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的显著成就

来自:前线客户端

新中国外交的显著成就

坚定维护国家主权。新中国成立之初,承受着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封锁压力,面临着巨大的生存风险和考验。但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彻底粉碎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强加在旧中国身上的桎梏,一扫过去屈辱外交的历史。1954 年 4 月的瑞士日内瓦会议上,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6 月,新中国分别与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55 年 4 月的万隆会议上,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被世界上更多国家了解和信服,新中国以崭新面貌和独立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舞台。
助力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工业化实力决定国家命运。工业化是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而外交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助力实现工业化方面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建设工作”,进而奠定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工业化的先进经验,从此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如今,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工业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中国外贸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巍然屹立的底气与定力。


较好维护海外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海外中国同胞和机构权益的保护力度,努力打造遍布世界的海外民生工程。虽然外交系统的公务人员数量有限,但是中国外交全力为海外中国同胞和机构撑起了全天候的安全伞,从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到2018年的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故,可以说中国同胞走到哪里,中国外交人员就跟到哪里。2018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近 1.5亿人次,涉及中国同胞的领事保护案件达8 万件。中国外交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使命、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外交全力打造的海外中国平安体系的生动缩影。
积极推进全球化进程,参与全球治理。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家地位的提高,中国外交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不断从旁观者、追随者,发展成为领导者和倡议者;从参与国际组织,到全方位融入乃至创建国际组织,中国在全球治理问题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外交围绕着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为了谁、如何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和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以 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开端,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先后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丰富了全球治理的体制机制。此外,中国还主办了北京 APEC会议、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积极推动上述全球治理方案机制化,形成了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安全等多层次、多方面内容构成的全球治理体系方案。

有力维护地区稳定。中国周边外交环境十分复杂,邻国数量多、类型差异大,并有着形形色色、相互交织的复杂矛盾。但是,中国外交以极大的忍耐和克制积极谋求地区和平和稳定,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鼓励和支持朝美双方继续开展对话并取得积极成果,推动朝美及其他各方沿着“双轨并进”思路探索前行,早日实现半岛完全无核化并建立半岛永久和平机制。在维护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缅甸若开邦问题以及阿富汗、叙利亚、巴勒斯坦等问题上,中国积极发挥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在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安宁、稳定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逐渐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现代化新路,它的理论价值不仅在于它当前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更在于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经验。中国外交在其中发挥了极其积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