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復哪來的勇氣和眾島主去打天山童姥?

海倫兒朱


我是海倫兒朱,讀的是金庸原著新修版。


每個重要關頭,慕容復做出各種決定,憑藉的全都不是勇氣,而是信念。

這個信念就是……復國啊!

慕容復如何決定和眾島主去打天山童姥?

誤入萬仙大會,慕容復起初是想走的對不對?
慕容復聽對方聲勢如此浩大,又想到那人說什麼“萬仙大會”,心道:“今晚倒足了黴,誤打誤撞的,闖進這些旁門左道之士的大聚會中來啦。我迄今沒吐露姓名,還是一走了之的為是,免得鬧到不可收拾。何況寡不敵眾,咱們六人怎對付得了這數百人?”
經過一番亂鬥,忽然又出來個不平道人攪局,正是脫身機會,所以還是想走對不對?
說著作個四方揖,又道:“不平道長出頭排難解紛,使得在下不致將禍事越闖越大,在下十分感激。後會有期,就此別過。”他知三十六洞、七十二島一干旁門左道人物在此相聚,定有重大隱情,不平道人提起“天山那個人”,烏老大立即岔開話頭,顯然忌諱極大,自己再不抽身而退,未免太不識相,倒似有意窺探旁人隱私一般,當下抱拳拱手,轉身便走。
不平道人等人幾次三番想拖姑蘇慕容下水,表哥的腦筋卻一直清醒,依舊想走對不對?
慕容復與鄧百川對望一眼,均想:“這烏老大並非易與之輩,何況他們人多勢眾,卻對人如此低聲下氣,顯是為了怕洩露消息。這不平道人與劍神、芙蓉仙子什麼的,嘴裡說是拔刀相助,其實多半另有圖謀,咱們倒真不用趕這淌渾水。”兩人點了點頭,鄧百川嘴角一歪,示意還是走路的為是。慕容複道:“各位濟濟多士,便天大的難題也對付得了,何況更有不平道長等三位高手仗義相助,當世更有何人能敵?實無須在下在旁吶喊助威,礙手礙腳。告辭了!”
那這麼清醒的頭腦,怎麼就犯糊塗了呢?
他已想好了一番言語,要待一口拒絕,不欲捲入這個漩渦,突然間心念一動:“這烏老大說道‘大恩大德,永不敢忘’,這三十六洞、七十二島之中,實不乏能人高手。我日後謀幹大事,只愁人少,不嫌人多,倘若今日我助他們一臂之力,緩急之際,自可邀他們出馬。這裡數百好手,實是一支精銳之師。”想到此節,當即轉口:“不過常言道得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原是我輩武人的本份……”

從“倒了大黴趕緊走”,到“有人打岔趕緊走”,再到“犯不著趟這渾水趕緊走”,到最後“艾瑪跟復國沾邊趕緊留下”,就是烏老大簡單的一句話,根本算不上承諾的一句話,‘大恩大德,永不敢忘’,讓慕容復感覺,眼前的一切能和“復國”扯上關係,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西夏求娶公主、少室山力戰蕭峰,慕容復做出重大決策,都是一種思維路徑。

慕容復的腦回路。

我一直覺得,慕容復和年輕時的郭靖有點兒像。

比如,江南六怪放郭靖獨行,南希仁曾經教導他,“打不過,逃。”

郭靖是如何謹遵教誨的?

四師父雖曾教導:“打不過,逃!”可是我打也沒打,就即撒腿而逃,跟四師父的指點卻又不合……只是他腦子不大會轉彎,南希仁當時倘若只說:“危險,逃!”他多半就會狂奔逃命,諒錢青健也追他不上。
慕容復的爹指導他復國時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慕容復點了點頭,心想父親曾不斷叮囑自己,除了中興大燕,天下更無別般大事,倘若為了興復大業,父兄可弒,子弟可殺,至親好友更可割捨,至於男女情愛,越加不必放在心上。
他確實是按照爹說的做。

少室山上,蕭峰為了爹爹病痛,馬上下跪向掃地僧求情,但慕容復卻死活拉不下臉來。

為了求一個不一定能成的親,青梅竹馬的表妹可以割捨。

為了拜段延慶為義父,可以逼殺四大家臣。

可復國更要忍辱負重,他爹沒說,他就不會了,是不是?

比如,周伯通和郭靖在桃花島上聊天,說到練武樂趣無限,郭靖卻完全不這麼想。
周伯通嘆道:“傻孩子,傻孩子,那你幹麼要練武?”郭靖道:“師父要我練,我就練了。”
你問問慕容復為什麼要復國?答案怕不是也一樣?
爹爹要我復國,我就復了。
只不過,郭靖經過一系列思辨,找到人生方向,成就了俠之大者。
而慕容復之於復國,其實很懵懂。

對於慕容復來說,比復國更重要的,其實是守勢。

關於“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郭靖如何解釋?只有義守襄陽城才是英雄好漢嗎?
郭靖……說道:“經書文章,我一點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便做個販夫走卒,只要有為國為民之心,由此盡力,那就是真好漢、真豪傑了。”
楊過曾經問郭靖,你說襄陽守得住嗎?這事兒郭巨俠早思考過無數次,到頭來,不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
所以,為國為民是目標,守襄陽不過是一個選擇。為國為民是希望達成的結果,而守襄陽不過是一個過程。
慕容復之懵懂在於,復國這件事中,顛倒了選擇和目標的關係,混淆了過程和結果的關係。

大理區區邊陲小國,關係國事,要平衡的關係已經不少。

段氏以中原武林世家在大理得國,要時刻記得區分武林規矩和皇室排場間的關係。

段延慶現身,保定帝求助,先找的是黃眉僧,後才找天龍寺,此中關節不可言喻。

減免鹽稅,是留給親弟弟上位安撫民心,還是馬上用作救侄子的籌碼,都要思慮的。

大理帝君,最後往往避位為僧,而“皇帝聚點”天龍寺的作用,實際是“穩鎮京畿”。

而對慕容復來說,復了國,如何治國,如何度過一生,其實是不清楚的,這也是他所受教育中缺失的一部分。

關於復國後人生的思考,最多也就到如何安置西夏公主和表妹這個東西宮。

與其說慕容復更看重複國,不如說他更看重“守勢”。

聾啞谷的珍瓏棋局,其實已經道出了幾個人一生的走向。

這個珍瓏變幻百端,因人而施,愛財者因貪失誤,易怒者由憤壞事。段譽之敗,在於愛心太重,不肯棄子;慕容復之失,由於執著權勢,勇於棄子,卻說什麼也不肯失勢。段延慶生平第一恨事,乃殘廢之後,不得不拋開本門正宗武功,改習旁門左道的邪術……

他一心復國,於練武也不能專心,但對技不如人又特別在意。

他一心復國,志在招募天下英雄,但對強於他的虛竹、段譽等人卻又無法善加利用。

萬仙大會上,有人說一句“姑蘇慕容,浪得虛名”,都能逼他出手。表妹在耳邊提示一句別人的武功家數,都要讓姑娘下不來臺。

最後為了結納段延慶,甚至拋棄了追隨自己半生的四大家臣。

殊不知,在這逐步棄子的過程中,最不想失的“勢”,早已經失掉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海倫兒朱


這個問題,其實應該改成“慕容復為啥要和眾島主去攻打天山童姥”。原因也很簡單,其一,對童姥是何許人不清楚,對童姥的武功級別更是不清楚,感覺這一些島主們功夫一般,童姥也不會高到哪裡去,不知道。其二,是家族的復國壓力,萬一成功了得收編多少人啊,雖然不是超一流的高手,但是當炮灰還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