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跡科技VR,談戰“疫”下如何賦能景區新增長

3月19日,驢跡科技VR業務運營負責人溫志祥在執惠《文旅一線大咖公益課》上進行了主題為“文旅戰疫--賦能文旅推廣新增長”的網絡課程直播。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文旅行業對影響、景區內容營銷、VR技術的旅遊場景化應用等內容,與文旅行業從業者進行在線探討。

驴迹科技VR,谈战“疫”下如何赋能景区新增长

據瞭解,《文旅一線大咖公益課》是執惠文旅執攜手業內數十位一線大咖,聯合國內外重點文旅行業協會、釘釘以及阿里淘寶大學,為文旅企業免費推出的公益直播課程。內容涵蓋產業分析、旅遊金融、目的地、文旅綜合體、資本市場、文旅科技、文旅營銷、主題公園、酒店民宿、景區、文創等20餘個領域,對旅遊產業鏈進行深剖分析。

內容同質化顯露行業經濟脆弱性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持續上升,旅遊市場也隨之成為了最熱的消費選擇之一,這種消費熱不是旅遊業做得好帶來的,是時代發展機遇的潮流;實際上,文旅營銷、運營、思維一直沒有變過,依然停留在30年前。”,溫志祥在直播中說道。

他指出,許多景區在運營思維和營銷方式上存在著嚴重的同質化問題:“補貼圈地、旅遊房地產、同質化復刻、各種爭相掛牌、賣票、承包商租場地。”他認為,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景區嚴重依賴“門票經濟”的弊端顯露無疑,這也是文旅經濟脆弱的命門所在。

溫志祥同時表示,旅遊業的促銷從“老三篇”導遊圖、宣傳冊、錄像帶開始,隨著旅遊業發展,又增加了“新三篇”:交易會、推介會、DVD。缺乏形式上的創新,更缺乏內容方面的創新。顯然,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旅遊促銷,已經過時了。

疫情期間可嘗試小創新線上化

正如溫志祥所言,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文旅融合、全域旅遊等建設工作的推進,旅遊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出行方式上,遊客從以往的“跟團遊”變成了“個性遊”,自主性空前提升。

景區如何才能抓住這次疫情危機中的機會呢?在溫志祥看來,首先放棄一夜爆紅的想法,不要想著抖音、微博、小紅書等新型網絡工具能突然爆紅給景區帶來成千上百萬的流量。規劃雖然要有,但不是近期目標,需要一步步積累。

溫志祥認為,景區想要在發展中取得突破,不能單純地展示“景區有什麼”,還必須從遊客的普遍需求出發,著眼於“遊客想要什麼”這一關鍵點。讓遊客遊玩後有了深刻的體會和共鳴,其自發性地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對景區進行傳播,口碑自然就形成了。

他建議,景區在做好內功的基礎上,在對外宣傳的內容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展示:

1、合理規劃展示素材,展示景區壯闊、大氣、齊全的風貌;

2、宣傳素材符合當下季節,引起遊客共鳴,想去看一看;

3、景區獨特色彩的文化,例如藏區風情、廣府文化、少數民族的演出等;

4、展示稀缺的資源,如四川甘孜州的土撥鼠、四川對大熊貓等網紅動物;

VR技術在旅遊場景的應用愈加廣泛

溫志祥透露,驢跡VR業務在疫情期間大放異彩,疫情之前,已經和千戶苗寨、桂林旅遊學院等多個景區和機構進行合作,並完成項目上線。疫情期間,驢跡VR又收到來自秦皇島、敦煌、安徽、四川等地的14個大型拍攝訂單需求,合作單位涵蓋景區、行業機構、區級(縣級)旅遊監管部門等。

疫情期間,VR技術在宣傳方面展現了強大的優勢。恆大憑藉VR看房業務,銷售額達到了580億,好評如潮;央視近期在微信投放的720廣告運用了VR技術,遠程賞武漢櫻花,將近10萬人在線看;故宮景區憑藉全景VR一舉坐上了2019年中國智慧景區頭號寶座。

溫志祥認為,隨著VR設備在生活場景越來越普遍,VR全景內容將會成為未來景區新增長的一個紅利點。景區做VR技術傳播,可以吸引潛在消費者、門戶宣傳、放在多媒體導遊系統、展示景區特色、招商引資項目展示、政府旅遊產品推廣等。

毫無疑問,在旅遊場景中對應用,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除了景區,VR技術還可以應用到地產、酒店、度假村、民宿、博物館、學校等多個場景,溫志祥在直播中總結了利用VR技術宣傳的優勢:

1、3D視覺建模融合,立體宣傳。遊客比較難相信宣傳圖了,對短視頻的特定拍攝角度也是保持懷疑。實地拍攝VR全景素材,能給景區完整的形象宣傳;

2、結合在線電子導覽、手繪圖。可以邊聽、邊看、邊實景體驗,內外沉浸式體驗。

3、呈現非對稱資源。如西江千戶苗寨,一些場地是某些時間段才開放的;比如故宮一週換一批文物,通過VR就可以隨時看;

4、人機交互性強。遊客可以自由滑動任意角度,隨心所欲,不受束縛限制;

5、可塑性強。可以添加導航、解說、背景音樂、特效、甚至售票等拓展功能;

6、保密性強。全景VR的特色是能保護版權,不易下載,被侵權可能性比較小;

7、性比價高。拍平面圖片動輒上萬元一套,VR技術平面圖拍攝還便宜,遊客體驗卻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