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职场高效的底层逻辑

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经历这样的情况:

  • 加班加的得昏天黑地,仔细回忆却不知道到底干了啥;
  • 同事们总是有条有理,自己的工作却总是找不到切入点;
  • 堆积的项目资料和密密麻麻的微信群通知,让人心里发麻

其实,在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停下来。停下里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只有发现那些表象下的真实原因,我们才可能真正的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而这个寻找和思考问题的过程离不开发散思维。

一、发散思维是什么?

托尼▪巴赞认为:所谓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考方式。发散思维具有两重含义:第一重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第二重是指思维的爆发。

也就是说,发散思维其实就是要我们抛弃简单的二维思考方式,用全方位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打个比方,你的上司今天把你加班加点写出来的方案批评的狗血淋头,这个时候,你就要学会利用发散思维,在一张纸上写出上司对你不满意的各种原因,这个原因可能真的是你自己的工作出了失误,也可能是你的上司和自己的老婆闹了矛盾,把你当成了出气筒。

这就是发散思维的魅力所在,它让你的思路像蜘蛛网一样,成体系的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发散思维:职场高效的底层逻辑

二、发散思维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01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性:

①流畅性:发散思维的流畅性能够让人在短时间内产生更多的思路,激发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②变通性:发散思维的变通性要求我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转化。

③独特性:发散思维的独特性建立在流畅性和变通性的基础之上,让我们萌生出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02发散思维的具体方法

发散思维的具体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 组合发散法:像拼图游戏,侧重于利用逻辑关系,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整合;
  • 辐射发散法:让思维像自行车轮轴,以一个非常明显的中心点向各个方向辐射;
  • 因果发散法:要求我们以原因或结果为中心点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
  • 关系发散法:需要我们站在宏观的角度客观分析,得出结论;
  • 头脑风暴法:利用集体智慧,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 特性分散法:讲究从个体微观角度寻找新思路。

这六种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两两组合或者复合使用,达到很好的效果。


发散思维:职场高效的底层逻辑

三、职场中的发散思维

王安忆说:逻辑自有其形象感,就看你如何认识和呈现。 我们需要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将条件尽可能简化,压缩成抽象的逻辑。

01日常工作中的发散思维

当我们想要搞清楚为什么做了大量的工作,却得不到上司和同事的认可时,我们可以利用发散思维找出原因:

  • 没有设置好任务的优先级,导致急事慢办,耽误了要紧工作;
  • 本身能力不足,工作成果不突出;
  • 老好人心理,不懂得拒绝;
  • ……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列出解决方法:

①根据工作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对工作内容进行优先等级排序(组合分散法)

②同事请求帮助,可以向他说明自己的情况,让他选择重新找人还是等候自己的工作完成,不耽误彼此的时间(关系分散法+因果分散法+特性分散法)

③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水平

以此类推,通过发散思维的应用,我们可以厘清自己的头绪,将自己的工作梳理。

02用发散思维帮助职场成长

我们还可以利用发散思维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①观察公司工作内容相同的同事,找到他们的优势和应该避免犯的错误(辐射发散法+因果发散法)

②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向前辈们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因果发散法+特性发散法);

③制定短期工作目标:认真做好手头手头,不断提升自己工作能力

(因果发散法+特性发散法);

④分解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特性发散法);

通过发散思维,我们可以在确立成长目标的基础上,找到最适宜自己的成长之路。


发散思维:职场高效的底层逻辑

其实,工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会埋头苦干,不会抬头看路,只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懂学习更科学的职场进化方法。如果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却又找不到头绪,不妨试试用发散思维分析问题,摆脱盲目,获得更大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