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群英谱】仲恺老党员张建伟: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中担当“头雁”

自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惠州仲恺高新区潼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迅速响应,不畏险阻,冲锋一线,为群众筑起了一道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火墙”,实现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双零”。

在学溪社区,党支部的号召力格外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格外凸显,支部书记张建伟带头垂范,连续坚守岗位58天,带领23名党员日夜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尤其是创新举措推进疫情防控与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两不误”,在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彰显“头雁”作用,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亲切慰问。


【抗疫一线群英谱】仲恺老党员张建伟: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中担当“头雁”

△张建伟指导建立企业用工台账。魏怡兰摄


以“巧设卡点+活用通道”撑起企业疫情防控支点

学溪社区是仲恺高新区潼侨镇的“工业社区”,辖区的潼侨工业基地有大大小小企业超过300家,员工21800多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占全镇规上企业的85.5%,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推动全镇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社区服务至关重要,这个责任就落在党支部书记张建伟肩上。

为守护潼侨工业基地内企业和员工安全,建立企业疫情防控支点,张建伟几经思索,决定在联发大道出入口设置党员先锋岗,在取得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后,他带头24小时驻守,严格按照测温、登记、询问、宣传、报告“五要素”要求,重点核查途经人员身份信息和14天内去向轨迹。

符合规定的,通知相关企业负责人前来对接签收;不符合规定的,及时报告人社和公安部门处理。有一天大清早,一辆绿色出租车内乘坐4人,司机称送3名乘客到工业基地某劳务派遣公司,张建伟在卡点例行检查中发现乘客无法提供身份证,没有携带手机,也无法用普通话沟通,脑里的第一反应就认为可能涉嫌“三非”人员,此时的他沉着、机智应对,一边让同事详细登记出租车司机信息,以争取的更多时间,一边向公安、人社部门报告,最终将涉嫌非法用工的劳务派遣公司,以及出租车司机和3名乘客移交相关部门处理,有效杜绝不明身份、不知来向人员进入辖区范围,打击劳务派遣企业乱象。

联发大道双向六车道,是潼侨工业基地内唯一主干道,高峰期每小时通行的车辆可超过600部,卡点人力及检测设备不足,经常导致车辆排长龙,影响企业的物资运输和正常生产,企业来投诉,团队也干的疲惫不堪,这让张建伟感到非常焦急和苦恼。

如何破局,张建伟主动向镇党委、镇政府请示,积极向交警部门“取经”,同时上网查看各地的经验做法,思来想去,他决定大胆开设“绿色通道”和制作《绿色临时通行卡》,一方面带领团队迅速走访工业基地内企业,拉网式排查企业车辆和员工到位情况,所到之处还细心指导帮助企业方提前做好员工出行轨迹查询等工作,做好登记造册,统一办理《通行卡》。另一方面,简化通行流程,预留“绿色通道”为持《通行卡》车辆及人员通行,司乘及途径人员只需要测温即可放行,这样一来省时又省心,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和工作针对性,得到了广大企业和员工的纷纷点赞。


【抗疫一线群英谱】仲恺老党员张建伟: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中担当“头雁”

△张建伟带领团队夜间坚守一线。魏怡兰摄

以“线上互通+线下互助”扭紧企业防控责任链条

学溪社区内的工厂企业众多,仅凭社区党支部的23名党员,帮助复工复产服务压根无法跟上。面对困难,张建伟没有抱怨,更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迎难而上,主动担起帮扶工作“大梁”。自2月10日开启帮扶企业复工复产以来,他坚持线上、线下“两手抓”,线上建立企业负责人微信群,发挥牵线搭桥作用,收集企业在落实防控政策不明、防控物资储备不足、部分防控措施难落地、员工招聘难等难题,梳理后及时向镇防控、经济、人社等部门反馈,并鼓励企业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尽一切可能为企业复工提供帮助,以抱团攻坚的方式,共同度难关。

在线下,张建伟全力配合镇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组核查企业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情况,组织社区三人工作组上门为返回企业务工的湖北籍人员观察健康情况,并协调防控部门为其检验核酸,通过与镇工作组、企业三方互助共力,确保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及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截至2月28日,潼侨镇的55家规上工业企业在全区率先实现100%复工复产。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张建伟是众多奋战在疫情防控和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党组织书记缩影,正是这样一位担当“头雁”的党组织书记思考在前,行动在前,才能更好的凝聚组织力量,发挥组织作用,为统筹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 | 惠州头条

整合 | 仲恺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