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廬江:“紅色頭雁”,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安徽廬江:“紅色頭雁”,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安徽省廬江縣盛橋鎮“紅色頭雁”在值守。光明圖片

  【基層故事】

  在廬江縣,經常能看到一群身著紅色馬夾、佩戴工作牌的身影走村入戶,察民情、解民憂、理民事。他們就是我們縣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主角——“紅色頭雁”。

  盛橋鎮51歲的孫曉林就是這樣一位“頭雁”。多年來,他堅持奉獻愛心,無償為村民挖當家塘、安裝路燈,為貧困戶捐款捐物。2019年4月,他當選為神墩村黨委所屬龍王網格黨支部書記,主動將自家店鋪騰出來,作為黨支部的活動陣地。

  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孫曉林帶領支部3名黨員、村民理事會7名成員,發動群眾,整治亂堆亂放生活垃圾40多處、廢棄房屋16處、汙水溝6條……如今在廬江,像孫曉林這樣的“頭雁”共有1394人。他們分佈在全縣各個角落,群眾哪裡有需要,他們就會出現在哪裡。

  在柯坦鎮,群眾親切地稱呼“紅色頭雁”為“八大員”。柿樹村年近七旬的周玉權逢人就誇:“多虧鐵生老哥相助,幫我一家渡過了難關!”老人常唸叨的鐵生老哥就是一名“紅色頭雁”。去年,周玉權遭遇車禍和妻子去世的雙重不幸,是周鐵生幫他料理妻子後事,來家裡打水做飯、養雞餵鴨,照料他的生活起居,還幫他收割稻穀、賣稻米。對於村民們的感激,周鐵生總是笑笑說“沒啥”,因為他從內心覺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履行一個“八大員”的基本職責。

  村民們所說的“八大員”,實際上就是把“黨建聯絡員、民事代辦員、矛盾調解員、安全巡查員、環境管理員、扶貧監督員、文明宣傳員、計生信息員”八個崗位職責整合為一,徹底解決農村事情沒人管的問題。在柯坦鎮,“八大員”已經成為群眾需求的代辦人、政策法規的傳習員、村級事務的服務者。

  疫情防控期間,同大鎮發揮鎮黨委、村黨組織、黨支部三級網格作用,優化設置一級網格20個、二級網格61個、三級網格396個,729名黨員幹部及志願者下沉到戰疫一線,成為疫情防控主力軍。

  2019年以來,廬江縣推行“頭雁領航·網格聚力”鄉村治理機制,搭建黨群連心橋,暢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通過這一機制,真正實現有人管事、有場議事、有章理事、有責問事、有錢辦事。

  我們深深認識到,實現鄉村有效治理,需要推進農村社會治理主體多元化,其中的關鍵因素是抓好黨建引領,發揮好“紅色基因”力量。為此,廬江縣制發《關於推進實施新時代基層黨建“紅色基因工程”的意見》,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推進基層黨建全領域建強、全區域提升、高質量發展。我相信,在“紅色基因”滋養下,“紅色頭雁”將成為廬江縣強化基層治理、推進鄉村振興的亮麗風景線。

作者:李衛,系安徽廬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