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量,只為美好生活

自從羅振宇那場跨年演講之後,有一本書就火了,一時間朋友圈很多朋友推薦

所以春節期間,看了何帆老師的這本《變量》

變量,只為美好生活

看見中國社會的小趨勢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亦或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命運,很多時候自己都沒有感知

身在其中,渾圓不知,2018年真的發生了很多變化

也從來沒有任何時候讓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如此的強烈

小紅書-標記美好生活;抖音-記錄美好生活

變量,只為美好生活

怎樣觀察一棵樹,平常人似乎無從觀察起,何帆老師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一片沒有航海圖的水域,系列重大的變化將挑戰我們的認知”他希望喚醒我們的歷史感,讓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自己的命運以及自己所處的時代。然後何老師也不是在寫歷史,歷史總是那麼的宏大,相反的他通過一系列小人物、小事件、小山村等來給我們娓娓道來這些

大趨勢、小趨勢 & 快變量、慢變量

歷史固然是由大趨勢和快變量所定義的。但是找到慢變量,我們才發現著眼點,找到方向;找到小趨勢我們才能抓住機遇,看到信心。

何帆老師在2018年的旅途中幫助我們找到的5個新‘變量’:

第一:大國博弈,這也是我們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歷史上任何一個大國崛起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當‘急著要下車人’遭遇到‘著急要上車的人’的時候,衝突自然就出現了,這將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們所處的外部環境,我們需要提前適應。讓我們富有歷史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活在當下

第二:技術賦能,中國到底是應該集中全力補上“核心技術”還是應該揚己所長髮展“應用技術”,作者指出‘技術賦能’是中國在信息化時代關於技術發展路徑的最佳戰略,在創新階段,尋找新技術的應用場景更為重要,在邊緣地帶更容易找到新技術的應用場景,技術必須與市場需求匹配。讓技術給我們更多的普通人附能,創造出新的需求,直至重構一個更加生機勃勃的生態系統

第三:新舊融合,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邊界,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般涇渭分明。一方面創新沒有止境,另一方面傳統定義了創新的底線,新舊勢力在實業的框架內衝突、顛覆、建設、重塑,而這一框架本身也在這種衝突和融合中發生變化。

第四:自下而上,中國過去的城市化是自上而下飛速發展的,這一模式已經不可持續,自下而上的力量浮出水面。單核城市想多核城市發展,一個城市中的老城更能在顏值革命中獲益

第五:重建社群,我們必須建立一種社群生活,才能更好的發現自我,只有當人們在公共生活中學會如何彼此相處,一個社會才能更加平等和諧。重建社群趨勢背後的力量有豐裕社會中的精神需求變化,有擇鄰而居的新生活方式選擇,同時也有溝通工具升級的助力,一個個社群不會成為封閉的孤島,他們會連成一片,給人們帶來慰藉和希望,慢慢改變我們的社會。

時間會慢慢的流逝,歷史會不斷的前進

變量,都是在平凡的生活裡,追求美好

2019年,內求定力,外聯共生

我們一定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