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 Blome 闡述大眾汽車的電池戰略

引言:今年歐洲面領很強的排放訴求,目前看下來包括 PSA、BMW 和 Daimler 是同時提供 PHEV和 BEV 的車型,特別是後面兩家豪華車企在自己的 BEV 大量準備好之前,都是聚焦於 PHEV 車型投放的速度和範圍的。而大眾汽車現在扛著旗,獨樹一幟的繼續拉著MEB在走。

嚴格意義上來說,對於奧迪和保時捷來說,MEB 並不是一個選項,2020 年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拓展並且籌備 PPE 的開發,基本上大眾的所有賭注都在 2020 年歐洲上量 MEB 平臺,主要是在大眾、斯克卡和西亞特品牌上,在這裡面不斷地強調電池的戰略和電動汽車的平臺的有效性變成了一種政治正確,拋棄疫情不談,這裡面其實也蘊含了很大的風險。

Frank Blome 阐述大众汽车的电池战略

01 Frank Blome 所闡述的電池信息更新

Frank Blome 是 Volkswagen Group Components, Head of Business Unit Battery Cell,他的 PPT 一共有 9 頁,主要闡述這幾方面的內容:

1)電池系統的擴展性:7 個模組作為最低的方案,12 個模組作為最高的方案,ID1 的 24/36kWh 是否採用目前的佈置還不確定 這裡有幾個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下圖所示的 7 模組方案,空間利用率並不高,原本計劃最低的 8 個模組方案,由於需要降低 ID3 的售價又去掉一個,所以導致浪費了兩個空模組的空間。對比目前國內採用 590 的方案,基本是在 10 個模組起步(容忍一定的低電壓),因此這裡存在大眾配置電量歐洲容忍的電量要比中國更低。

Frank Blome 阐述大众汽车的电池战略

圖 1 大眾的模塊化

2)電芯成本的降幅:我覺得這裡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我們來對比兩個非常重要的點:2017 年,奧迪談下來的 2019-2020 年的電芯目標價格是在 114 美金,這個是 Audi 的 CTO Dr. Peter Mertens 講的

來源“We have opted for a top-down strategy because most buyers will be found in this segment. Currently, one kilowatt-hour costs around 100 euros (~$114 USD per kWh) depending on the model.

而在 2020 年 3 月份,在分析師會議上 大眾子啊分析師會議上對於電芯的價格預估,是在 2025 年之前,把電芯成本控制在 100 美元 /kWh

來源:Volkswagen is embarking on a mass production push to build three million electric cars by 2025, requiring 300 gigawatt hours worth of battery cells, mainly in Asia and Europe, he said. Ramping up manufacturing battery packs at scale will help the carmaker to cut battery cell costs far below US$100 per kilowatt hour by 2025, he said.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依靠採購量的價格,最終大眾和通用給出來的都是 100 美金,實際上按照通用汽車的說法,這個價格可能來得更早。我覺得這個價格下降將會直接導致車企進入電芯生產,電芯的成本已經進入瓶頸,你有再多的量,供應商也給你這個價格。這裡就是涉及到電芯的化學體系,目前大眾採用的電芯,主要是在之前 ID3 上的第一批和之前軟包的電芯(E-tron、Taycan)都是基於 6 系的,含量配比為鎳 65%、鈷 15%、錳 20%,從 2021 年導入 811。也就是說從之前的 390 模組電芯,進入 MEB590 模組,電芯如果不變價格不變,而 2021 切換到 811,按照 3 美金 wh 進行年降。

Frank Blome 阐述大众汽车的电池战略

圖 2 這一頓操作,電芯的價格按照每年 3 美金的價格往下降

如果我們把 2019-2020 年的 MEB1 作為 Pilot,後續 MEB2 可能在 2023-2034 年導入硅碳負極,增加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這種更多的還是在性能上提升,電芯成本沒有下降很多。

Frank Blome 阐述大众汽车的电池战略

圖 3 大眾的電芯戰略

而固態電池,則作為 MEB 3 可能一個更長遠的計劃,期望和 Quantum Scape 一起開發的固態電池,要到 2026 年才被納入整個電池的計劃,成本是否帶來本質的提升就不完全不清楚了。

02 車企介入電芯生產

由於當下豐田和通用,都已經介入了電芯生產,而且看上去自己做比購買電芯對於價格的把控更有可控性。這次會議材料裡面,自己投資的 NorthvoltAB 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佔據 20%股份的這家電芯企業計劃從 2023 年開始向大眾供應電芯,主要是通過大眾與 NorthvoltA 合資的工廠開始,這個開始計劃 16GWh(未來擴展到 24GWh),面積 18 萬平方米的德國電池工廠將會是大眾的關注重點。大眾當前 MEB 的歐洲電芯供應商只有 LG 化學,而下一步隨著幾家戰略伙伴在歐洲的投產,需求將會分給 3 家供應商(目前大眾看來對大規模的市場都有 3 個需求)。目前來看增加的兩個一個可能是軟包的 SKI,和 CATL 在德國的工廠。三星 SDI 是否還能有機會要看後續價格了,一開始漲價漲得快,後來大眾發現這幾家都漲價。

Frank Blome 阐述大众汽车的电池战略
Frank Blome 阐述大众汽车的电池战略

圖 4 大眾的電池工廠

小結:目前看下來,大眾的 MEB 採購戰略是遭遇了挫折,不斷提升的規劃量並不能帶來想象中的電芯價格下降,該投入電芯生產的錢還是少不了,遭遇了歐洲的疫情整體的戰略是否在幾個月之後有戰術調整,真的說不清楚,步子大了容易扯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