一款QQ的操作系统,加上了很多优化QQ软件的功能,让软件可以去广告、清垃圾、加快运行速度、优化模块。这样可以让QQ软件用起来又快又轻松。


三个星期的封闭式开发行将结束,我知道,弹窗广告、QQ秀都是腾讯的重要收入来源。这是一枚相当于核弹的武器,一旦发出,会让双方的关系瞬间彻底陷入冰点。因此,这款武器更像是我们的一个战略储备,至于是否使用、何时使用,公司内部完全没有一个结论。我们在观望紧张的局势,也担心事态进一步恶化。


2010年10月28日,我和老齐、姚珏在香港参加董事会,正是在这个董事会上,360上市的决定得到了正式批准。接下来,我们又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了五家的联合声明以及我们自己并不明智的那个回应,预感到战火必将愈演愈烈。


2010年10月29日,我们深感已经身陷困境,舆论已经大军压境,我们在一直延续到凌晨的会议上决定,只能使出了最后的招数——宣布推出“360扣扣保镖”,让弹窗之战爆发得更猛烈一些。


这并不像很多媒体想象的那样,推出“360扣扣保镖”是我们精心设计的“精确制导”,或者是我们精心谋划的一场布局。我们只是亦步亦趋地跟随了形势,它的发布只是迫于无奈,它将要产生的后果当然让我紧张。

……

核弹引爆,一时间,媒体炸了,浓烟滚滚。一时间,互联网震动了,众说纷纭。马化腾悲愤地向外界宣布:“再过三天,用户可能全军覆没!”

后来有人猜测,10月29日是马化腾的40岁生日,而360此举是给马化腾送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其实这是完全不实的言论,360选择这一天推出“360扣扣保镖”纯属巧合,我们的产品是简单测试之后匆忙上马的,除了应对战争别无他用。

是的,周鸿祎自己也承认,开发360扣扣保镖除了应对战争别无他用,跟什么保护用户,提高用户体验,一点关系也没有。周鸿祎抛出这个核弹后,对于腾讯可能推出二选一,360团队其实是心知肚明的。老周在书中写到:


11月3日,姚珏(老唐注:360首席财务官)正在惠通时代广场D座的办公室办公,她桌上的电话不断响起。“360扣扣保镖”刚刚推出,一边是狼烟四起,各种事情需要公司内部充分沟通。另一边,公司上市各项工作刚刚正式启动,和重要投资人也需要紧密对接交谈。


在这通电话中,我们的投资人沈南鹏问她:“最近360和腾讯的战争会是什么样的走向?对360的业务影响到底有多大?”姚珏沉吟了一下,说:“最坏的结果,不排除腾讯会二选一。”“是吗?”“嗯!”


就在他们通话的同时,电话里的提示音提示着公司内 部的一个电话正在打进姚珏的手机。她看了一眼来电号码,决定先和沈南鹏沟通完再说。挂了电话,她回拨了公司的这个号码。 电话那头的高管说:“腾讯宣布二选一了。”


可怕的一幕终于发生。

2010年11月3日晚上,全国QQ用户的电脑右下角突 然跳出来一个弹窗,腾讯发布了著名的“艰难的决定:腾讯QQ与360安全卫士互不兼容。这就是史无前例的“二选一”。

反思有用吗?——读《颠覆者:周鸿祎自传》有感(下)


事态恶化,周鸿祎为防万一,仓皇逃遁到香港继续遥控指挥3Q大战。


在企业家冯仑的斡旋下,早期投资过腾讯,现在是360投资人的IDG合伙人王功权,(万通六君子之一,著名的私奔帝)和马化腾在香港的一个酒店房间里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交谈。


马化腾陈述了腾讯与360恩恩怨怨的过程,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以下是书中原话:


马化腾对他说:“王总,不是我不想妥协,是我不能妥协。第一,QQ的客户端是我最核心的价值,很多收费都在这里进行,涉及很多的财产账号。


周鸿祎说,他来给我做安全保卫,就是说,遇到了小偷由他来打。那么以后出现了安全质量的问题,或者他什么时候再要求我在商业上妥协,那我就必须妥协,那么王总,如果是你,你会同意吗?


第二,腾讯的很多收入实质上就是广告收入,是跟着QQ走的。我们是一个大的协议,相当于已经把用户的同意授权一次性要到手了,每次推送新软件的时候并不需要再经过用户确认。


但是,360安全卫士的做法是,只要我再一次推出东西用户没有确认,它就一律当作病毒删掉。这不合理。


这就像电视台播出广告,每一次插播广告并不需要观众同意,但是它给了用户一个选择,就是你可以不看这个台。


现在,QQ的广告收入断崖式地下滑,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收入会跌到零。所以,这事关乎公司的命脉,我必须保卫我的公司。”


在谈话中,马化腾表达了对王功权的尊重和感谢,但是也重申了不能妥协的立场。

2010年11月4日,周鸿祎再次发布公告,做出反思(原文如下):


在这里, 我们向每一位受这个事件影响的用户表示我们心中的歉意。


我们也在反思:我们推出一款产品,本着从用户出发的精神,希望能为用户创造价值。但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反而为用户造成了困扰,那我们必须为此承担责任。


因此,我们决定召回360扣扣保镖。此举同样也是着眼于 用户的利益,希望为用户创造一个安静的、健康的互联网环境,不用再做非此即彼的艰难选择。


同时,我们也愿意让中国互联网尽快恢复平静。我们希望经历过这个不眠之夜的互联网用户以理性、平静的心态对待此次突发事件。

反思有用吗?——读《颠覆者:周鸿祎自传》有感(下)


在这个正式公告里,周鸿祎说“推出一款产品(360扣扣保镖),本着为用户出发的精神”,对应着前面的自述里的“我们的产品是简单测试之后匆忙上马的,除了应对战争别无他用。”看,是不是颇显荒诞?


3Q大战最终以“老师”(工信部)介入而终止。之后的故事和腾讯的反思,老唐在前面的散打系列以及《看不见边际的腾讯》一文中,都写过,此处不提了。


必须强调一点:3Q大战之中,腾讯也不是什么正面人物。老唐此文没有为腾讯争什么是非曲直的意思(虽然现在老唐是腾讯的股东),而是想通过周鸿祎在自传《颠覆者》里自述的一些故事,来理解一位企业家的性格特征。


眼看着360借壳江南嘉捷成功,回归A股了,说不定某一天,在资本市场的某个角落里,我可能会碰到它,本文会提醒我记住这家公司核心人物的性格。


这本书文字水平一般,可能是为了配合360回归A股之旅,匆忙加工而成的。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我觉着物超所值。窥视一点商战内幕,了解一点企业家历史,其价值绝对不止几十元。


甚至我还这本书推荐给我儿子,因为书中记录的周鸿祎的大学生活、大学的创业以及创业失败后的总结,我觉着对我儿子会很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