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新译 第二十三课 治 人

第二十三课 治 人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道德经》新译   第二十三课  治 人


一、治人先治心

治人事天,莫若啬:治理人事在于天下人之心,老百姓心里最珍惜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劳动果实,如农民最珍惜的是粮食,工人最珍惜的是机器。你爱护他们的劳动果实,最好是吝啬一些,不随便浪费、破坏,这就治到人民的心坎上了。

夫唯啬,是谓早复:吝啬的最好办法,是每天从早晨开始。每天你一起床就要节约,绝不能铺张浪费。

早复,谓之重积德:从早到晚,不只是早上才节约,从早上一直到晚上都要节约。总之,人从出生之后,一直到死,即终生都必须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这就叫做重视积累功德。

二、积德之厚,可治国

重积德,则无不克:如果重视积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遇到任何困难都不怕,千方百计地迎难而上,战胜困难。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那么你积的德就越来越多,你就不知道功德的终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不知道功德的终极,积的德已无法统计了,不计其数,就可以统治一个国家。

三、国家有王,可长久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国家有了国王,就不会无政府主义,谁说了都算,谁说了都不算。国家有了统一的指挥,就可长治久安。

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这就叫根也深蒂也固,这个根扎在人民的心坎里,上下一条心,大家创造出来的成果,就会长期延续下去。如唐朝时期统治几百年不衰败,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长生久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